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正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营造了宽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整节课的教学都创设了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并能结合情境解决问题增加了学生的直接经验把每个学生潜在的热情调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巧用迁移积极探究。

  学生已经认识了加法通过加法来迁移增进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在探究新知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动口、动手、动脑利用旧知获取新知。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实践是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经历了减法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动手摆一摆也促进了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以及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数一数5以内的数。

  (1)从1数到5。

  (2)从5数到1。

  2.引入:有几支彩笔?(5支)送给小朋友2支还剩几支?你们会算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5以内的减法。

  设计意图:利用“送彩笔”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内容。

  1.智慧爷爷看见大家很会计算想请大家帮帮忙他现在一共有几个智慧果?(教师戴上智慧爷爷的头饰左手拿2个智慧果右手拿1个智慧果)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你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智慧爷爷谢谢你!(把右手拿的1个智慧果送给回答问题的孩子)

  师:智慧爷爷送给小朋友1个智慧果他还剩下几个?你是怎么想的呢?先对你的同桌说说也可以用学具摆摆看。

  2.引导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汇报:原来有3个智慧果拿走1个还剩2个。

  3.认识减法算式。

  师:像这样的过程我们可以用减法算式来表示。(板书:3-1=2)中间这个运算符号“-”叫减号。(板书)这道算式是一道减法算式读作:3减1等于2。(板书)

  (1)带领全班学生读两遍算式。

  师:减号前面的3表示什么?减号后面的1表示什么?等号后面的2表示什么?

  (2)同桌之间交流、汇报。

  (3)小结:减号前面的3表示原来有3个减号后面的1表示拿走1个等号后面的2表示还剩2个。以后我们遇到这种“去掉”或“减少”的情况都可以用减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智慧爷爷送智慧果”的情境使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认识减号及减法算式的读写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目的:

  1.经历观察和操作等学习活动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3.能应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简单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

  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吸盘7个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很多孩子都很喜欢吃土豆你们喜欢吗?小老鼠也很喜欢吃土豆你瞧!(让学生观察教材第36页情景图)

  师:谁能把图中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啊!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讲故事。

  师:是啊小老鼠找到了7个土豆它高兴极了急忙装在口袋里背上就跑结果还丢了1个土豆。同学们发现了不少数学信息呢。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问题。(板书课题:背土豆)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导入新课在观察情景图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好了准备工作。 二探究新知

  1.“背土豆”中的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仔细看看第一幅图看有哪些数学信息? 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

  师:那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问题?根据我们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你想该怎么解决呢?

  生:左边有5个右边有2个一共有7个就是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算用加法列式是5+2—7。

  师:说得很好。但是小老鼠并没有背走那么多。不信你仔细看第二幅图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学生可能会这样:

  ?摆出7颗棋子代表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颗棋子所以7—1—6还剩6个土豆。

  ?可以画7个圆表示7个土豆掉了1个就去掉其中的1个圆所以7一I一6也是还剩6个十百

  2.口袋上的洞……

  师:小老鼠的口袋里最初装了7个土豆外边1个也没有了就是说外面有0个土豆(边说边板书算式记录);当小老鼠的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的时候里面有几个土豆?用算式该怎么记录?

  生:里面还剩6个土豆算式是7—1—6。

  师:如果每次都从口袋里掉出1个土豆你能用算式记录下每一次的结果吗?可以用你手里的棋子摆一摆再写算式记录下来。

  学生边摆棋子边记录算式教师巡视指导。

  师:如果一直这样漏下去等小老鼠回到家的时候口袋里就1个也没有了。现在把你记录的算式跟大家说说吧!

