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正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39页、做一做及练习八第1~3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前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做活动角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角会画角就可以了。这部分内容教材在编排上还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如主题图 “美丽的校园”和例1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强调在实际活动中掌握知识如安排了“做角”“画角”等若干活动都是想让学生在亲自的动手操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的角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联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等教学手段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角的概念。

  3、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小黑板(分别是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每一个图形都被遮住了一部分)

  让学生猜一猜。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

  追问:“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1、联系实际找角(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校就是我们的大家庭,我们都要爱这个大家。瞧,在这个美丽的画面中人们在干什么?哪儿有角?(生仔细观察汇报)

  生1:老师拿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钟表的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生3:老爷爷手里拿的剪刀上有角。

  ……

  (2)、再仔细观察我们周围你发现哪儿有角?把你的发现小组里说说。学生交流师巡视。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出发联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角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角”有时很淘气藏在物体中找一找这些物体的身体中哪里藏有角?

  (课件出示:“剪刀”、“插有吸管的饮料筒”、“水龙头”)

  学生讨论后电脑闪烁各角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

  师:观察这些角,它们有哪些相同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这些角有什么地方不同?

  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汇报结果。让学生知道角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和大小。

  这些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汇报后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顶点、边、边。

  仔细观察这些角你知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吗?

  (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课件演示形象直观的把角从物体中抽去出来客观地比较出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降低了教学难度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动手操作折出角

  师:同学们认识了角想不想做一个角?(想)

  (1)、师:请同学们拿出圆形纸片这张纸上有角吗?你知道怎样才能折出角呢?试一试玩一玩。教师巡视。(纸对折再对折折出一个角。折得角有大小)

  (2)、把你折好的角指给同桌看。

  (3)、摸角

  学生摸一摸自己折的角发现什么?有什么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同学听。

  小组汇报:(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是顶点和两条直直的线叫边。)

  (在动手折角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能力。)

  4、动手做活动角

  师:同学们真聪明不仅能折出大小不同的角还能正确摸出有角的物体。那你们能不能用桌面上的2根硬纸条和1个图钉做出一个角来呢?(生做师巡视随机指导)

  师:玩玩你做的角你能让它变大变小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告诉大家怎样让角变大怎样让角变小吗?(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师:如果老师把角的边剪短角的大小变了吗?再剪短变了吗?把你手里的活动角的两边减去一些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想想刚刚的活动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两条边张开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这本是很枯燥难讲的知识教学中通过对活动角的操作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很容易的就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达到了设计的目的。)

  5、角的画法:

  师:同学们可真厉害折出了角也做出了角想不想画角呢?(想)

  (1)、(课件演示)师再示范请同学们仔细看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生先说画法再动手在纸上画。

  (3)、展示学生作品。(选有代表性的贴在黑板上)

  (在动手操作中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学的高兴学的开心。)

  三、目标训练拓展提高。

  1、做一做。(看谁的眼力好)练习八第1题(课件出示)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练习八第2题(课件演示)

  3、下面的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练习八第3题(课件演示)

  (以闯关的形式进行练习 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始终处于乐学、爱学的心理状态。)

  四、归纳总结共同点评。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角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还会找角、折角、做角、画角。同学们学的很认真。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自由发言)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逻辑思维能力使学过的知识形成系统性。)

  五、课下作业拓展延伸。

  一张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再数一数有几个角。

  (培养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

  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活动角、三角板、红领巾。

  学生准备:

  做角材料、彩笔、三角板、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首先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魔术想看吗?

  生:想!(多媒体动画演示由四根小棒摆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

  生:平行四边形。

  师:现在我让它变(边说边用动画演示拿掉一根小棒变成三角形。)变成什么了?

  生:三角形。

  师:再变一次(动画演示再拿走一根小棒)又变成了什么?

