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相关阅读:经典的说说 >>>进入阅读

  随着社交平台的兴起越来越多人钟情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说说用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调节心情。你还在找有意思的说说文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经典的说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进入阅读

正文: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11—20各数的认识”。

  背景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于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陌生已经具有这方面的经验但是对于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或者对一个具体的数用数的组成加以解释说明它的意思会感到困难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一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师必须把握的教学重点。我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出发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构建教学思路。为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11—20的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及读写数三大块。采用“学生操作—反馈展示—评价讨论—归纳点拔”这样的基本步骤展开教学过程。而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才能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为了符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各环节的设计我安排了大量的游戏。如“考眼力”游戏、排队游戏、猜数游戏等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做到“玩中学”。另外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我觉得让学生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数感的培养尤其重要。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考眼力”游戏:分别出示四种动物要求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数出各种小动物的个数并把数填在方框里。

  2、引入新课:

  师:这些数都是几以内的数?

  生:10

  师:比10大的数还有哪些?你能举些例子吗?

  生1:11

  生2:15

  生3:100

  ……

  师:是啊比10大的数多得数也数不完今天我们先来认识11—20各数。

  二、探索讨论展开新授

  1、出示主题图

  师:快乐的周末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李奶奶家帮忙做好事。(电脑出示主题图)

  师:哎这是什么地方?

  生:马路。

  师:马路上这一条条白色的是什么线?

  生:斑马线。

  师:它提醒人们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这样才能保证人身安全。

  师:你们看这位老师正带着几个学生过马路他们多遵守交通规则啊!赶快数一数过马路的有几人?生:(异口同声)10人。

  师:周围这些人在干什么?生:骑车。

  师:我们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看看一共有多少人?(提示:数的时候可以先数马路这边再数马路那边)接着师生一起数。

  师:马路上一共有多少人?

  生:(抢着说)19

  师:再加上一个人是多少人?生:20

  师:多少人加上1是20?生:19

  师:小朋友再看看图上还有什么?

  生:树、汽车……

  师:赶快数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2、动手操作理解数的意义及组成

  师:小朋友观察地真仔细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考眼力”游戏看看这一次谁的眼睛最亮?

  (出示一堆乱七八糟的小棒马上消失。)

  师:猜一猜一共有几根小棒?

  生1:15

  生2:20

  生3:11

  ……

  (数一数:验证哪些小朋友猜得最准确?)

  师:小朋友猜得都不一样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怎么验证呢?

  生:数一数。(师生一起数小棒)

  师:(让生想一想)为什么这一次不容易猜准?

  生1:太快了。

  生2:太乱了。

  师:怎么摆能让别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一眼看出有11根小棒?

  (摆一摆:让每个小朋友自己动手操作)

  师:小朋友可以自己摆一摆也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小朋友自由摆)

  反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画面然后消失。(学生有一根一根摆、两根两根摆、十根一捆的摆……)

  师: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种摆法?

  生:第二种。

  师:为什么?

  生:看的很清楚。

  师(随手拿起一捆小棒):这一捆就是一个几?

  生:一个十。

  师:这个十里有几个一?生:10

  师:刚刚摆的是多少生:11

  师: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生:1个十和一个一。

  师:那11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生:11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

  师:(小结)对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师:如果要摆13根小棒怎么摆?

  生:再加两根小棒。

  师:那么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1个十和7个一能组成几?再加一根是多少?(18)1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再加一根呢?(19)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生:19是由一个十和9个一组成。

  师:(小结)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师:19再加一根是多少?(20)20应该怎么摆?

  生(想了想说):两个1捆。

  3、联系生活理解数的顺序及大小

  (1)出示尺子

  师:老师家隔壁的小弟弟非常顽皮弄坏了尺子你能帮忙把数字补起来吗?

  师:(补好后)老师代表小弟弟感谢大家的帮忙还要告诉小弟弟要爱护东西。现在从0开始按顺序数一数?

  生:0、1、2、3、4、5、6……(从小到大)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从大到小

  师:刚刚是一个一个数还可以怎么数?

  生:2个2个数一起数。

  师:还可以怎么数?