  汇报交流后填写教材第36页表格。

  3.说一说。(观察:教材第34页“说一说”插图)

  师: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

  在小组交流后汇报。

  生1:原来大鱼缸里有5条小金鱼现在又放进2条这样鱼缸里面一共有7条小金鱼。

  生2:原来有7个鸡蛋已经有2个鸡蛋孵出了小鸡现在还剩5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用棋子演示“背土豆”游戏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记录使学生懂得数学算式是记录活动的简单符号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计算的能力更让学生明白了7的组成进一步体会到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三、总结

  师:同学们能把前面学习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应用到“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计算”中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希望今后能巧妙地加以运用帮你解决更多的问题! 板书设计:

  背土豆(得数7的加减法) 7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作业设计:

  看图列式计算。

  o o o o o o o

  口+口=口

  口+口=口

  口一口=口

  口一口=口

  (考查知识点:得数是7的加法计算和相应的减法计算;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看图计算得数是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比较多少的方法。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的精神。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

  2、会用“〉”、“〈” 、“=”表示比较的结果 。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听过骆驼和羊的故事吗?骆驼和羊通过比较知道了高有高的好处矮也有矮的好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也是“比较”内容也和骆驼和羊的故事一样有趣。

  二、引导操作 探究新知

  1、出示“动物乐园”图

  师: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请小朋友们自己在心里数一数等汇报的时候再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m

  2、汇报交流

  师:你看到了哪些动物?各有几只?(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图上的各种动物?

  (2)师:请其他同学也在下面摆一摆:你看到了几只什么动物?请用学具表示出来。

  (3)学生摆完引导学生观察评价:摆出来的和看到的一样吗?

  4、设疑激趣

  师: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把它们比一比好吗?

  (1)、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

  (2)汇报:我准备把……和……进行比较。

  5、探究方法

  (1)认识同样多和“=”(熊和鹿比)

  师:咱们先把熊和鹿做比较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

  动手操作:比较两种动物谁多谁少可以直接根据数量多少来比较还可用摆的方法来比较那么要怎么摆呢?请大家先想一想再动手摆一摆。

  展示、交流:谁愿意到前面来摆一摆?其他同学摆的方法和他一样吗?有没有不同的摆法?(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摆出了不同的图形)

  猜一猜:黑板上的每一种摆法是怎么进行比较的? (如果学生不懂得表述“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教师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发表意见。)

  认识 “=”

  揭示同样多:熊有4只鹿也有4只熊和鹿的只数一样我们就说:它们的只数?(“同样多”、“一样多”、……)熊有4只用数表示写几?鹿也有4只用几表示?4和4同样多或者说相等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它们的相等关系?谁知道? 谁会写“=”?板书:4 = 4 读作:4等于4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师:接下来你们想把哪两种动物进行比较?这两种动物谁多?怎么比较?比的结果是什么?可以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①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 全班交流

  怎么比?{引导学生表述:--比—多(少)}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你们知道吗?谁会写“>”?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可以用“>”表示吗?应用什么符号表示? 这个式子怎么读? 3<5(3小于5)。

  指导书写:“>”、“<”

  练习使用“>”、“<”(练习中引导学生想办法分辨记忆“>”、“<”)

  引导发现: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还有的孩子说:想到把“箭号”的一横去掉就是大于号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记住:开口朝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师:在这么多的动物里面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小鸟最少小兔最多)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也可以用数字说一说它们比的结果。

  (2)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比较的知识?

  (3)独立完成第13页练习题

  小猴比小熊少 3〇 4 小鹿比小兔----- 4 〇 5

  小熊比小猴多 4〇3 小兔比小鹿----- 5 〇 4

  最多 最少

  (4)填一填:

  7〇 3 4〇 9 3〇 3 5〇 8 10〇1

  2 〉□ 6 〉□ 6 = □ □= 8 □和□< 9(这几道题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都可以到台上来。)

  板书设计:

  动物乐园

  小于 < 大于 > 等于 =

  开口对大数 尖尖对小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1教学目标

  在“数学乐园”的游学活动中复习巩固20以内数的序数和基数。图形和位置。使学生体验到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有关内容。

  2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对游戏、实践充满兴趣根据年龄特征将所学知识藏于活动、游戏中学生兴趣高真正在玩中学。

  3重点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难点

  复习并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数学乐园

  一、引入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数学乐园去玩游戏愿意吗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全景图。

  这是数学里最有意思的棋你们觉得要玩好这个游戏要先知道什么

  2、说明游戏规则。

  我赢了我先走。按①、②、③……⑦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谁获胜。走到每一格都要答题答对了才能停在那里答错了可要后退一格哟!