  生:角。

  师:对说得没错像这样的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角的世界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1、找一找

  师:(课件创设情景:路标指示牌)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角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这些物体的表面有没有角吗?角在哪里?赶快找出来。

  生:七嘴八舌的指角。

  师:小朋友们一眼就能把这些物体中的角找出来真是好眼力老师佩服你们了!我把大家找到的角请下来(课件演示抽象出角的过程)。那么你们能找出三角板面上的角吗?找出角并用手势表示给你的同桌看好吗?

  师:巡回查看正确指导学生指角。看到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们看的(师示范指角)。

  2、摸一摸

  师:看完这些角你们愿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生:拿出三角板摸。

  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摸角。让学生说感受。

  生:尖尖的、扎手。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顶点)对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

  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有什么感觉?

  生:平平的、直直的。

  师:(在多媒体里出示角的边)直直的我们叫它“边”。那么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画一画

  师: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在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下面请学生自己动手画角并将自己所画角的顶点和两条边指给同桌看一看。师巡回查看有错及时纠正。

  师:我们对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但只知道角的顶点和边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如何表示角。其实呀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课件用圆弧表示角)请同学们用刚才学习的标记角的方法标出你所画的角用水彩笔标出。

  4、做一做

  师:师出示活动角谁上来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也可以变小。

  师:请小朋友们用课前准备的材料也做一个活动角。玩一玩边玩边思考:角的大小与角的什么有关?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5、比一比

  师:你们做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再做一个比它小的角可以吗?

  师:你们能做出一个和它一样大的.角吗?教师取一名学生做的角来比较大小。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师: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师:我们玩得这么高兴有两个小伙伴却不知什么原因争吵了起来是谁呀?小黄和小蓝各自画出了一个角。(课件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在比的过程中都认为自己的角大现在请你们试着判断一下这两个角的大小并说明理由产生分歧组内研究交流。(动画演示比较大小)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了。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非常感谢你们!

  师:刚才我们比一比角的大小有的角可以用眼睛就可以看出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但是有的时候不能一眼看出我们就用重叠法来比较了。

  6、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只与角的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三、儿歌渗透

  我是一个小小角

  一个顶点两条边

  想要知道我大小

  只看张口不看边

  四、评价反思

  师:这节课你们学得太棒了我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五角星你们知道它的面上也藏着角有几个角呢?

  五、拓展新知

  1、用身体的某些部位比划出一个角。

  2、找一找我们身边的角。

  六、总结回顾

  师:小朋友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角你打算如何介绍自己?

  七、作业

  写一段话:说说你所知道的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3

  第1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

  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

  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

  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

  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发展题的设计体现了教学的全部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内容梯度呈现了阶梯性是一道很好的延伸题。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到了提高。在剪一剪拼一拼数一数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交流、切磋中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

  课堂小结:这节课开始时你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还有其他的问题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答教师总结)

  (三)教学效果评价

  第2课时 《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 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

  教学难点:掌握判断直角和画直角的方法。

  (三)教学活动

  活动内容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含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1、 探索新知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 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1、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 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三角板活动角五角星纸片等。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带孔木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认识它吗?(五角星)

  师: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可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都在哪里吗? 生:指角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角好吗?(板书角的初步认识)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 联系实际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老师忍不住想考考大家我们这里有一张美丽的校园情景图大家能找出这幅图中隐藏着的角吗?我要看看谁的眼力最好。

  生:到前面指角

  师:看来大家个个都是火眼金睛这么快就找出了这里面的角。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演示)

  出示幻灯片练习指角、辩角。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学生做笔记)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动手操作比角

  1.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2.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出示幻灯片练习比角。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对碰四:体验感悟画角

  师:现在大家已经会比角了那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比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5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例1、例2。

  二、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提供了儿童熟知的三角板、剪刀、吸管等实物图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感性认识能从生活中的事物中找角;再通过折角、做角、画角等探索性操作活动使角的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让学生了解角大小变化的规律和各个部分的名称。