  生:5个5个数

  ……

  师:在尺子上陈老师能提这样的问题:16比15大几?谁也会提?

  生:20比19大几?

  ……

  师:(小结)在尺子上我们还可以提好多好多的`问题?小朋友回家还可以给爸爸妈妈提问题?

  (2)写一个自己最喜欢的11—20的数,用水彩笔写在放大的田字格里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生1:(学生发言积极)我喜欢20因为它最大。

  生2:我喜欢15因为它正好是10—20的中间。

  ……

  师: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理由。接下来同桌互相读一读比一比。然后四人小组读一读比一比把数字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学生自由活动非常投入)

  师:请小朋友按要求上讲台:16先上来(小朋友高举自己的数上讲台)

  一个一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两个两个数与16相邻的两个数

  师:你写的数这里有吗?如果没有你手中的数应该排在哪个位置?(小朋友都急着看自己的数想上台排队)

  三、练习反思巩固新知

  (1)读卡片并说出数字的组成

  师:(出示漂亮的水果)小白兔准备了一堆水果要送给大家但它有一个要求:你得读准水果后面的数并说出这个数的组成才能拿走苹果你行吗?(学生兴致高昂教室里只听到“我来我来”的声音)

  (2)猜数游戏

  师:没奖到水果的小朋友不要泄气看过李泳叔叔的幸运52吗?只要你猜出卡片上的数就可以拿到奖品。(师读卡片上的条件小朋友来猜。如:比11大1的数;比14大比16小的数;与19相邻的两个数;由2个十组成的数等。)(小朋友的兴致依旧很高)

  (3)说一句话让别人猜一猜你手中的这个数。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还觉得谁的表现特别好?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安排了许多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对11—20各数意义的理解及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的体会:

  1.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会数学地思考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抓住这个契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为此我适时安排了相应的活动。新课引入时我就先通过“考眼力”游戏让学生通过数数猜数。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以及在出示主题图时让学生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另外在尺子上除了让学生一个一个数外还让学生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这些安排不仅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2.玩中求知体验生活数学。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在玩中感知的知识是最深刻也是最牢固的。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趣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游戏可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也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

  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这节课我尽量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该为生活服务”如在马路上数数等。同时设计了“考眼力”、“帮小弟弟补尺子上的数”、“按要求上讲台找位置”、“小白兔送水果”、“猜数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玩中在玩中探求、合作体验和巩固。特别是我拿出鲜艳形象的水果时教室里只听到“我要我要”的声音学生简直忘了自己是在上课只知道我答对了问题就可以拿到水果。这样的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数组成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内化了所学知识。

  3.尊重学生促使全面发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人”。人的发展应是全面的正如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我们的学科教学应关注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只有三个维度的和谐统一才会让每个学生得到进步和发展。

  为此,在引出11—20各数时,我让学生先数出过马路的有几人?再接着10的后面继续数图上一共有多少人?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的个数并通过顺着数和倒着数的方法,让学生体验顺着数一个一个的大起来,倒着数一个一个的小下去。这样的设计是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一系列的数数的活动中领悟知识。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更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需要,学习的意义,有助于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和态度。另外在写数的时候,我让学生在放大的田字格中写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又如在认识计数单位个和十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有11根小棒?再通过比较得出以十为计数单位。这一系列活动是既尊重学生又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在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2

  11月9号我们举行了有效课堂的教学活动。这次个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页受益匪浅。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整个教学过程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一个小熊卖铅笔的活动情境先出示了小动物买一枝、五枝铅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通过出示“买十枝铅笔可以怎么拿的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堂课上我进行了多次的操作:1、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计数单位10的意义抽象出10个一就是1个十。2、让学生摆出12根小棒怎么摆让人一眼就看出有12根小棒呢?为什么不一根一根的摆呢。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深刻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加深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老师摆学生自己摆一摆、说一说的互动中体会1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巩固练习部分:1让学生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并体会数的大小顺序渗透数与数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草莓、小伞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指导学生怎么数才能不重不漏呢。最后通过小熊去进货的场景图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数。