  3、师生示范游戏。

  明白了吗想玩吗4、分左右组竞赛开始玩游戏。

  活动一

  复习0~20数的认识

  ①(出示数字8)老师出一个数你们出一个数使这两个数组成8。

  ②6﹣4﹦2

  ③6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的正方体吗

  ④19﹣9﹣4﹦6

  ⑤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几

  ⑥电梯中的号码12表示什么

  ⑦大于4小于10的数有哪些

  ⑧16的前一个数是什么后一个数是什么

  ⑨19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⑩10﹣5﹣5﹦0

  活动二

  送信游戏

  复习了数的组成之后我们要利用他们来做一些加减题了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下面请你们把桌面上得数与你信封上数字相同的算术卡片放进信封。

  活动三

  数数

  其实我们的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今天我们就在生活中发现了问题。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很多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

  运用到了我们以前过的数的认识的知识有哪些的呢(用贴花瓣的形式来展现这些知识点的关系)这些都是关于20以内数的认识的一下知识以后我们还会学习百以内、甚至更大的数都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的。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数学乐园”去逛了逛你们开心吗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知识你们想不想学习更多的数学本领的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数学乐园的花朵会开得越来越多越来越漂亮。就一定能成为“小小数学家”。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相检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8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理解和掌握8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8加几。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3.能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材分析〗

  本教学内容是进位加法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初步理解了加法的含义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以及简单的10加几的运算并且有刚学习的9加几做基础。教材首先利用“有几棵树”引导学生思考学习8加几的多种计算方法然后安排了“试一试”与“练一练”内容是关于 8加几的用方块摆摆算算与看蝴蝶蜻蜓图列式、帮小蚂蚁找家的连线题目的是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习知识发展思维。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们学校是驻城实验小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已经实现了教育联网教师配备了计算机学生有专门的微机教室。

  全班学生40人经过近两个月的常规培养大部分学生已经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合作学习的意识。近阶段主要培养:积极动脑大胆发言。课前我对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进行调查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只知道8加几的答案但基本上说不出怎样算出来的。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教学时各有侧重。由于学生思维活跃、聪明、积极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之处所以对课的设计应根据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让学生从自身的认识基础出发主动学习。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公园吗?星期天淘气小朋友也高兴地到公园玩了在游玩时他学到了很多的数学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下面我们就随他一起去看看吧。(情境一:淘气在公园的主路上先后看到工人师傅在为8棵、6棵树涂防护漆的情境。)

  师:根据小淘气在路上数大树棵数的情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对本节学习有关系的出示。)

  (示一共有几棵树?)

  (评析新的教学理念是注重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此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去公园游玩为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学生独立探究。

  师:想一想一共有几棵树怎样解决?(学生可能列式:8+6或6+8)

  师:到底有多少棵树呢?请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需要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或借助学具想一想、算一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2. 组内交流方法。

  师:你一定想出了自己的好方法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吗?下面请小组长组织先在组内商量计算的方法再选出代表一会儿在全班交流。

  (学生在组内讨论的时候可以选一名或几名代表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及时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讨论。)

  3.全班交流成果。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讨论的情况?谁要补充?他的方法怎么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出现的情况有:

  (1)从8接着数891011121314;

  (2)把6分成2和48加2得1010加4得14;

  (3)把8分成4和46加4得1010加4得14;

  (4)9加6得158比9少115减1得14;

  (5)10加6得168比10少216减2得14;

  ……

  (在学生汇报时可以让学生拿着手中的学具边演示边说也可以直接口述。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不明白的可以相互质疑。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简单地板书其相应的思考过程随时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加以肯定或适当奖励也可以适当地选择其他同学加以评价。)

  (评析在此环节中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8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课程标准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教师敢于放手留出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学习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分别在组内、全班交流层次感强有实效性。评价时不仅肯定学生的解题方法而且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那么多的方法来计算我们利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8加6得14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计算方法?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听。

  (学生同桌相互交流。)

  师:小淘气就采用了其中“8加2得1010加4得14”的计算方法你们找到自己喜欢的方法了吗?做题时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做。

  (评析对多种方法的选择与理解不加限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理解知识实现有个性化的学习。)

  (三)实践运用拓展提高

  1. 搭积木。

  师:小淘气知道同学们这么爱动脑筋很愿意和大家交朋友我们看看他又会带领我们到哪里去呢?

