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正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汇编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三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直观演示、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等方法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2、理解分数各部分名称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直观地认识几分之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体会分数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

  各种图形的纸片若干、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今天是小胖的生日小丁丁带了一个蛋糕来为他祝贺他们俩会怎么分这个蛋糕?(对半平分)

  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讨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认识

  1、(交流汇报)小胖和小丁丁每人能分到几个蛋糕呢?(半个)

  2、半个蛋糕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3、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指导的读法和写法。

  4、这里的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蛋糕的。所以小胖和小丁每人能分到个蛋糕。

  5、动手操作

  (1)在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纸片中选一个你喜欢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并说一说。

  (2)那么空白部分又占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圆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圆形纸片的是(

  )个圆形纸片。

  B、把一个三角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2部分每一部分都是三角形纸片的是(

  )个三角形纸片。

  C、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观察比较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都是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一个正方形、圆……都是一个整体因为整体大小不同所以所得到的二分之一的大小也不同。)

  (二)、认识

  1、小胖和小丁丁正准备切蛋糕时小巧和小亚也来祝贺小胖的生日了于是他们决定四个人平分这个蛋糕那又该怎么分呢?每人再拿出一个圆形纸片替代蛋糕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可以同桌商量)

  (1)交流方法。

  (2)每人能分到多少蛋糕?你是怎样想的?

  (3)说一说是什么意思。会写吗?一起来书空一下。

  2、动手操作

  (1)你能从另外一些图形中找到吗?(每人再选一个图形折一折、涂一涂并且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的然后全班交流。)

  (2)在这些图形的空白部分中有没有它的?

  (3)看图说一说

  A、把一个正方形纸片折成了同样大小的4部分每一部分都是正方形纸片的(

  )是(

  )个正方形纸片。

  B、学生自己选一个图形说一说。

  (4)正方形和圆形纸片的涂色部分同样都是它们的大小相同吗?为什么?

三年级数学教案2

  一、教学内容:

  学习小数是认数的一次重要扩展在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往往采用小数表示。本单元初步教学小数的知识也为第二学段系统学习小数的知识打下基础。全单元编排四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

  例1、例2:认识小数

  例3:小数的大小比较

  例4: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会认、读、写一位小数;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三、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学会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及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一位小数大小比较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时间:

  4课时

  五、教具准备:

  课件和配套光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精品资料设计

三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三年级数学教案4

  单元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使学生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学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简单小数的比较问题。

  3.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分析

  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认识小数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认识小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小数加减的实际应用。这些内容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见过小数甚至用过小数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旨在将日常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初步认识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地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加、减法的计算。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一位或两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这两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做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课标分析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小数发展数感。

  2.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会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并能对结果的实际意义作出解释。

  4.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毖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弊急柑炱健⒌缱映印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

  1绷私庵柿康ノ

  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

  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

  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比鲜豆ぞ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

  1苯淌Τ鍪疽恍∩籽危ㄖ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

  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

  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苯樯芴炱

  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背蒲

  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蹦阒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

  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毕胍幌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碧致郏耗闳衔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

  三、课堂活动

  1狈肿榛疃:称学习用品

  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倍懒⒆饕担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

  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

  五、课后延伸

三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体会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教师出示:28×4=16×7=29×4=43×2=12×4=

  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教学例1

  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中说的“每天往返两次”是什么意思吗?怎样要这样列式呢?

  同学们会算这道题吗?那你们会算什么?

  能说一说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方法完成243×2132×3。

  2.教学例2

  要求买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能说一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吗?

  你觉得在计算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2题。四、课堂小结

三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三年级下册第115~117页。

  【教学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对称

  1.开门见山指出学习课题:对称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对称。

  2.独立看书第115~116页

  教师:请同学们看书115~116页边看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看了想了想不想说说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看书后的想法。

  要求:组内每个人均要发言老师可以通过看、听、问的方式了解组内说的情况。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发现时其他小组派代表补充相同发现不重复发言。

  要求:发言时要说明是组中集体的认识还是个别认识如果有个别认识应说明是谁认识到 的。

  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调控如果学生表达偏离建立对称概念的目标时要适时适宜导回并注意点到对称的本质即对称事物(以及后面的轴对称图形)的共性:可以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完全一样。不要在美、漂亮这些非本质属性上过多纠缠!