  三、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学习角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一些零散的关于平面图形“角”的知识和经验如桌子上有角三角板上有角也有的学生会联想到元角分里的“角”、“牛角”的角。学生有初步的角的印象但对于抽象出角的概念、特征角的大小变化规律仍有一定的困难。“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们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的经验才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因此教材根据儿童学习的这一特点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如:折一折、摸一摸、比一比、剪一剪、摆一摆等来帮助学生学习几何知识。

  四、教学目标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针对本课教材的特点和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角、做角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3)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画角和能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教具和学具

  教具:电脑课件剪刀、三角板、吸管等含角的实物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学具:剪刀、小棒、纸条、图钉、圆形的纸等。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有谁知道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呢?粗心的“小马虎”在画三角形时忘画了一条边(课件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这还是三角形吗?这是什么图形呢?

  (点评:从学生已有认识起点出发将三角形的一条边移走会变成什么图形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揭示课题

  3、学生提问确定学习目标:

  师:你心目中的角是怎样的?

  师:关于角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建议教师应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从学生提出的众多疑问中选择有效问题。若是和本节课无关或者是以后学习的内容教师可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再告知在今后学习中会慢慢解决。)

  (二)引导探究

  1.认一认:出示课件(房屋平面图中的角;钟面上时针、分针和秒针构成的角;西瓜切面上的角……)这些物体上哪里有角?

  2.找一找:寻找教室里的角。

  (点评: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角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

  3.摸一摸

  找一找三角板上的角共有几个?找到三角板上其中的一个角握住这个角向手掌心刺一刺你有什么感觉?再用手模摸这个角的两边又有什么感觉?这些感觉说明什么?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4.指一指:指出下面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点评:通过认一认、找一找、摸一摸、指一指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并归纳,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三)操作感悟

  1.折一折:小组合作从“两根纸条、一枚图钉、一段毛线、一张圆圆的纸”等这些材料中自由的选择材料创造一个角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哪组想的`方法最多。

  (点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征。组织学生从多种材料中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进行重组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2.比一比

  (1)讨论:利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出一个活动角。怎样让角变大变小?通过实验发现什么?

  (2)两道眼力题:

  (1)(2)

  观察思考:这两组角的边怎么样?大小怎么样?你发现了什么?

  验证:你是怎样比较的?用你的方法验证一下。

  小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两个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谁张开的角度大那个角就更大。

  (3)同桌比较刚才自己做的活动角谁大谁小。

  (四)动手经历

  1.你能将小棒做成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试试看。

  2.讨论:画角的方法。

  3.小结:先画一点然后从这一点起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直线并标明角的有关名称。

  (五)反馈练习

  1.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1)(2)(3)(4)(5)

  2.数一数。请你数一数下面的图形里各有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本课通过让学生看、找、画、折、摆等形式知道角的组成和画法。

  教学过程中用情景引入创设漂亮的小房子让孩子们找找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学生一下子就觉得感兴趣仔细观察回答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吸引过来学习情绪被调动起来。

  1、找角。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找身边的角与自己身体上的角找到以后让学生用手摸感觉角的特点。

  2、认识图形。抽象图形从直观到抽象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认识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正确辨别角。从而引出直角认识直角。

  3、折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体验数学知识摸摸自己的角对角的形状有直观的感知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4、制作活动角

  这是一个难点要让学生明白角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靠教师抽象的讲是行不通的。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深明白角的大小是与边的长短无关的只是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5、拓展练习。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整节课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加强小组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等。

  学具准备

  两根硬纸条、图钉、圆形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小房子

  师:同学们看这座小房子漂亮吗?那谁知道这座漂亮的小房子是哪些图形拼成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大家看在这些图形中还藏着另一种新的图形。(课件抽象出角)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图形吗?(学生发挥想象)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非常棒。这个同学所说的名称很接近数学家给它起的名称。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导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一)导出角的特点