  (示课件:对75页的摆一摆、算一算加工动画小朋友们在公园游乐场的一角玩搭积木的游戏。)

  师:我们也像公园里的小朋友那样玩一玩、做一做吧。

  (学生可以利用手中的方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摆摆算算8加5加深对计算算理的理解。)

  2. 百花园。

  师:走出了游乐场我们再一起到百花园里去看一看吧。(分别出示对75页加工的课件: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草丛中飞来飞去。)

  师:你看到了什么漂亮的景色?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共同理解图意计算8加7并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利用“8加4”计算“4加8”。学生做对后课件示微风吹来花园里的花开得更艳了音乐响起学生可以稍作休息。)

  3.蚂蚁搬家。

  师:我们刚才只是看到了漂亮的花园上面的景物其实在花丛的下面还有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在说悄悄话呢。他们是谁?在干什么呢?(示课件:加工的75页第4题小蚂蚁在搬家并说明搬家的要求。)

  师:我们怎样做能帮小蚂蚁找到自己的家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用学过的知识帮小蚂蚁找到了自己的家你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4.购买食品。

  师:小淘气和大家一起逛了一会儿公园他想请大家一起到公园的小店里吃点东西你能帮他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吗?(示课件:食品的价钱如下糖果6元、面包3元、果汁4元、汉堡8元、巧克力7元、鸡腿9元、可乐5元。)

  (1)帮小淘气选择一个汉堡和另一种食品并计算价钱。(学生选择后练习8加几的计算。)

  (2)自己任意选择两种食品并算出价钱。(学生自主选择进行任意两个数的计算。)

  (评析练习题的设计生动、有趣在愉悦的气氛中既使知识得到了巩固又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特别是购买食品这一练习的设计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

  5.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和小淘气一起逛了公园你都有什么收获?我们生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通过自己的观察与努力在成长的路上有更大的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 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 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 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七、 六、教学后记:1 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 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 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 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复习重难点:

  1.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式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三、复习措施及课时安排:

  1、复习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弄清学生对哪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哪些知识还存在问题存在什么问题从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复习活动以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3、把本学期所学知识分块归类复习针对单元测试卷、复习册、作业中容易出错的题作重点的渗透复习、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

  4、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5、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况结合复习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6、知识分类

  知识点 对应教材 复习说明 课时安排

  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P91-P95 巩固整时和半时的读写另外通过练习看接近整时的钟面(P120)使学生进一步说出大约是几时。 1课时

  认识图形、分类 第四单元P32-P37第五单元P38-P41 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四种平面图形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并能辨认这些图形;复习按单一标准和不同标准的分类方法。

  1课时

  20以内的数 第一单元P2-P5

  第二单元P6-P13第三单元P14-P22、P29

  第六单元P42-P71第七单元P84-P87 学生对数数、读数、写数、比较大小等已经比较熟悉重点是20以内数的顺序数的序数的含义和20以内数的组成(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

  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 第三单元P23-P31第六单元P42-P81第七单元P88-P90第九单元P96-113 1、通过对算式的计算与分类整理加减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进一步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能正确地填写加减算式中的未知数。

  3、掌握10以内的加法与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不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4、在解题方法多样化的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1-2课时

  解决问题 贯穿于第三、六、七、九单元 学生已经能够根据情境图中给出的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复习时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挖掘出形象图以外的资源如看图并根据对话信息进行计算。

  四、学生常见错题及解决策略:

  认识钟表

  1、 写时间会写成11:12、11:时30分或11时30等;

  2、容易把6时半看成是7时半。错因:时针旋转的方向未弄清时针其实是过了6但还没有到7。

  3、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时会长短颠倒或者长短不分。 1、平时多观察钟表上的时间加深其对时针、分针及其旋转方向的认识。

