梅花古诗 王安石写的

正文:

梅花古诗 王安石写的

梅花古诗 王安石写的

  引导语:北宋诗人王安石的《梅花》是一首咏梅的体裁诗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这首诗的知识信息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梅花》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简析】

  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

  梅古之“四君子”之一。“四君子”是古代文人从物与环境的结合中提炼出的具有特别的精神象征的意象。

  古人借用这些意象往往有这样一种模式:竹多以画骨而境界全在其中些许文字以竹之斑驳融文之参差所谓景中写意。松以画画姿则联想尽在松姿中;以诗写神则松姿尽在想象中以画以诗展姿现神皆谓借物言志。兰以植植之盆庭院飞香于书斋兰香清书香雅谓之淡泊谓之文雅。而梅亦如松可诗可画不同的是松以画传神梅以诗传神。另外梅似乎具全了其它三“君子”的特征:如竹般清瘦如松般多姿亦如兰而有芳香。因而“四君子”中就梅在诗中表达的意境尤为丰富。王安石的《梅花》以寥寥几句诗句略出了几枝梅恰把这几个特征都写出来了。在意象中松往往唱独角戏环境只是作为一种陪衬主要还是看松姿而梅不同梅往往要与环境结合当然在墨画中环境可以是空白然而这就是一种环境只不过比较朦胧。

  《梅花》中以“墙角”两字点出环境极其鲜明极具意境。墙角显得特别冷清看似空间狭小其实作者以墙角为中心展开了无限的空间正是空阔处在角落外见角落便想到空阔。“数枝”与“墙角”搭配极为自然显出了梅的清瘦又自然而然地想到这“数枝梅”的姿态。“凌寒”两字更是渲染了一种特别的气氛寒风没模糊掉想象中的视线反而把想象中的模糊赶跑了带来了冬天的潭水般的清沏。所以不管它是曲梅还是直梅读者总会觉得脑海中有一幅有数枝定型的梅的清晰的画。“独自开”三字就如一剑劈出分水岭般巧妙地将梅的小天地与外界隔开了梅的卓然独“横”(梅枝不“立”)梅的清纯雅洁的形象便飘然而至。“遥知不是雪”雪花与梅花——自然界的一对“黄金搭档”两者相映成辉相似相融似乎是一体的。而作者明确“看出”“不是”并且是“遥知”。为什么?“为有暗香来”。“暗香”无色却为画面上了一片朦胧的色彩。清晰与朦胧交错就像雪中闪烁着一个空洞造成忽隐忽现的动感。也像飘来一缕轻烟波浪式的前进横拦在梅枝前。作者用零星的笔墨层层展开意境几笔实写提起无限虚景梅之精神也被表达得淋漓尽致此作者之神往亦令读者神往。

  【阅读训练】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早春或初春)

  (2)“________”两字点明地点;“_______”两字交代时间突出了春梅于严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征。“独自开”与“_________”相照应传递了“梅先天下春”的信息。

  (墙角 凌寒 数枝梅)

  (3)诗歌并没有描写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形态而是着意写梅花怎样的品格?用诗句回答。(凌寒独自开)

  (4)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阅读答案: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杰出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的社会状况在哲学经济教育伦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荆公新学”旗帜鲜明的标明自己的唯物主义立场给当时的思想界带来一丝清新的空气对后来中国学术思想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同时为王安石的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次年复拜相。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王安石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几近三十年地方官生涯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局部地推行了改革弊政的革新措施。1059年写了著名的《上宗仁皇帝言事书》提出了全面改革的主张为后来的熙宁新法构思了一幅初步的蓝图。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在他的荆公新学思想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振声发馈的政治思想。

  为改变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领导了一场以“理财”“整军”为中心以“富国强民”为目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方面各个方面的规模巨大威武雄壮的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新法”。王安石因此被列宁称赞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在文学方面王安石不仅在理论上独树一帜而且在创作实践上别具一格。他的诗词瘦硬雄直散文说理逻辑严密行文峭拔凌厉给后人留下1540多首诗歌800多篇散文的丰富文化遗产。其诗文《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堪为千古绝唱。《桂枝香 金陵怀古》一词写景言志为诗词名篇。散文《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作为范文精选入中学课本。卓绝的文学造诣实为唐宋八大家之中坚现存作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周官新义》《宋说》等。

  他的散文紧贴社会、政治和人生的实际问题直接为他的政治斗争服务。《答司马谏议书》剖析了司马光反对新政的言词言词简练、委婉、坚决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读孟尝君传》分析历史事实驳斥了孟尝君养士的传统观念畅谈如何才算“得士”的问题。即使像《伤仲永》这样的小品文作者的用心也不在表现文思上其实际的用意是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

  在游记这一最具辞采和情趣的文体里王安石也常将极富哲理的主题引入如《游褒禅山记》中用了近一半篇幅来议论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做任何事情如果想要达到超越常规的境界就需要付出超常的努力具有超强的意志此外别无捷径可寻。

  王安石的散文以议论性居多。他较少注意文章气氛的酝酿从感情上打动人而是多针砭时弊根据深刻的分析提出明确主张。因此他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强的概括力与逻辑性语言简练、朴素立意非凡。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