  师:同学们在这座小房子里藏了这么多的角那你们能不能从我们身边找到角藏在哪里呢?找到角时并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组长带领在教室里找角。指生汇报找角摸角的感受)。

  生1:角很尖有些扎人。

  生2∶角两边直直的。

  课件:画角

  师:你们能给这个部分起个名字吗?(指顶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起的名字很接近我们把这部分叫做角的顶点。这个部分你们能给它起个什么名字(指两条边)这个同学起的名字跟数学家的一样这部分我们就叫角的`边。

  师:同学们给角的这几部分起了名字真了不起。那你们观察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课件:(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象这样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的图形叫做角。

  (二)引出直角

  师:真没想到同学们自己能总结出角的特点。同学们看这个角(师指一角)与屏幕上的角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

  生:老师指的这个角边是直直的。

  师:象这样的角叫直角。画出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当看到标有直角符号的角时说明这个角是直角。同学们再想想刚才你们找的哪些角是直角?

  (三)折角

  师:我们教室里的角可真多呀。老师遇到一个难题同学们想不想帮老师解决。拿出课前发的圆形纸看看在这张纸上有角吗?老师正在发愁怎样用这张纸折出一个角那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试试看。(小组活动互相帮助)(学生动手折角展示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找一个锐角:你为什么认为你折的这个是角?(因为它有个顶点两条边)大家同意吗?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

  找一个钝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生举起手中的角。你们为什么认为这个是角吗?(因为它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你说说你折的这个角跟前一个一样吗?比一比。

  找一个直角:谁折的角跟他的一样?这个角叫什么角?用什么符号表示?伸出你们的食指书空。这个角有什么特点?

  找出三种角贴黑板

  师:大家看这几种不同的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答)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判断是不是角。

  2、找出下面的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3、思考题:一个长方形经过剪裁后这时还剩几个角。

  三、布置作业

  回家与家长用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一个活动角下节课要用到。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找角折角做活动的角发现我们身边藏着各种各样的角。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

  五、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边

  顶点

  边

  锐角

  直角钝角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7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等。

  学具准备:尺子小棒圆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游戏吧!请你猜猜用3根小棒手拉手你能摆出什么图形?(PPT)

  生:三角形。

  师:猜对了大拇指送给你们。现在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2根小棒你能摆出什么图形呢?好好想想用你们手中的小棒自己动手摆一摆。

  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几位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展示一下他摆的图形。

  学生展示图形(直线;加号;大于号;小于号等。)

  师:观察这些你认识哪些图形?哪位小朋友来说说。

  (把是角的图形摆到黑板中间,不是角的移到黑板左边.)

  师:像这样的图形大家认识吗?想不想和它交朋友?在数学王国里我们把一边连在一起,一边没有相连的图形叫做——角!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联系实际找角认角

  1、师:刚刚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那你能用你手中的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吗?摆好了的小朋友请用你的坐姿告诉我,老师刚才巡视了一下,看到同学们都能用两根小棒摆出一个角,真了不起!

  师:那你们观察一下看看你们摆出的角和黑板上的.角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都有两条。

  师:你的发现是对的?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把角的这两条叫做角的边。它是直直的。(说的时候指着边)

  师:所以角有几条边?生:两条。(板书两条直直的边)

  师:它们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边相交)

  师:在数学王国里两条边相交的地方我们把它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师:那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请一位小朋友来说说。

  (生:边顶点。师:几条边几个顶点?)

  生:两条边一个顶点。

  师:对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补充板书)

  (让学生读一遍)(收小棒)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学具你能在这个学具中找到角吗?生:能。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指指他找到的角。(请学生上台指角)

  (学生指角但不规范指了一个点)

  师:这个点就是角吗?(学生会开始指边教师慢慢提示)

  (师:老师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是想说还有两边)

  师:同学们指角是有规矩的。老师先示范一次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指角时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教师示范指角指角的时候注意动作规范尽量做的夸张使学生理解要体现出两条边)

  师:那你再用老师教的方法指一指你找到的这个角。(学生指)

  师:真不错你都学会了。

  师:老师要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用顶点处戳一下学生)你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

  师:对角的顶点摸起来感觉是尖尖的。

  师:那两边还有什么特点?