  2、通过亲自动手拨出更好地巩固对整时和半时的认识。

  3、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注意是过了几。

  4、培养细心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 1、数图形时不注意顺序;

  2、对长方体、正方体的本质属性未掌握好。

  3、把长方体与长方形的名称混淆。

  4、按同一标准分类时不能找出其中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 1、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要求分清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20以内数的认识

  1、 数数出错;

  2、 8的后面是()或者4的前面是()学生有时会把后面和前面弄错。 1、 数数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或者边数边作记号等方法。

  2、 看尺子图能较好的分清前后关系。

  1、分不清几个和第几。

  2、左右不分

  1、读题时先把题目中重要的字、词圈出来。

  如:将从左数的第6个涂上红色把从右数起的5个圈起来。(5个要全部圈在一起)。

  2、反复读几次。

  数的组成:个位是6十位是1这个数是(61)由5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51) 1、认真读题。

  2、可自己在纸上画一个数位表对着写。

  20以内的加法及10以内的减法 1、 看错数字

  2、 看错运算符号

  3、 12+3=42错把个位3加到十位上 1、 仔细看题认真检查;

  2、 可用符号帮助;

  3、 检查时默读题目。

  一图四式

  用部分数减部分数:

  3+7=10 7+3=10

  7-3=4 列减法算式时必须用总数减部分数

  看图列式计算 1、不能选择正确的方法及有效的数学信息。

  2、找不到题目中的全部条件:形象图与对话结合的。

  1、加法是把各部分合并在一起而减法的本质是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

  2、要求孩子记住:问号问的是几等号后面就写几。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1—5各数的认识”。

  一、说教材

  “1—5各数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行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理解基数、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学会比较数的大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口头表达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1—5各数的基数、序数的含义。本课难点是: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三种教学方法来实施本节课教学的:

  1.情景教学法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如新课开始时出示课件“野生动物园”的图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4人一组充分说一说这些美丽画面上都有些什么并有序的一一数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举例说明法

  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的含义以后要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1—5中的任意一个数说一句话通过学生举例说明既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用数学的体验。

  3.发现法

  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教师发给学习小组一些圆片让学生自己摆一摆、比一比通过摆圆片让学生发现在1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2在2的基础上再添上1就得到了3从而了解数的顺序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观察比较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察比较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

  1.观察法

  观察主题图的画面及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很好的学习方法。例如教学主题图时观察目的明确。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上都画了什么观察结束后组织讨论你怎样看就会又快又不数丢物体呢?这一安排不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而且教给学生观察的思维方法。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知识发展自己的智慧。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较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顺序从而得出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知识的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看图上都有些什么要怎样看就能做到又快又不会丢,明确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这样教学设计提供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抓住孩子爱玩的特点积极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从图过渡到数建立数的概念

  1、从图过渡到数。同学们都说有1头大象那么除了大象还有什么也能用1表示找找看。

  2、同样的思路教学2—5各数的认识这样就让学生很好的体会到数字来源于生活从而把数学与生活 紧密地联系起来。

  (三)联系生活实际。

  学会运用数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以后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找一找、数一数并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这样就让学生把生活实际与数学较好的联系起来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动手操作圆片学会比较数的大小

  1、认识数的意义以后让学生自己摆圆片摆一摆、比一比哪个数大你是怎么想的?渗透了自然数的计算单位和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1。

  2、认识数的大小以后进行猜数游戏如5的前面是几?3的后面是几?还有可能是几?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较好的掌握了数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

  3、最后学习写数。写数是本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学生对1——5各数早已很熟悉了主要是引导学生规矩、工整的写数。这一教学环节就要充分利用电脑软件的直观性清楚的显示1――5各数运笔的轨迹先让学生观察、感知再通过描红、独立书写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教学内容】:教材第10页及练习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2.联系生活实际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辨别“左”、“右”。

  难点:初步确定“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反动作游戏感知相对性。

  师:我们前面认识了“上”、“下”下面我们一起做个反动作练习的小游戏游戏之前谁来说说什么是反动作?(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做反动作游戏。)