  有!于是便有了上面的教学安排。此安排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上的素材充分发挥了教科书的作用。学生独立看、想然后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再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

  二、在生活中(室内、室外、校外)找对称现象拓宽对称外延的认识

  (1)教师:同学们通过看书、交流知道了许多物体是对称的。其实生活中远不止这些对称现象。想一想你还发现过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为什么说它是对称的?先独立想再告诉同伴好吗?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学习。

  在解释为什么说它是对称时要求不宜过高只要说出基本意思即可。

  三、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1)书上第117页第2题做墨渍图。

  (2)书上第117页第3题:搭积木无积木者可用小棒、图片等代替。 要求:要边做边说如:我搭了一口箱子是对称的

  四、在辨析中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通过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许多图片(也可就用书上第119页练习二十第1题的素材)让学生辨析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并简述原因。

  五、通过生活中的反例进一步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教师:生活中有没有不对称的事物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再相互说说最后全班交流。教师要引导点穿:不对称的事物也有!但有些事物不对称的话就不美、不谐调、不方便。如:缺了一只眼、一只耳朵、一只手、一条腿的人或其他动物。

  六、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称)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对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一样)

  指出:正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美丽、漂亮想知道关于对称的更多知识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它。

三年级数学教案8

  【教材、学情分析】

  《面积的含义》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初步掌握周长

  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内容是后面认识面积单位和探索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早就已经对面积

  有了初步的体验只是还没有将生活体验转化为知识体系学生对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数学更感兴趣本课学习内容的安排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更好地激活探究面积的数学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事物认识面积的直观含义。

  (2)学习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不同物体的面积大小。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比较课本和黑板的面积大小入手让学生体会面积的直观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两个物体的面积大小体会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充分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关联的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再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具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比赛导入:同学们]喜欢画画吗老师这里有两片树叶想请同学们帮它们涂上颜色谁愿意帮这个忙呢

  2、设问:想想看到底谁涂得快呀为什么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选择树叶涂色比赛作为导入一是缓解课前紧张气氛鼓励学生以轻松的心态上课;二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

  (—)探究面积的含义

  1、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

  (1)摸一摸叶子引导出“表面”。

  (2)谈话:教室里有许多物体你去摸摸看这些物体的面。

  师;你摸到了那些物体的面呢

  (4)教师示范摸物体的面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导

  学生体会各种物体都有面并且让学生体会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2、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摸课桌面和凳子面体会这些面的大小并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

  个比较小。

  3、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

  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4、揭示面积的含义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对熟悉的事物的表面进行比较使学生首次感受面积的含义。学生在说的同时通过模仿、迁移可以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从而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便于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清晰的表象。]

  (二)感受平面图形的大小

  1、认识平面图形面积的含义

  师:如果我们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画在纸上得到了两个什么呀

  这两个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呢引出平面图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图

  形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积。

  揭示完整定义:我们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平面图形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积对于小朋友来说也很难想象。为了进行直观教学将平面图形从物体的表面“请”下来通过物体表面的面积很顺利地迁移到平面图形的面积使学生对平面图形的面积有了清楚的认识。】

  2、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1)情景再现判断大小

  学生用“面积”的概念表述导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2)探索方法、比较大小

  出示某学校的平面图

  先讨论再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比较两个差别大平面图形(小结:观察法)

  比较生活区和办公楼的面积

  先让学生猜测再同桌互相合作动手操作。

  指名演示方法(小结:重叠法测量法)

  出示不规则图形(探究出:数方格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用观察法比较面积大小到用其他方法来比较大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会合作是新课程对当代小学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们将来适应社会所必须的。通过集体的智慧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3、教学“试一试

  (1)独立思考用什么方法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汇报等方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反馈应用新知

  1、我会想:“想想做做”第4题。

  完成后追问:图形上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图形中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分辨面积和周长)

  2、我会看:“想想做做”第2题

  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就是居世界第三位。这就是咱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我国一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域。今天老师从其中描出了江苏、安徽、四川、湖南四个省份。观察一下你想说什么吗?你能从图中看出那个省份面积最大哪个省份面积最小吗?引导学生说说如何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

  3、我会数:“想想做做”第3题。

  这里还有四个图形你觉得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呢?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呢?(数格子)

  自己数一数、再比一比。(自主学习汇报集体交流)

  这个图形你是怎样数的啊?(交流半格的数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不同的应用中体会比较的方法随具体情况变化而变化。从而加深对不同图形的面积的比较理解体会这些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总结评价提高认识

  你们今天学得高兴吗?请小朋友来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面积的含义

  把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方格法

三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

  教材第x页例x及练习一第x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交流使学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x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情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交流展示。

  4.看第x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楚?

