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妹杂文随笔

正文:

苏小妹杂文随笔

苏小妹杂文随笔

  袁枚《随园诗话》有一段有关苏小妹的考证:“世传苏小妹之说按《墨庄漫录》云:‘延安夫人苏氏有词行世或以为东坡女弟适柳子玉者所作。’《菊坡丛话》云:“老苏之女幼而好学嫁其母兄程潜之子之才。先生作诗曰:‘汝母之兄汝伯舅求以厥子来结姻。乡人婚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考二书所言东坡止有二妹;一适柳一适程也。今俗传为秦少游之妻误矣!或云:‘今所传苏小妹之诗句对语见宋林坤《诚斋杂记》原属不根之论。’”

  但找来宋人的《墨庄漫录》一读却发现袁枚的引用有出入原书说“延安夫人苏氏丞相子容妹曾子宣内也有词行世或以为东坡女弟适柳子玉者所作非也。”原来有关苏小妹的传说在宋代就出现了只是这个“延安夫人苏氏”说的是宰相苏颂之妹她的词章以秀丽称着于世。而柳子玉名瑾苏东坡的《祭柳子玉文》中有“子有令子将大子后。颀然二孙则谓我舅。”的句子可知柳子玉与苏轼虽是戚友但不是同辈也就不可能与“苏小妹”搭上关系。

  袁枚说的林坤一般也不把他归为宋人所以《诚斋杂记》准确地说应是元人的著作从中可知苏小妹的传说并没有因为宋人的否定而绝迹元人仍然还在延续着讲她的故事。到了明人单宇《菊坡丛话》中就越来越具体了:“老苏之女幼而好学嫁其母兄程浚之子之才”但苏洵在《祭亡妻文》中说得明白:“有子六人今谁在堂?惟轼与辙仅存不亡。”苏洵一生有子女六人。这在欧阳修《苏明允墓志铭》讲得更具体:“生三子:曰景先早卒;轼今为殿中臣直史馆;辙权大名府推官。三女皆早卒。”嫁给其母兄程浚之子即其表兄程之才的女儿却是长苏轼一岁婚后经常受程家的虐待婚后第二年生有一子第三年便因受夫家虐待致死死时十八岁。苏洵在她死后八年写的《自尤并序》中不无痛苦地自责自己当初把女儿嫁给了“州里之大盗”。

  叶石林《避暑录话》说王安石不喜欢苏洵而与苏洵关系很好的地方官又受到王安石的排挤苏洵写了《辨奸论》虽然没有直言是针对王安石的但“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等语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了。苏洵说他和晋惠帝时的王衍、郭子仪说的`:“此人一旦得志我的子孙就要被杀光了”之卢杞一样不过是遇到糊涂皇帝而一时得志。

  《苏氏族谱亭记》陈述了她之死的前前后后苏洵的《自尤》诗是这样说的:“乡人皆嫁重母族虽我不肯将安云?生年十六亦已嫁日负忧责无欢欣。”当时民间重视与娘家联姻苏洵虽不想答应但民风如此便应允了婚事。她婚后的生活一直忧郁不已经常受到夫家的指责。十七岁生一子后身染重病而程家根本不予诊治苏洵夫妇只好把她接回家治疗病情渐有好转而夫家却以“不归觐”夺走她身边的孩子以致她三日便亡。从此以后苏程两家便绝交了。周公谨的《齐东埜语》说:则提到了说:“其后东坡兄弟以念母之故相与释憾。”宰相知道两家不和在苏轼贬去南方时特意让程正辅为“本路宪将使之甘心焉。而正辅反笃中外之义相与周旋之者甚至”所以苏轼与他以“诗往复唱和”。

  苏小妹嫁秦观的传说则更属编造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生于1049年苏东坡的母亲死于1057年苏洵在当年就写的《祭亡妻文》中明确说三个女儿已经早死了。就是1057年秦观还是个儿童。而他自己在《徐君主簿行状》中说徐成甫有“女三人曰文美、文英、文柔……以文美妻余。”可见秦观之妻是徐文美。而流传甚广的“苏小妹选婿”、“苏小妹三难新郎秦少游”等故事只是民间故事而已。

  袁枚“东坡只有二妹一适柳一适程”的考证显然很粗疏的而如果对“苏小妹”做一个结论性的说法的话那就可以说是在宋元人以讹传讹加一点故意编造的基础上经过了元代吴昌龄杂剧《东坡梦》、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清代李玉的传奇《眉山秀》等文学创作而在民间广泛传布的一个故事。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