  2.谈话: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大家举起手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你们知道你回答问题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左手。

  师: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左手。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二、探索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师: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个别汇报。

  (2)师: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课本第10页“做一做”的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师: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根据要求摆一摆:三角形片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师提出问题: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最左边的是什么?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2)师: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师:说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教材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右图)

  师: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师讲述:少先队员在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谁能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左、右。

  师:对!在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左”和“右”特别是在行走时我们要靠右行这样就比较安全了。

  【板书笔记】:

  左、右

  在 的左边

  在 的左边

  【教学反思】:

  “左、右”的教学内容是排在“上、下、前、后”之后。对于左、右一年级的学生其实是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但在描述上学生很容易将左右混淆。因此在教学中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爱动以游戏形式融入教学环节中不断吸引学生注意力来感悟左右的相对性。在教学巩固环节发现少数学生对上下楼梯靠右行这一知识点还没把握好需要让学生亲自到楼梯上走一走亲身体验一下才可能掌握得更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连减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找准整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连减:小鱼图初步感受连减

  1、课件:你们观察发现了什么?(一共有6条小鱼)你们刚才看到什么了?(游走了1条)再看又发现什么了?(又游走了3条)你能连起来说三句话再提个问题吗?(6-1-3=2)

  2、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谁列式?

  算式与我们以前学的有什么不一样?你知道叫什么吗?像这样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算式叫连减。(出示课题)

  3、你会读算式吗?谁能象他那样读?

  4、6表示什么呀?(河里一共有6条鱼)游走的1条是从几里面去掉?3表示什么?游走的3条是从几里面去掉?5在哪呢?(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二、小鸭图加深连减意义

  1.连续播放画面细心观察你会讲故事吗?

  2.你能列个连减算式吗?

  (汇报图意列出连减算式)

  3.齐读算式

  三、小兔情境清晰部分与整体关系

  1.你们看这里住着小兔你们知道住着几只小兔吗?为什么?你们看先跑出来几只?又跑出来几只?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谁会列式?10-4-2这里的4表示哪部分?2呢?剩下的4呢?(指名到前面为大家指出)(分别说说每部分表示的是哪部分)

  3.小结:我们今天认识了连减我们会读、会算。

  下面我们来动手做。

  四、巩固练习

  1、小松鼠

  一共10只松鼠地上有几只?树上有几只?问题是树洞里有几只?

  你能列出连减算式吗?

  2、读读算算

  8-5-3=5-2-1=9-5-4=10-2-7=

  3、逆向思维训练

  (1)月亮说:“我可以表示一个数吗?”

  7-2-3=月亮月亮代表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2)小猫可以代表一个数吗?小猫-4-2=1小猫代表几呢?

  (3)大树可以代表一个数9-大树-3=2

  (4)7-()-()=1

  你是怎么想的?

  4、你能举例说生活中的连减的例子吗?

  5、渗透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你猜想各部分可能会是几?如果整体是10求各部分应该怎么做呢。

  6、我们带10元钱可以买什么?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减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去掉两个数的运算叫做连减。连减就是从第一个数里减去第二个数用这个得数再减第三个数就是最后的得数。

  六、作业:补充计算

  七、板书设计:连减

  9-2-2=5

  教学反思:通过生活实际的问题学生理解连减的含义较好。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数字的加法。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及看图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正确读写加法算式。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并能将加法的知识运用于生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纸片。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利用PPT呈现图片和小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我们学习了《2—5的分与合》先一起来回顾一下。(PPT呈现图片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对《2—5的分与合》进行复习回顾为学习《1~5的加法》奠定基础。)

  二、观察图片展开新课

  创设情境用PPT展示图片。

  师:在公园门口我们经常看到卖彩色气球的非常漂亮。我们看图片上就有一个小丑在公园里卖气球(学生初步感知图中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 下一页PPT提出问题(图片中小蜜蜂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师:图中一共有多少气球?