  生:直直的。

  师:对直直的角就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师:同学们其实我们课桌的平面上也有角呢找到一个我们一起来摸一下。用老师刚刚教的方法。开始我们先从顶点出发摸一条边再从顶点出发摸另一条边这个角就这么大。

  2:体验感悟画角

  师:刚才你们都用两根小棒摆出了角现在老师想把这个角画在黑板上看哪位小朋友最善于观察能在老师画完后说出老师是怎样画角的。

  (教师示范画角)

  师:同学们可要看仔细了哟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画边时提问:老师还可以再把这条边画长一点吗?生:能。

  师:哪位善于观察的小朋友能来说一说老师刚才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了一个顶点然后画了边。

  师:几条边呀?

  生:两条。(学生说时在角的旁边写出角和边)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大拇指送给你。

  师:就是刚刚这位小朋友说的老师在画角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了一个角。(课件)

  师:老师能画角你们能不能在练习纸上也画出一个角?那自己动手画一画画完之后告诉同桌你画的顶点和边分别在哪里!

  (学生自己动手画角教师巡视。)

  师:下面老师要请一位同学上来给同学们展示一下他画的角。(拿一个学生画的角投影)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情景中找角摸角、制作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重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读题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把题目读一:角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8页。

  a、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美丽的校园)

  b、谁来说说图中画了哪些景物?

  c、图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同桌间huxia指一指说一说

  2、教学例1

  (1)找角

  a、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剪刀钟面三角尺

  b、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

  C、师:这三个物品都有角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

  a、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板书)

  师:这是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也就是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

  b、学生齐说角的名称。

  C、判断角学生判断再说理由。

  (3)判断角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

  a、教师画线提问角有什么变化吗?

  b、剪刀演示。

  c、教师小结: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

  师:先确定一个顶点。

  师: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就组成了一个角。

  师: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纠正。

  师:展示画得较好的同学。

  最后要求学生把角的名称写上去。

  三、完成做一做。

  四、教师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教材第84、第8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由实物上的角抽象为几何图形的角的过程初步认识角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

  2、知道角有大小初步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会用观察或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程度有关。

  教学具准备: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纸片、两根硬纸条和图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出示被遮盖中间部分的三角形纸片、五角星纸片、长方形纸片圆形纸片)你们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

  2、谈话:同学们真棒!老师还想考考你们敢挑战吗?(出示只露出一个角的图形)提问:你们还能猜猜她是什么图形吗?追问:为什么不猜圆?(预测:圆没有角其他图形有角)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另一个平面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形复习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入新知激发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例1图。

  (2)提问:谁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指一指、摸一摸初步感知角)

  (3)谈话:刚才同学们指认了物体面上的角如果把这些角从物体上移下来就成了数学上的角下面大家看看数学上的角是怎样得到的?这三个图形都是角。(课件展示角的抽象过程屏幕上只留下三个角)

  (4)折角。

  谈话:在生活中我们能找出很多角你能用一张纸折出一个角吗?

  要求:①用笔描出角的顶点和边。

  ②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5)画角。

  先画一点再从这一点开始画两条直直的线再在这里画弧线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都是角的边。

  提问: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预设:角有一个顶点2条边。

  【设计意图:认识物体面上的`角时注意示范指角的方法为认识角做好了准备。用课件展示抽象出角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角来源于生活】

  2、教学“试一试”。

  (1)制作角

  拿出两根硬纸条和图钉用图钉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2)观察角

  你能把这个角变大一些吗?变小一些呢?试一试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3)比较角的大小

  提问:谁知道这两个角谁大?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的?(预设:重叠)