  在上课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也经过了试上再试上吸取了师傅和其他数学老师的一些建议。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突显了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有些欠缺导致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在自己的小棒和学具上不能集中注意力接受新知对此吴老师页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方面吴老师提出在教授20的认识是有点突然衔接部分不太完善并且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吴老师建议针对这个难点的教学可以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3

  11—20各数的认识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10个1是一个十”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1、注重创设情境在快乐中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字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我设计了用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了11-20的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了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习。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这些小棒怎样摆让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1根1根地摆;(2)2根2根地摆;(3)5根5根地摆;(4)一边10根另一边2根(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你认为哪一种摆法很快看出是12根?为什么?”让学生自我比较充分感受到“十进制”的优越性。从感

  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运用转化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了理解2个十是20。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但在整节课中我忽略了学生估数能力的培养。过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操作时间过多导致新课没能按时完成。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4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的几个阶段都阐述了培养数感的问题。可见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建立数感形成数感发展数感是新课程改革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所谓数感实际就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成为当前广大教师颇受关注的问题。

  《11~20各数的认识》一课通过摆一摆、捆一捆、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达到会认、会数、会读理解数的组成和十进制的概念。如果不会用这些知识来描述现实或解决问题这样的数学知识是“死”的。《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从而发展数感。

  一、亲历建模过程建立数感

  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课前谈话中教师选择一捆和十根之间的特殊关系渗透以一当十的数学思想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果。

  当学生自主探究“怎样摆放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是12根”时呈现出8种摆的方法并各抒己见学生无法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但“10根扎成一捆”是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支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此时教师没有阐述自己的观点只是巧妙地设计了三幅画面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10根10根地摆。当学生对“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无法说出根数感到无奈时10根10根地摆却带给学生惊喜、兴奋异口同声说出12根。

  通过比较体验让学生真真实实地感受到把“10根扎成一捆”是最容易看出是多少根并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这种方法的优越性激发学生我要这种方法我喜欢这种方法的强烈欲望。然后通过摆小棒、说组成在脑子中想小棒说组成看数说组成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数的实际意义也体验经历了数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建立数感。

  布鲁纳强调:数学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而是一个过程。学生经历实物操作(摆小棒)──表象操作(在脑中摆小棒)──符号操作(看数直接说组成)的过程从而建立起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十几的数学模型。可见建立数概念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感是不能传授的它是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受、有所领悟产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获得数的敏感性从而建立数感。

  二、重视实践应用形成数感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现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验内化知识发展数感。“生活中你在哪儿见或用过这些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马上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教室里的回忆经历过的。学生这分分秒秒地思考反映出他们对数的兴趣16个整体音节18路汽车12色水彩笔等生活中客观存在的数这些不是他们胡编乱造的而是他们正在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描述生活解释现实这是数感的具体表现。

  三、激励猜测验证发展数感

  数学猜测是一种数学想象能简缩思维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验证是指学生在进行探索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验证。引入时从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草莓?”既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的相对大小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有兴趣地数数又了解了学生的起点可谓是一箭三雕。实践应用部分翻书页、数出10页纸摸摸有多厚等问题情境的设计促使学生加深对数意义的理解选择参照物逐步得出合理的结果也促使学生有意识的将知识与生活问题联系起来主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数学意识发展数感。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数的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数感的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有责任让数感贯穿在具体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5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

  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

  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习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

  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

  学习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学习对象的分析: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童话故事。学生的学习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或其他的数学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学内容的分析: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说法和写法。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又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的编写注意贯彻

  《标准》的精神提供的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正式教学数数前教材先给出一幅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的生活情景图在这幅情景图中一个老师带着学生过马路马路上还有一些骑自行的人及一些树使学生在已学过10以内数的基础上数出图中人物和物体的数量。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使学生能够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

  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能够正确、迅速的读11—20各数。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

  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

  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2、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 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6

  本单元主要使学生掌握20以内数的大小和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个个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11—20各数的组成、大小和顺序通过摆小棒学生感知了10个一是1个十十几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本单元最成功之处是运用数的组成口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虽然这一环节有一定的难度但经过反复引导给学生提供充分说的机会最后大约有半数学生会说。这一过程对今后教学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口算的算理起到很好的作用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不足之处是学生口算十几加几及相应的`减法的速度和正确率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学生会算但速度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会口算。在后一段时间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口算中来使学生的口算能力达到甚至超过本学段目标。