  生:四个小丑右手有3个红色的气球左手有1个绿色的气球。

  师:非常好。下面请同学用课前准备好的圆纸片代替气球表示一下图中我们看到的气球。(之后电脑演示用圆纸片代表气球的过程。)

  师:大家刚才表现都很好。我们看到算气球的总个数就是把左手的气球和右手的气球放到一块儿也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的动作初步渗透加法的含义。)

  师: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表示合起来的过程(教师板书“+”并带领学生读一读)。把3和1合起来我们就能用加法来表示(板书:3+1=4)。 读作:3加上1等于4(强调:“+”为加号)。

  [设计意图]:由直观图抽象到数字的加法计算使学生感知加法的含义并知道加法算式的写法及读法。

  刚才我们认识了新朋友“+”下面我们听一听这个式子中“+”和“=”的介绍希望小朋友能理解并记住它们。(PPT播放小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使学生对“+”和“=”更深入的理解。

  师:对“+”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问题(PPT动态呈现小丑交换左右手气球的过程引导学生用式子重新表示气球个数)。

  师:小朋友刚才说的都很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副图看松鼠一共有几只?

  [设计意图]:数气球个数的例题是学生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借助于上一节学习过的4的分与合引导列出加法算式。数松鼠个数的例题使学生借助于5的分与合列出算式。

  三、知识应用

  1.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2.在方框中填入正确的数字。

  3.先用

  摆一摆再填得数。

  4.思考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作业

  1.P28-29练习五:

  第1,2题和第6,7,8加法部分习题;

  2. 《同步练习册》 第三单元《加法》练习。

  【板书设计】

  加法

  3 +1=4 1 +3=4

  读作:3加1等于4 读作:1加3等于4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第五单元分类

  课题:分类(单一标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8页的内容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40页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求新知

  1、感知分类

  学生认真观察情景图: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2、明确分类

  (1)观察商场物品近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阿姨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

  师小结:像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到了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察猜测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摆一摆

  出示商品柜台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相应的物品分类摆放在柜台里。学生汇报物品是如何摆放的教师指明分类的必要性——————通过分类使每种物品看得更清楚了也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许多方便。

  2、完成“做一做”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不同的分法。

  3、完成练习六的第1———————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评价时将学生的用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是不同类。

  4、补充练习

  每组一袋物品明确要求:先讨论一下应该怎样分哪能一组分

  得又对又快又准备。然后汇报说明。

  三、全课总结

  课题:分类(不同的标准)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让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多样性。

  2、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能力。并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如何尊重他人意见等与人合作交流的方法。

  3、采用小组之间互评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审美观。

  4、让学生体裁会到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分类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每6———7个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并在中间乱七八糟地堆放着各种杂物让学生感受到教室里的杂乱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在我们这羊教室里堆放了好多东西你们都看见了有哪能些东西?

  (2)这些东西这样放在教室里好不好?为什么?你有什么好

  的建议吗?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一回小管家把这些东西收拾、整理、分类摆放好。

  板书:小管家

  你知道管家是做什么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开展“最佳小管家”的比赛看看哪能个小组的同学最能干能把东西收拾得最快、最整齐、最美观。

  二、新授

  1、整理教室(复习单一分类)

  以小组为单位先把杂的进行整体划分。

  (1)我们全班一哄而上来收拾东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2)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种不安全的现象呢?

  (学生有序的来捡走本组选中的物品)

  (3)现在和刚才比你们觉得有什么不同?你喜欢什么样的教室?

  2、整理桌面的东西(不同的标准分类)

  (1)一大堆杂物经过大家的努力已经分类放在了每组的桌面上了想一想这样就算收拾好了吗?

  (2)你们能把它们收拾得更整齐、更合理更便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它们吗?

  (学生操作学习小组汇报)

  (3)你们小组是怎么收拾的?

  (4)这样收拾有什么好处?

  师小结:同学们桌面上的东西经过这样一整理既美观又便于我们找东西了真好。对刚才同学们的整理你认为哪能一组整理的最好?可以当选“小管家”的称号?你们对别人的整理还有什么

  看法和建议吗?

  (学生提出建议师问被提建议的组是否接受这个建议?)