  谈话:重叠法比较角大小要注意:

  角重叠的时候首先把这两个角的顶点重合然后让角的一条边重合再看角的另一条边如果重合了就说明两个角一样大;如果没有重合另一条边在外面的角比较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做出大小不同的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对所学知识有新的体验和感悟】

  三、巩固练习

  1、填空。

  (1)一个角有( )条边( )个顶点。

  (2)画角时先画( ),再画( )。

  (3)三角形有( )个角,正方形有( )个角。

  2、下图中是角的在括号里打√不是的打×。

  3、判断。

  ⑴边越长,角就越大。 ( )

  ⑵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 )

  ⑶一个角只有两条边,一个顶点。 ( )

  4、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

  5、把下面这四个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一排。(填序号)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角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板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张口)的大小有关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0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二个知识点: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这是本节教学的一条主线。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2、教材的编写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3、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三、学前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学生大部分能掌握有一小部分不能很好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理解两位数减法的算理。

  四、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

  2、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

  5、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

  (略)

  (一)情景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摆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他们边摆小棒边进行对话:“我会用小棒摆小旗。”“我摆了五棵小树。”“我也会摆。”“我也会。”)

  师:你们会摆吗?你们会摆什么呀?(学生踊跃回答。)

  师:你们会用小棒摆这么多的作品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相同的作品。

  (学生操作。)

  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生1:我摆了3座小房子。

  生2:我摆了2颗星星。

  生3:我摆了10个三角形。

  生4:我摆了4棵小松树。

  二、发现问题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用不起眼的小棒摆出了这么美丽的作品。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摆的作品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呢?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7+7+7+7=

  3+3+3+3+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如果老师给你足够的小棒让你继续摆你打算摆出多少个?你还能列出算式吗?(生:能)如果你摆了100个作品你还能列出加法算式吗?(学生:能!)那你想像一下你列的算式会怎么样啊?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生3:可能写满了黑板也写不完算式。

  生4:写起来太麻烦了。

  5、师:是啊看来这样的算式写起来还真麻烦。那你们能不能研究一种写起来简便的方法让很长的连加算式变得简便点呢?例如黑板上同学列的这个10个3相加算式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个算式写起来简单些或者发明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来代替这个加法算式呢?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在学校进行的教研活动中我讲了二年级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有关乘法的知识在新课的导入时我主要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问学生有关乘法你们了解哪些知识?学生从各个方面说首先教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做一个了解。其次为揭示“相同加数”和“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意义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铺垫。巧妙设疑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本节课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活动去探究生成。如新课阶段教师让学生算一算每个图形各用了几根小棒列出算式。这时并不规定列加法算式而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有的列出加法有的列出乘法算式然后通过对左右两边算式的观察比较发现加数相同时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加数不同时不能直接改写成乘法。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认识乘法建立乘法的概念。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一样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两种算式的写法与读法不一样。求几个相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简便在写法与读法上。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达到初步认识乘法的目的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精心设计的练习避免了集中练习对学生造成的疲劳感特别是在课的末尾安排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5×2”的意义将趣味性、创造性、思维性融为一体丰富了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体

  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由于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情绪饱满参与面广思维活跃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地位学习效果非常好。

  本节课主要的问题是我没有掌握好学生自学的时间这个环节放的有点时间多了导致后面的练习时间紧这说明教师还是对学生的能力不是太了解就这一点也希望和其他老师们共同探讨研究一下。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经历折一折、画一画等过程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4.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目标解析:

  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对生活中的角已有初步的感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知角从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角、学会用尺子画角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学生每人2条硬纸条和一个按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美丽的校园”

  1. 仔细观察你在“美丽的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2. 你能找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吗?

  (二)揭示课题

  大家都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校园其实这里面还藏着很多的“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课伊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找平面图形这一环节既复习了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又为新课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感知角。

  1.学生小组合作在主题图中指出角。

  2.汇报交流时课件呈现有色线标示出角。

  (二)描一描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1. 从主题图中提取教学素材课件出示例1(先不出示红线):

  2.让学生仔细观察分别找出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3.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4.比较观察:这些角有什么相同之处?

