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读书笔记

相关阅读:人心凉了的伤感说说 >>>进入阅读

  随着社交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会在闲暇时发表说说用以分享自己的生活。什么样的说说才受网友欢迎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心凉了的伤感说说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进入阅读

正文:

致橡树读书笔记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致橡树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读书笔记1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全诗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致橡树读书笔记2

  《致橡树》 是一篇艺术形式的爱情宣言在这首爱情诗里包含着一位青年女性对于爱情的理想对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的思考。经过了独立而深入地思考之后诗人在作品一开始就表明女性不应成为男性的附庸不愿像“凌霄花”一样“攀援”不愿学“痴情的鸟”“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不似“泉源”和“险峰”“甚至日光”和“春雨”。这六个比喻强烈地否定了历来的爱情观其中的意象凝聚着诗人对我国妇女生活的历史和现状的痛苦认识表现了诗人争取女性的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抗争的决心这是诗人对旧的传统观念强加于女性身上的枷锁的有力批判。从思想内容的表现上来说就是我们常说的“破”。

  有“破”当然就有“立”。接下来诗人在愤激的抗争之后进入了理性的诉说并且对爱情观的确立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如果说这首诗是爱情宣言的话这两句就是本诗的中心观点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被称为“诗眼”的句子它所昭示的也是全诗所要表达的即“平等”二字。爱情不能作为交换的条件不能变一方为另一方的附属物每个人必须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诗人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对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的幻想:“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在相知相恋、相互依存而又相互独立的平等的基础上共建新的爱情观念。诗人对爱情的要求和憧憬表现了诗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认真、哲理的思考流露出了现代女性内心的期待与渴望:“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我们共同分担困苦我们共享欢乐我们有各自独立的人格且又彼此忠贞不渝──这才是诗人理想中的爱情。

  1、分层 第一层:由开头至“不这些都还不够?。通过六个意象历数自己所否定的爱情模式。第二层:“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至最后.表达作者对心目中理想爱情的渴望、憧憬。

  2、分析 第一层:用“绝不学?“绝不像?昭示诗人对下面两种爱情模式的`蔑视和摈弃----一种是“凌霄花?似的,需借助橡树的高枝证明自身价值的女性对男生依附式的爱情; 一种是“鸟儿?式的对橡树一厢情愿式地频频示爱,遭橡树冷遇可仍要死缠着不放,撞了南墙也不回头的幼稚可笑,丧失女性尊严的爱情. 即便是世俗认可的甚至赞扬的种种女性对男性忘我奉献式的爱情,诗人也用“不这些都还不够?明确宣告自己的不认同和批判.不管是“泉源?对橡树似的不求回报的“长年?“慰藉?还是“险峰?似地满足于增加、衬托橡树的高度、威仪的默默支撑和铺垫甚至“日光?“春雨?式地对橡树无止境的忘我奉献.在诗人看来,这都残缺的、不圆满的爱情。在这几种爱情模式中女性被爱迷乱了心智丧失了主体意识只顾把所有的爱、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对男性的帮助上忘却了自身也需要汲取养分不断强壮、完美自己的筋骨。最后导致人格的萎缩不自觉地自降男性一等匍匐为奴。假使一种爱情不能使一个女性的人格更趋健全、完美而是走向了他的反面这种爱情还有什么价值可以称道呢?

  通过分析表现诗人对旧的观念、旧的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反叛。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的角度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为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的价值的抗争决心跃然纸上。这义无反顾

致橡树读书笔记3

  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这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语的会意。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先后做过泥水工、浆纱工、挡车工、统计员、讲解员、焊锡工等。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80年代前后舒婷的诗歌在文学界产生重要影响评论界称她为"新诗潮"、"朦胧诗"的代表诗人。1982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其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优秀新诗(诗集)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81年全国优秀诗歌奖。

  舒婷的诗以蕴含了一种崭新的思考方式和情感特征受到评论界的肯定。她用诗歌唤起人们对独立价值的肯定和对个体生命的珍爱。

  《致橡树》是舒婷的代表作诗歌披着爱情的外观呼唤着自我的独立人格———"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致橡树》一诗诗人假托木棉通过木棉对橡树的独白表达现代女性全新的爱情理念。

致橡树读书笔记4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橡树”的形象象征着刚硬的男性之美而有着“红硕的花朵”的木棉显然体现着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她脱弃了旧式女性纤柔、抚媚的秉性而充溢着丰盈、刚健的生命气息这正与诗人所歌咏的女性独立自重的人格理想互为表里。