  (5)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像这样分一外还能怎么分?请你们试一试(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每一组学生重新汇报后学生互评哪一组好好在哪里。

  三、活动

  想一想:你们组里的人可以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活动教师指导然后学生汇报情况。

  (1)你们是按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分类?

  (2)还有哪一组也是这样分的?

  (3)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分的吗?

  四、小结

  (1)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

  (2)平时在什么地方看过、接触过分类?

  五、布置课外活动

  请小朋友利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做一次小管家把自己的书包、书柜、衣柜事理好。

  课后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平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习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习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习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平路”一样通过“走平路”练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平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习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活动4【练习】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第1课时

  【教学实录】

  教师:上课!

  学生:起立老师您好!

  教师:小朋友们好请坐!

  教师:今天这节课呀李老师邀请了一位小客人大家想认识一下吗?

  学生:想。

  教师:那给点掌声咱们欢迎欢迎。(学生鼓掌教师出示课件)

  (课件动画中出现一位机器人)

  机器人: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机器人。今天特意来和小朋友们交朋友的。你们有信心夺第一吗?

  学生:有。

  教师:看来同学们今天是信心十足啊。都想得第一。现在机器人就想考验大家了。首先请大家把桌面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学生开始摆东西一会后教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坐端正)

  (音乐停)

  教师:第一、第三和第六小组的同学动作最快。(教师表扬该三组的学生)

  教师:同学们都分得很好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呀?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来你来说一说你怎么分的?

  学生:他们都是一样的。

  教师:他们形状都是一样的对吗?谁再来说说?你来。

  学生:我这个是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教师:正方体她课前预习了真棒啊她都知道这个是正方体了。谁再来说一说?来你来说一说。

  学生:我是按图形分类。

  教师:哦按照形状相同的分这些圆圆的物体对吗?(教师拿着圆柱形的教具)请大家再把它轻轻地放进去。

  教师:其实这些形状相同的物体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想知道吗?

  学生:想。

  教师:大家拿出数学书出来翻到32页看一看叫什么名字。

  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板书)

  教师:大家表现得真好给自己鼓鼓掌。

  (学生鼓掌)

  教师:大家都能说出它的名字来了。但是我还是想考考你们我举起一个物体请你们告诉我它属于哪一类好吗?

  学生:好。

  教师:(举起一个长方体)这是?

  学生:长方体。

  教师:真棒。(举起圆柱)这个。

  学生:圆柱

  教师:(举起球)这个?

  学生:球。

  教师:(教师举起正方体)这个。

  学生:正方体。

  教师:恩刚刚是我举起来现在我说一个物体你们举起来好吗?

  学生:好。

  教师:请大家举一个长方体。

  (学生动起来找出长方体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放下再来请大家举一个圆柱。

  (学生动起来找出圆柱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请大家举正方体

  (学生动起来找出圆柱并举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教师:好放下。1、2、3(教师做出坐端正的动作示意要学生坐端正)

  学生:坐端正。

  教师:好了刚才我们已经举一举了待会在小组里面请小组长出题目我们再来举一举好不好啊?

  学生:好。

  教师: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热闹地开展起来学习气氛浓厚教师巡堂)

  (教师播放音乐示意学生安静并坐端正)

  教师:我刚才看了一下每个小组的同学都积极地参与了活动非常棒。同学们我们现在能说出它们的名字了老师这里有它们的大头贴谁能对号入座把它们贴上去呢?(教师举起手示意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

  教师:好这位女同学。

  (学生上黑板贴)

  教师: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贴得对不对。(学生贴了正方体的图片)请回。再请一个谁来?

  (学生举手)

  教师:好你来。(学生贴长方体的图片)

  教师:还有很多照片呢谁再来?来你来。

  (学生贴圆柱的图片)

  教师:还有一张照片请那位男同学来。

  (学生贴球的图片)

  教师:它们都贴对了吗?

  学生:贴对了。

  教师:贴对了。好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教师用手指着立体图形的图片由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你们想跟它们交朋友吗?

  学生:想。

  教师:好请你们选择一个做你们的好朋友然后摸一摸看一看看看它们是张什么样摸上去是什么感觉。好开始。

  (学生活动起来教师巡堂指导)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