  本单元检测:90分以上33人80—89分22人60—79分14人60分以下7人。存在的问题是:口算不熟练;大部分学生理解能力差;还有一些学生年龄太小不知何为考试。通过这次检测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凸现出来两级分化相当严重。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我这学期上的一节教研课。经过认真备课集体教研反复修改我们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会读11-20各数知道数的顺序、组成和大小比较。

  3、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设计时我潜心研究反复琢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怎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环节为了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利用书上“过马路”的主题图让学生找出图上都有什么数量是多少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教育。但是我把数数的目标安排在了这一环节孩子们自己数出了数量以后我又让他们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把图上数量在11~20的所有物体都一样一样的数了一遍。之后让孩子们举例说一说生活中用11~20各数表示的例子我又提供了生活中的实际素材课件出示:钟面日历一年有12个月今天是11月4日运动员身上的号码门牌号等使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讲了这么多内容以后才进入新课的学习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后边重点内容的学习时间不够充足。我应该把这一环节处理得简单一些去掉学生小组交流的环节把数数的目标移到例1进行。

  教学例1时我手上抓了一把铅笔先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支?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从“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有12根铅笔?”这样一个问题入手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用一捆表示1个十的必要性。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铅笔的支数时由于我们班孩子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时经历了摆小棒的过程孩子们摆出的方法很多有的摆成了4个三角形有的摆成了3个正方形有的摆了2个6也有的把10根小棒捆成了一捆等等对孩子们摆出的`方法我都给以了夸奖。在展示评议讨论的活动中让学生比较哪种摆法最好?虽强调了把10支捆成1捆这种方法也让他们动手数出10根小棒然后捆成一捆但一部分孩子还是觉得自己的方法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认为还是自己的方法好以至于后面我让他们摆十几时他们还是按照自己原来的方法摆成正方形或三角形。如果把12根小棒换成11根这些摆法就会少些。在学生摆出各种方法后我不应及时评价而应该在孩子们汇报时把这些方法都展示在屏幕上让他们共同去比较哪种摆法最简便。我还可以这样说:用刚才的办法你会用小棒摆出十几的数吗?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我想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例2时我先讲十几的组成通过边摆小棒边说数的组成以及师生、生生对口令使学生对十几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有了较熟练的掌握。之后让孩子们摆出19根小棒再添上一根是几根?该怎么摆才能让人一眼看出是20根呢?通过操作使学生体会满10进一20是由2个十组成的。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如能及时总结出方法先摆1捆就是1个十再摆几根就是几个一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学生对数的组成掌握得就会更好。

  一个数的大小总是与数轴上的某一个点相对应的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摆卡片和观察学生尺引导学生认识点的位置与数的大小之间所构成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这也是儿童学习数学的基本素养之一。

  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平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在练习时我组织学生进行翻书比赛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我还利用翻书进行了巧妙的过度: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这么好数宝宝准备了一份礼物送给大家你们猜猜是什么?把书翻到87页第二题从1到20按顺序把点连起来就知道了。这样过度即自然巧妙又增强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孙主任和年组教师的评课使我对这节课的优缺点有了清楚的认识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一定会去粗取精把这节课上得更好。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8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以及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读出11~20各数初步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2、使学生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初步掌握一个十和几个一表示十几。

  整个教学过程我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我创设了一个小熊卖铅笔的活动情境先出示了小动物买一枝、五枝铅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接下来通过出示“买十枝铅笔可以怎么拿的疑问?”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接下来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这堂课上我进行了多次的操作:1、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计数单位10的意义抽象出10个一就是1个十。2、让学生摆出12根小棒怎么摆让人一眼就看出有12根小棒呢?为什么不一根一根的摆呢。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深刻体会10个一是1个十。加深了对计数单位的认识。接下来通过老师摆学生自己摆一摆、说一说的互动中体会1捆和几根合起来就是十几。巩固练习部分:1让学生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并体会数的大小顺序渗透数与数之间的联系。2、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草莓、小伞的个数初步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指导学生怎么数才能不重不漏呢。最后通过小熊去进货的场景图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一些数。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突显了很多的不足特别是在组织教学的形式上有些欠缺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此教研员沈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建议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多的.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整个教学环节方面在教授20的认识是有点突然衔接部分不太完善。特别是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讲解不够透彻。我想如果能像上同题课的沈琦老师一样处理让学生经历从“1个一到10个一”的过程学生对于“10个一是1个十”的结论的理解就会比较透彻了。课后反思了一下我觉得针对这个难点的教学采用图文结合的教学方式可能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更加简单明了一些。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9