  5.交流归纳: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文结合板书)

  (三)折一折初步感知角的大小。

  1.动手操作:用圆形纸片折角。

  2.同桌合作:比一比谁折的角大?你是怎么比的?(重叠)

  (四)做一做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动手做一个活动角。

  2. 用活动角做“变大变小”游戏。

  3. 引导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五)画一画(例2)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1.小组合作尝试画角。

  2. 师生交流完善画法。

  3. 教师范画小结画法。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设计意图:创设“指一指、描一描、折一折、做一做和画一画”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也使角的形成具体化、动态化加深对角的直观体验进一步认识角进而使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一)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2题

  1. 课件出示: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 学生独立判断师生交流时强调判断的依据。

  3. 在图上标上角各部分的名称。

  (二)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判断这些平面图形中有多少个角。

  (三)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

  1. 说一说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2. 把你找到的角画出来。

  (四)用角组成自己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在观察、判断、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加深对角的认识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找角的活动又让数学知识回归于现实生活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美。】

  四、课堂小结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

  (二)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下课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2

  学情分析:

  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

  1、 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渗透集合与无限的思想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教学难点:

  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观察“鸟巢”引入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角”。

  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怎么验证呢?

  二、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请小组合作给角分类并反馈。

  (2)认识锐角与钝角的特点。

  (3)巩固认识的锐角和钝角:

  a.完成书本练习P52并反馈。

  b. 指出三角尺上的角。

  2、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

  (1)情景出示大三角尺与小三角尺在吵架大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大小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与大的一样大你们怎么认为呢?同桌讨论。

  (2) 学生上来演示比较教师在大屏幕上再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学生拿出学具角摆角。

  (5)教师摆角。

  (6)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叉口有关。

  (7) 讨论三类角的大小关系。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说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是什么角。(9:00、9:45、10:00、9:30)

  2、判断。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 )

  钝角比直角和锐角都大。 ( )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

  四、课堂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3

  一、设计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顺着学生的思路去思考尽量让学生去说去做老师在关键处启发诱导直观教具的使用提高学生感官上的效果激发兴趣提高对数学的认识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材分析

  1、授课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课本第38~39页。

  2、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难点是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角形有初步的表象对生活中的'角有一定的感受对初步认识角有表象基础。

  四、教法、学法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 (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挥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五、课前准备

  一张长方形的纸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数学王国图形家族成员中的几个成员大家还认识它们吗?(学生回答)今天我们来认识图形家族中的一个新成员:角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2、贴图片。图片中有红线勾画出的角。

  (二)、联系实际引导探究

  1、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找找教室里、想想生活中曾注意到那些物体上有角?比一比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学生一一回答)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角。

  3、师:那么这几个物体上有角吗?(出示实物请学生来指一指。)

  4、(预设:学生可能指对直接进入环节5。亦可能指错进入本环节)

  师:刚才有同学指的是这样一个图形(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点)这是什么?(生答)对这是一个点。想一想怎样才能将你看到的角完整地指出来。(学生重新指角)

  5、师:这一次大家指角的时候不单指出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的图形(师示范画出来)。

  6、师:它们就是我们数学王国图形家族中的角成员。刚才大家指的这个点与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身体的各个部位它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想知道吗?(教师边说边板书一起口述一遍)

  7、仔细观察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组成?(生答)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我们在表示角的时候不能就这么点一下。看老师是怎么表示角的。(教师动作演示:一个顶点两条边再用手画弧)拿起你的小手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学生书空)现在谁用这种方法来指一指这把尺上的角?(还有其他的角吗?)