  三、巩固练习

  1.出示第x页第x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面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单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

  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三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比一比、想一想、指一指等活动感知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给予学生探索求周长的策略。

  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并通过探索求周长的策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操作活动能够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学会与他人合作。

  重难点

  理解周长的定义掌握求图形周长的策略。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揭示新课

  师: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喜欢。

  师:在一个农庄里住着一位王老伯他种了许多的蔬菜还养了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可是这群淘气的小动物经常跑到菜地里偷吃庄稼看着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庄稼被小动物们糟蹋了王老伯非常着急。为了保护这些蔬菜王老伯想了一个办法他打算用篱笆将菜地围起来怎么围呢?唐老鸭帮忙设计了两种方案仔细观察一下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合理呢?(第一种封闭第二种没有围完不封闭学生交流后认识到第一种最好。)

  师: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分析王老伯也选择了第一种方案。在菜地的一周围上了篱笆保护了蔬菜。菜地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菜地的周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的认识(板书——周长的认识)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菜地的周长现在你能找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谁来试一试。

  1、(重点引导学生画出树叶的周长指出国旗的周长、数学书、钟面的周长。)

  师:不管从哪里开始只要沿着图形的边线画满一周这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2、描周长

  师:刚才我们指出了图形的周长你能用笔描出图形的周长吗?

  请用红线描出下面图形的周长看谁描的最漂亮。(老师巡视)

  师:现在我们看看唐老鸭又是怎样把周长描下来的。(课件演示)

  3、初步概括周长定义。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什么是周长你觉得该怎么说?

  生: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教师同时板书)。

  4、完善周长概念。

  师:米老鼠看到唐老鸭把图形的周长描得这样好也不甘落后找来了4个图形我们一起看看:下面那些图形能找出他们的周长哪些不能找出它们的周长?(课件出示)

  师:像第二、第四这样没有围拢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它们没有周长。第一、第三这样首尾相连围拢的图形叫做封闭图形他们才有周长。

  师:现在你觉得“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完整吗?如果不完整还应该加上什么词语才准确。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师适当板书封闭图形完善周长概念然后读一读要求读出里面的重要词语)

  三、实践交流、突破重难点

  1、师:现在我们认识了周长现在能不能利用周长帮王老伯算一算到底要准备多长的篱笆才能把菜地围好呢?

  (引导学生计算三角形的周长)

  2、小组合作完成正方形、五角星、圆的周长。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我们帮王老伯解决了难题现在老师还有一个难题:下面3个图形的周长怎么计算呢?

  四、回顾小结鼓励发现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长其实周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大家能多把学到的知识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更好的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三年级数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了解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研究和差问题解答的一般方法并准确解答。

  2、借助线段图进行分析理解用假设法将和差问题转化完整口述思路。

  3、优选方法体会和差问题在解决生活实际中的作用。(拓展)

  4、营造民主、愉悦的学习氛围探求问题特征与解答方法。(情感)

  活动重点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能较熟练地列方程解"和差问题"。

  活动难点

  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活动过程

  一、课前游戏

  (意图:感知和差问题的结构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大数与小数)

  写数猜数:

  学生选择1-9中的任何一个数写在卡片上算出与同桌卡片上数的和与差。填入统计表中。(同桌学生报数全班猜数教师输入指导学生验证)

  教师填写后两列的和与差和是100差是20;和是168差是32。提出质疑:当和与差比较大时还能猜吗?有必要去寻找方法.