  11-20各数的认识看似简单其实很难把握。我教学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上好这节课我觉得有三大难点需要突破:

  1、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如何关注。现在的孩子其实大都会数、会写11—20各数也了解这些数有关的知识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去关注孩子的现有学习基础是教学需要突破的。

  2 、“十进制”概念的建立。

  3、学生数感的培养。

  针对以上三点在教学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第一、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处理教学好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水平对11-20各数的数数我没有花时间教学生而是让学生直接参与数物体个数如数小棒等。又如通过看直尺读数、比较数的大小等一系列教学的活动都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领悟知识。

  第二、注重动手操作

  在玩中学习认识11-20各数是学生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让学生建立十进制的概念理解计数单位“十”是培养数感的基础。围绕“怎样摆放让别人能很快地看出是11根”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摆小棒汇报交流呈现出多种摆的方法学生各抒己见体会到“10根扎成一捆”的优越性。亲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这种无声胜有声的教学设计突破了教学难点。从而理解了数的意义建立正确的数的概念为培养数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三、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我们没有必要让人人成为数学家但应当使每个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数学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对此我安排了相应的活动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如通过“猜一猜”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当然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实际。只有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具体生活中感受知识巩固数感。培养数感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只能说在这节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努力地体现这一目标。

  上完本节课后让我有以下几点困惑:

  1、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的关注学生真正的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去是一个值得我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一年级学生动手各种学习能力尚未形成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在数学课上学生们除了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我要更加努力的方向。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

  《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能使学生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教材第七单元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我上的内容是数11至20各数日的认识第一课时。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学校文明校园和老师一起出去走走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主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整节课中我感觉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认识11时我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拿出11根小棒有什么方法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担心学生拿出学具后很难维持纪律不敢放开让学生自己拿出小棒而改为看图说话整节课下来感觉学生的动手的时间有点不足。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吸取经验更好地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2

  11-20各数的认识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在整个数的学习体系中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延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的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学习打下算理基础。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特点设计了一系列动手操作和练习的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一、通过充分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熟练数数掌握数的组成。

  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必须借助图象、操作等形象的感知才能在大脑中形成相应的数学知识表象然后通过表象的中介作用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摆小棒在摆的过程中观察、掌握数的组成。这样的操作情景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数形结合”、“情理互促”帮助孩子们在操作中体验在操作中感知。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一方面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建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加强了生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

  总之整节课中我倡导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与动手实践的学习方式在关注学习过程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增强上进心。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促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并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大的发展。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3

  成功之处:

  首先导入比较自然让学生在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中学会数数导入本课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就是本课中设计的一些练习和游戏很大的丰富了课堂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并且培养了孩子们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课堂气氛比较轻松基本做到了人人参与。

  最后就是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同学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摆小棒如摆十几并讨论这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同学们学得轻松老师教得也很轻松。

  不足之处:

  有成功之处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课后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发现有几名同学还是没有掌握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了十几这样的题说明在上课时我对这部分内容的讲授的方法还是不够恰当没有让同学们都掌握了这部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尤其还为下节课教授数位做基础。所以我又单独对几名同学进行了辅导究其原因还是在我课前备课时对学生在课堂上会出现的情况没有考虑全面。

  另外在课上我设计一个摘苹果并让学生计算的游戏环节在引入这个游戏时我想说同学们你们相不想吃苹果啊?可是到了做这个游戏时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同学们农民伯伯的果园丰收了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果子可是他们忙不过来你们愿意帮忙吗?这样同学们一下子很高兴情绪都很激动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使学生学会了助人为乐。