  在艺术表现上诗歌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便于坦诚、开朗地直抒诗人的心灵世界:同时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因而这首富于理性气质的诗却使人感觉不到任何说教意味而只是被其中丰美动人的形象所征服所陶醉。

致橡树读书笔记5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是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是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

  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的情侣那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听懂他们的话语。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铜皮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和阳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沉重的叹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这声音和情绪里融化了多少那个年代社会、亲友、个人的阵痛、艰辛和挣扎!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么真实以至把它掷之于地便会溅出泪渍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她接着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的伟岸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这里对爱情的“坚贞”提出了她独特的见解:爱情的坚贞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从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站在同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

  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诗中抒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划。在刻划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的典型环境。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坚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那么饱满、美丽、鲜明!

致橡树读书笔记6

  深情相对比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爱情关系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于相互给予的互爱原则。它完美地体现了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真诚高尚的爱应以不舍弃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为前提。

  爱一个人是可以爱他到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借着对方的高枝往上爬也不是为了炫耀自己而欺骗对方的感情。《致橡树》远远超越了这些它是新时代的人格在爱情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越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向来处于仰视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

  诗歌对爱情理想的歌唱、高扬树立在极有思想含量极有力度的否定之上。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着重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在作者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个女性必须具有的。

  文章的后几句话总结了爱情总结了真正伟大的爱情就必须具备“坚贞、忠诚、互敬”等原则。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几句甜言蜜语也不是只爱虚表而要“爱屋及乌”爱他的优点同时也包容他的缺点就像舒婷写的“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读书笔记7

  今天下午在言谈之中忽然想起一首诗——舒婷的《致橡树》。虽然这不是一首纯粹描述爱情的诗句但是许多人却从中看出了爱情该有的态度。记得以前最喜欢其中的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正是这种努力成长为树的信念让我一度动容。自古以来女性的形象似乎就被设定为了柔情似水、若柳扶风长久以来受到压迫的旧社会的妇女也习惯了依附男人而生。拥有与失去似乎向来不是由女性向导而只是被动地承受。

  也许真的存在那种耐心极好的男人那就是极品了不是你我轻易能够遇到的。男人的确喜欢温柔的女人但是温柔不是软弱无力、不是悲泣啼哭温柔的'女人也可以拥有一个坚毅的灵魂。泪水也许会换来男人一时的柔情但总怕终有一天这个曾经给予你温暖的手也会因为疲倦而无力地垂下。我想我是不愿当这棵菟丝花的那样只能努力地依附大树而生贪婪地榨取大树的精力来得到生存让大树的躯干无法得到伸展。我愿意用我的智慧来经营我的感情和生活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温柔的女人和一个并肩的战友拥有自己独特的和煦而坚定的微笑。当欣赏江山如画的时候我愿意化为一汪春水为这副风景增添一抹丽色;当遭遇风浪袭人的时候我亦可以和你一起迎风而上而不是委屈地退缩害怕、逃离。

致橡树读书笔记8

  如果问有一首什么样的爱情诗可以打动我?我会回答它不止是有象凌霄花一样的美丽意象也不止是有行云流水一般的语感也不止像泉源一样能给人带来清凉的慰藉不止日光不止春雨甚至雾霭甚至虹霓。

  如果问我找到了这样的诗吗?当然是《致橡树》。

  近来重读《致橡树》感觉历久弥新。诗人舒婷以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全新的思想内涵给阅读者的心海带来了浪潮般的冲击创造了爱情诗中的经典。

  在作品问世后的三十多年里对于《致橡树》的艺术性已经有太多太多的作家和评论家对它进行解剖透析重构反思谈得非常非常多析得非常非常透凭我的浅薄道行实在是很难在此方面贡献什么新的意见。

  不过在重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到任何伟大的作品都是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历史上封建帝制比较长民主的历史比较短很难想象在封建社会里会出现《致橡树》这种主旨的文艺作品。那时候能够出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样的作品已经是对于爱情最高境界的描述和追求了。我看过电视剧《白银谷》里面的老太公娶了六七房姨太太在这样的婚姻制度下能够产生男女平等的爱情吗?显然不能。大导演张艺谋曾拍过一部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里面仍然是三妻四妾这显然是如《白银谷》一样的社会环境这种社会背景下出现的爱情观显然与舒婷的思想距离十万八千里。从新文化运动到解放这一段时间中国一直在进行民族解放运动民族大义超越了个人的“小情小爱”虽然期间也出现了徐志摩戴望舒这样一批杰出的浪漫诗人但封建残余仍广泛存在他们对于男女平等爱情观的呼唤显然停留在攀援的凌霄花或者痴情的鸟儿或者日光春雨泉源的层面。