  揭示课题:

  共同特征: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就能找到大数和小数。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和差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生活中的和差问题。

  二、创境新授

  (意图:借助线段图通过小组探究理解假设法进行转化的三种方法)

  1.情景研究:

  理解画形结合图的意思明确大数是苹果小数是桔子。小组开展探究活动。

  PPT三种方法配合进行分析与汇报。体会三种假设的过程感悟转化思想。

  方法一:假设拿去了4个苹果还有10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就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小数桔子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桔子的个数。

  方法二:假设再拿来4个桔子就有了18个水果苹果和桔子的个数也相等了。就是转化成了大数苹果的两倍。再除以2就算出苹果的个数。

  启发: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是第一种方法是和+差第二种方法是和—差;相同点是都用了假设转化的方法最后都除以2。

  方法三:也可以将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然后将总数14平均分成2份再用7+2或算出苹果个数用7-2算出桔子个数。这也是巧妙运用假设将平均数运用到和差问题的解答中。

  完整板书规范学生对综合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再理解方法:

  大数—差=小数的2倍再除以2=小数

  小数+差=大数的2倍再除以2=大数

  3.尝试应用:

  小强和爸爸年龄和45岁爸爸比小强大25岁爸爸和儿子各多少岁?

  (1)读出两个信息与问题课件展示线段图学生空画。

  (2)理解列式:假设爸爸少25岁就和小强年龄一样小强和爸爸的年龄和45岁就变成了是45-20=20岁。20岁表示是两个小强的年龄和再用20除以2算出小强的年龄。知道了小强的年龄爸爸的年龄又怎样算呢?完整口述假设过程上台板演学生欣赏

  (3)再次强调求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和差问题你最感欣赏的方法是什么?

  生:假设法

  生:(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4.巩固方法准确填数:

  回到猜数游戏用假设法求出大数与小数:和168差32。和999差111。

  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对第一组选择(和+差)÷2=大数的方法对后一组选择(和-差)÷2=小数的方法。

  三、探究变化

  师:生活中还有许多和差问题。

  1、小强在本单元测试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6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语文和数学各得几分?(一题多变你能有几种转化的方法。再判断分析。)猜测语文与数学分数。理解平均分数的意义。

  A、数学:(96+8)÷2=104÷2=52(分) 语文:96-52=44(分)

  语文:(98-8)÷2=88÷2=44(分) 数学:96-44=52(分)

  对方法A进行反思和质疑。寻找错误的原因。

  B.数学:96×2=192(分) (192+8)÷2=200÷2=100(分) 语文:192-100=92(分)

  语文:96×2=192(分) (192-8)÷2=184÷2=92(分) 数学:192-92=100(分)

  C、数学:96+8÷2=96+4=100(分)

  D、语文:96-8÷2=96-4=92(分)怎样理解8÷2?

  2、认真选择(机动题):大强和小强共有300元去买书大强给小强50元两人的钱就一样多了你知道大强和小强各有多少钱?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选择合理的算式。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记忆最深的是什么?评价同学或老师。

  学习总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问题就是和差问题。解和差问题的策略很多用假设法将大数转化成小数(和-差)÷2=小数;或者将小数转化成大数(和+差)÷2=大数;巧用平均数移多补少等。

  五、欣赏变化

  1.转化成3个大强

  2.转化成3个小强

  3.转化成3个爸爸

  课堂延伸:

  让我们在音乐中带着思考将假设转化的思想将优化选择的策略带回家去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在具体情境中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们就要进行一次购物请同学们看图!

  二、探索新知:

  1.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谁能提出数学问题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互相解决提出的问题!

  3.谁愿意把自己的问题说给大家听?

  4.谁愿意解决她刚才提出的问题?

  5.重点讲解一道乘法题:

  例如:买4把椅子需要多少钱?

  12×4=48(元)

  6.引导学生讨论算法汇报算法。

  三、拓展应用

  1.数一数:

  2.买铅笔

  3.实际应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了解了怎样用竖式来计算。下课后请同学们试一试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年级数学教案13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2、培养学生的验算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会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学习难点: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9÷3   5×3

  20×4   80÷2

  400÷2   30÷3

  2、计算并且验算

  56÷4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展示

  三年级(1)、(2)两个班共捐书256本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

  (1)齐读题目并指名说已知条件与问题。

  (2)、要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书应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256÷2)

  (3)教学用竖式计算256÷2

  ①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在本子上试算。

  ②师指名板演并尝试说计算过程。

  (4)、师生共同交流算法

  ①除。用2个百除以2商1一个百1写在百位上

  ②乘。用口诀“一二得二”算出商1个百乘除数2等于2个百写在2个百的下面。

  ③减。用2个百减去2个百等于0后面还没除完不写0。

  ④查。检查余数0是否比除数小。

  ⑤放。把被除数十位上的5放下来继续除

  (再重复上面的笔算步骤。)

  (5)指名2-3名学生讲算法

  (6)、师;这样计算正确吗?请你在练习本上验算一下。(指名板演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7)、口答。

  (二)、练习

  独立完成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①、②并验算。

  432÷2   522÷3

  (请二个同学板演并指名学生说说怎样计算的)

  (三)小结计算方法。

  (四)、出示课件(第二条信息与问题)

  三年级5个班捐了857本书那么每个班平均捐了多少本?还余多少本?