  如果让我再来重新设计这一课我一会在备课时把各种在课上出现的状况都想全面了备课一定要切合学生实际让同学们学得轻松学得透彻。

  这就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浅显的个人反思作为初为人师又初次教低年级的我来说还需不断的探索学习。不过在这将近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体会到了很深刻的一点那就是教师在教学生知识时没有什么比爱更好的方式了你责备他十遍也不如耐心的教他一遍这样收到的效果更好。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4

  11-20各数的认识具体内容包括:数11至20各数、读数和写数、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0以内的数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但对于数的概念却未必都清楚。同时一年级的小朋友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想除了落实知识技能的教学目标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在教学中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通过猜小棒的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最后在综合应用中创设“小小运动员”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 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我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设置问题如“每次都这样一根一根数感觉怎么样?”“看这些运动员上场感觉怎么样?”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了教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 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主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数的`组成我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如何机械地记忆而让学生在重复猜小棒的游戏中感悟在动手摆小棒中体会使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4.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通过在看尺子提问题时生生之间的抢答在“小小运动员”时运动员介绍自己然后下面裁判的评价、提问题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养成与他人沟通、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同时这也是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表现之一。学生在互动中使知识在交流中理解能力在交流中发展情感在交流中体验。

《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5

  数概念是整座数学大厦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数概念的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1—20各数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10各数及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数概念教学中整数部分认数教学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数概念非常重要因为它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的基础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概念是抽象的学生理解和掌握它需要一个过程。我想结合本节课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与想法: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我在理解了教材的编排意图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材料做了适当重构。选择了学生十分熟悉的场景——美丽的三亚选取了和教材编排意图相同的三亚干净整洁的街道让学生有如来到美丽的三亚有如亲身经历过马路使学生受到过马路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的教育。以及让学生直观地数一数图上的事物各有多少引入教学学生情绪高涨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活动的目的除了巩固知识技能以外另一个更为重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数去观察事物表达和交流生活中有关数量的信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领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2、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在操作中体验。

  学生在本节课中第一次接触计数单位“十”如何让学生理解和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本着“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这一理念这节课我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习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亲身体验。如在学习计数单位“十”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再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摆的。这样通过捆一捆、说一说把操作、语言表达紧密结合突破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很好地体验到10个一就是1个十接着认识11-- 20 时我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操作、去探索。先是让学生摆一摆并想办法使别人能很快看出自己摆的小棒是十几根然后通过观察、交流使学生感悟到“把10根捆成一捆”的方法能最快地数出是十几进一步体验到“1个十”的优越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经历了操作探索、讨论交流、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3、重视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标准》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在数的认识和运算教学中尤其要加强数感的培养。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安排了许多活动在加强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数感。

  (1)数数、看看、比比。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动手用数学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感悟数学知识增强数感培养数学应用能力。例如我让学生分别数数教室里的人和物,以及课后数一数身边的数,让学生“触摸”了数学培养了数感。

  (2)数数、排数序、找关系。一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数到20也已经认识11~20的数。为此这一环节重点让学生在数数中体会数的顺序在填数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运用以前学习10以内数的方法自主学习11—20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感受数之间的相对关系;最后的摘苹果的游戏培养了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的敏感程度较好地体现了数感培养。

  不足之处:

  我们说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往往较注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忽视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是何等的重要。在操作捆一捆时有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不太会控制橡皮筋因此一直在不停操作以至影响了后面的听课效率。

  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有一个学生说到“1个十和1个4组成14”我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开展活动使学生加深理解明确“1个十和4个一组成14”。在我们的课堂中我们除了要倾听那些准确无误的回答更要耐心倾听孩子的错误。如果我们机智地从伴随着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想法出发进行引导点拨抓住错误延伸诱发思维开启心智得出的结论反而印象深刻。我们不仅要倾听成功孩子的快乐更要倾听暂时失败的孩子的心声我们要耐心地等待热忱地帮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banner广告2

其他类似文章:电脑技术员岗位职责[合集15篇] >>>进入阅读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岗位职责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岗位职责是指一个岗位所需要去完成的工作内容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岗位职责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脑技术员岗位职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进入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