  现代爱情观必然产生于完全意义的民主社会之上当平等自由博爱成为社会的基本制度时现代的爱情观便有了生长的土壤空气阳光雨露养分和水源。所以我们看到在建国以后开始出现了一些具有现代爱情观的文艺作品它们对于男女平等的描述和歌颂显然是前所未有的是开天辟地石破天惊前无古人的。不过由于历史局限性的原因当时的一些文艺作品也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时代印迹体现物质文明的较多写人文关怀和春花雪月的较少所以这就把创立伟大作品的机会留给了后来的人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社会走向发生了新的变化民主精神更加张扬人文关怀被大力提倡社会日益繁荣这个时候作家和诗人们拥有了可以自由驰骋自由翱翔自由飞舞自由宣泄的天地于是《致橡树》这么精致大气明丽隽美的伟大作品便产生了。

  我比较阅读了《致橡树》和《我愿意是激流》觉得这两首诗均是伟大而不朽的爱情诗精品。《我》诗诞生了160多年依旧像是现代年轻人的情书《致》诗诞生了30多年依然没有旧俗落伍之感它们是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我认为这一点可能是衡量伟大作品最重要的尺度吧。

  重读《致橡树》我更多的感悟在诗外我觉得它既是舒婷的作品也是中国的作品它是中国时代进程的产物。在中国早一点产生不了《致橡树》晚一点也产生不了它(因为它已被另外一个舒婷写出来了)它是时代的产物。我不知道别人在读此诗时会产生什么样具体的思绪但我知道我自己的感慨是:诗歌是有韵律的史书。

  知道但我了解它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的那样简单的“追逐”、也不可能全部都像小说中写得如此之“缠绵”好像也不会是歌词中唱得那样“轻松”。

  它需要负责任需要从中得到自己精神上所缺乏的东西。或许这样说来不如举个例子。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结局就说明了真正的爱情意味着的是责任。只有这样相爱的两个人才会幸福才会在幸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我认为爱情首先应该建立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两个人互相尊重。正如作者舒婷在《致橡树》中进行否定的“泉源”、“险峰”、“日光”、“春雨”一样。如果连彼此地位都不平等那末也就没有爱情可提。作者还彻底否定了“凌霄花”和“鸟儿”的追求名利和丧失自我的庸俗爱情。我认为男女双方都有追求远大人生理想的目标不屑庸俗或不平等的爱情追求。

  然后作者将自己化作木棉与男友橡树的形象“站在一起”。他们身心相连共同面对人生。其实我很赞同作者强调的人的独立意识。无论男女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的事业都有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空间彼此独立。在彼此尊重、爱慕的基础上携手并进共同面对共同享乐。相互扶持依恋更爱对方的'理想事业。

  在我心中爱情是高尚的是美好的是催人奋进的!记得美国著名作家捷克·伦敦的小说《墨西哥人》的一些情节说明了“爱情与崇高的目的相结合能撞击出耀眼的火花”!

  我现在16岁属于人生不可多得的大好时光。不过在这阳光明媚的路上也充满无数诱惑就好像在路旁长着美丽而有毒的蘑菇一样唯一能给我们安全的人就是我们自己。爱情不属于现在处于学习阶段的我们。我们毕竟还是少年生活的阅历毕竟不多所以我们更应该清醒头脑多思考未来的道路做应该做的事情!

  我认为应趁着短暂的青春期尽可能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更广的眼界不虚度光阴!我们若利用好这段时光待到长大成人该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我们不就有用武之地了吗?!生活在成功和喜悦中的我们才是最快乐的最幸福的!而如果一个高中生过分地沉浸于承认的爱情之中将来也只会换来“后悔”二字!爱情不是甜言蜜语更不是花前月下而是双方共有的责任。以现在的年龄来看我估计我们连最起码的责任都做不到就更别提爱情了!

banner广告2

其他类似文章:音乐室工作计划15篇 >>>进入阅读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将迎来新的工作新的挑战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音乐室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入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