  1、学生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2、比较与前面几题的不同点。

  3、师:算式857÷5=171……2这个结果对吗?我们用前面的方法进行验算行不行?大家来试一试。

  指名板演并交流汇报。

  4、148×4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

  要怎样才能等于被除数呢?(加上余数2)为什么?

  5、师小结①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和除数的乘积再加上余数等于被除数。

  ②没余数的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的不同。(在对除法验算时一般用商乘除数如果有余数还要加上除数。)

  6、口答。

  (五)、练一练

  课本第17页的“做一做”④并验算。

  635÷3

  生独立计算并验算指名板演后老师讲评。

  (六)总结:大家通过学习知道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三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xx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复习”的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发展学生估算意识养成验算的习惯。

  3、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发展估算意识养成验算习惯。

  3、体会加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主题图问:他们在争论什么?

  2、独立回忆“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二、解决问题

  1、复习三位数加减法竖式计算题。

  (1)先进行估算。

  (2)独立完成计算并说出计算方法。

  (3)集体点评。

  2、复习验算。

  (1)验算方法。

  (2)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并验算。

  (3)集体讨论。

  3、复习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1)出示练习八第2题主题图。

  ①说说图意。

  ②小组内讨论。

  ③独立解决问题。

  ④组织学生集体交流。

  (2)和复习第2题。

  ①联系实际再提问。

  ②集体讨论。

三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水灾自救知识在遇到水灾威胁时能够及时自救。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人们常把水成为“生命之源”是的有水才有生命是水给了生命的存在延续的力量但同样水也有剥夺人类宝贵生命无情的时刻。

  二、新授:

  1、说一说你家附近都有哪些河流他们有没有过肆虐的时候?当时怎么样?

  2、救助课堂

  水灾自救逃生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江河湖溪沿岸及低洼地区遇到突如其来的水灾该如何自救逃生呢? 1.如果来不及转移也不必惊慌可向高处(如结实的楼房顶、大树上)转移等候救援人员营救。

  2.为防止洪水涌入屋内首先要堵住大门下面所有空隙。最好在门槛外侧放上沙袋满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里面塞满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预料洪水还会上涨那么底层窗槛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洪水不断不涨应在楼上储备一些食物、饮用水、保暖衣物以及烧开水的用具。

  4.如果水灾严重水位不断上涨就必须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东西如床板、箱子及柜、门板等都可用来制作木筏。如果一时找不到绳子可用床单、被单等撕开来代替。

  5.在爬上木筏之前一定要试试木筏能否漂浮,收集食品、发信号用具(如哨子、手电筒、旗臶、鲜艳的床单)、划桨等是必不可少的。在离开房屋漂浮之前要吃些含较多热量的食物如巧克力、糖、甜糕点等

  并喝些热饮料以增强体力。

  6.在离开家门之前还要把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关掉时间允许的话将贵重物品用毛毯卷好收藏在楼上的柜子里。出门时最好把房门关好以免家产随水漂流掉。

  7.落水后要屏住呼吸放松身体人体就自然的浮出水面了;如果有水草缠住了脚千万不要慌张屏住呼吸轻轻的解开。 8.游泳时遇到脚抽筋不要紧张要弯曲身体双手抱脚等待救援。 8.水灾后应谨慎选择饮用水事先储备的饮用水才是最安全的。因此应事先储备一些干净水放在清洁密闭的空间里。如必须饮用河水、雨水等要烧开杀菌。

  9.夜晚直升机在救援时可用手电筒、蜡烛向直升机发送救援信号。白天可用镜子反光和挥动颜色鲜艳的物品。

  三、安全小常识互帮互助共同脱险

  四、总结

  教学反思: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