  8、(练习)师:我们这里来了一些小客人,都说自己是角,请同学们打开书(42页第1题)先仔细观察一下哪些是角。

  9、折角。

  师:刚才大家已经认识了角下面能否用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纸折个角呢?小组合作。

  (交流展示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10、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自己也动手折了角现在我们要把角的样子画下来想一想看角可以怎么画?要注意什么?(学生回答)先画一个点,从这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成了一个角。请同学们照这个方法画一个试试。把你画的角的顶点与边指给同桌看。(一生板演反馈时指出顶点和边即可。)

  11、师:再画一个和刚才大小不一样的角。请你为自己画的角打分。

  (三)、巩固拓展,课外延伸

  1、师:刚才画了一个角老师在这里再添一条线现在这里有几个角了?(学生指教师画弧。)

  2、师:我这里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图形如果剪去一个角请你猜猜还剩几个角?

  3、师:你能告诉同伴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吗?

  七、板书

  顶点 边 边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0页

  教材分析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找直角——判断角——折直角——画直角四个环节由易到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加深了学生对直角的认识。同时这几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纵向逐步加深的认识过程可以使学生迅速准确地形成空间观念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学情分析

  直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二年级学生虽然没有形成直角的概念但能够初步辨认现实生活中很多的'直角对直角有一些朦胧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3.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小大的比较。

  难点:正确画直角。

  教学准备

  课件、三角板

  教学流程

  复习导入→通过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 ↓

  探究新知→认识直角会用直尺画直角

  ↓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复习导入

  1.角有( )个顶点(1个顶点)( )条边(2条边)。

  2.判断下列图形哪些是角。

  探究新知

  教学例3。

  1.师:请同学们拿出三角尺观察一下三角板上有没有你认识的角。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2.小组讨论:三角尺上的直角有什么用途呢?

  3.交流汇报。当学生提出用三角尺来检验直角时教师要在学生说完后用对比的方法加以说明。让学生用这个方法比一比自己折出的角是不是直角。

  4.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比一比自己周围的一些角是不是直角。

  5.用三角尺画直角。

  (1)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画角的?

  (2)尝试用三角尺画直角。

  先画一个点→以这点起画一条线→把三角尺的一直角边与线重合三角尺的顶点与点重合沿着三角尺另一边画一条线→画成一个直角。

  (3)电脑显示画直角。

  (4)在方格纸上画出直角。(从给出的点画起)

  师:你们能不能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下面自己动手试一试。

  学生画时教师巡视并指正画的方法。

  巩固应用

  1.练习八的第6题。学生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检验。

  2.练习八的第7、8题。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

  3.生活中的数学。

  这里学生可以根据图中的提示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有直角?哪些地方用到直角?什么时候会用三角尺画角?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学习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认识常见的各种角学会画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角。

  【教学难点】建立角的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大三角板、圆形纸、多媒体电脑、多媒体课件、活动角。

  2、学生准备三角板、圆形纸、长方形纸、带孔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点燃激情。

  师:国庆节快到了田老师做了一面国旗国旗上有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的认识。

  二、阅读质疑、自主探索

  1、阅读课本38页的主题图。(多媒体出示主题图)

  (师生一起看录像“美丽的校园”。突出:门窗上的角、花坛周围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图中都有什么人?他们都在干什么?其实这幅图中还藏着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请同学们找一找这幅图中那里有角?(边说边标出角)

  2、找日常生活中的角。

  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评析: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教师给每个学生都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三、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指教)

  2、展示生活中物体的角。

  3、抽象角建立角的表象。

  (1)如果把这些物体去掉只剩下角。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呢?再用手比划比划。

  (2)出示抽象的角。

  这就是数学上的角这些角一样吗?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同桌说一说)尖尖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直直的线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学生利用手中的工具创造角。

  学生创造角后上讲台展示。

  5、利用活动角创造角感知角的大小。

  怎样才使角变大想一想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

  6、自读课本角的画法自己画角。

  四、学习检测、自主探究。

  1、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五、拓展探究。

  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