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传》中的"索之固"是什么意思

正文:

《文天祥传》中的"索之固"是什么意思

《文天祥传》中的"索之固"是什么意思

  引导语:《文天祥传》是关于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一生的传记较为详尽的介绍了文天祥的生平事迹那么大家知道其中的"索之固"是什么意思?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答案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一、宋史《文天祥传》中的"索之固"是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

  二、“索之固乃书所过作零丁洋诗与之。”翻译成现代汉语为弘范向文天祥索要得很坚决天祥就把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写成了过零丁洋一诗给他。宋史《文天祥传》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

  三、附上《宋史·文天祥传》原文: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宋史·文天祥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文天祥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帝亲拔为第一。德祐初诏天下勤王。天祥发郡中豪杰有众万人。其友止之天祥曰:“第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尽以家赀为军费。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饭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有改动。)

  译文:

  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在集英殿对答皇上的策问被皇上亲自选拔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诏号召天下帮助朝廷抗敌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万余人。他的好友劝阻他文天祥说:“既然国家抚养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国家遇到紧急情况向天下征集兵员竟然没有一人一马响应入关我对此非常遗憾所以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行动来对众宣示期望天下有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行动的忠臣义士。”于是倾尽家财为军费。第二年正月授任临安知府不久又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朝廷派他到元营请求和好跟元丞相伯颜在皋亭山谈判时据理力争。元丞相伯颜气愤地扣押了他文天祥随元军向北到了镇江。后来趁夜色逃到真州辗转到了高邮渡海到了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岭。文天祥正在五坡岭吃饭张弘范的军队突然抵达文天祥仓皇出逃千户王惟义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阳带去见张弘范张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张弘范用对待客人的礼节接待他带他一起到崖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护卫皇上还教别人背叛皇上能这样做吗?”张弘范坚持索要劝降信文天祥就将他过零丁洋时所写的诗写出来交给张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张弘范派人护送文天祥去京师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元世祖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文天祥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死就满足了。”可是元世祖还是不忍心杀文天祥就让他退下了。有人进言竭力赞成依从文天祥的请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临刑时特别从容。向南方行了拜礼后死去死的时候年仅四十七岁。

  文天样的英雄事迹

  苦战东南

  咸淳十年(1274)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今江西境内)知州。在赣州期间他办事分外勤谨主张对人民少用刑罚多用义理所属10个县的人民对他非常爱戴加以这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出现了短暂的安乐景象。但不到一年蒙古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文天祥结束了15年的宦海浮沉踏上戎马征途。

  宋恭帝即位后蒙古陷鄂州京师震动理宗的妻子谢道清下了一道《哀痛诏》述说继君年幼自己年迈民生疾苦国家艰危希望各地文臣武将、豪杰义士急王室之所急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朝廷将不吝赏功赐爵。不知为何各地将官大都观望不前。

  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接到小朝廷专旨命他疾速起发勤王义士前赴行在(行在指皇帝离京寄居之处)。文天祥奉读诏书痛哭流涕立即发布榜文征募义勇之士同时筹集粮饷。他捐出全部家财作军费把母亲和家人送到弟弟处赡养以示毁家纾难。在文天祥的感召下一支以农民为主、知识分子为辅的爱国义军在极短时间内组成总数达三万人以上。起兵勤王在文天祥的生活中揭开了新的一页。

  文天祥起兵后积极要求奔赴前线阻击蒙元妄图扭转战局。但遭到朝廷中主和派权臣阻挠还有人诬告勤王军在乐安、宜黄一带抢劫。文天祥愤而上书抗辩社会舆论普遍支持他连太学生也上书抨击投降派。在各方面压力下朝廷终于颁旨召文天祥领兵入京。

  德祐元年1275年8月率部达临安一路秋毫无犯文天祥声望大振。

  出使元营

  德祐二年1276年1月蒙古铁骑三路兵马围困临安城内城外宋朝将官降的降、逃的逃全成汉奸。谢太皇太后暗命江万载摄行军中事父子率义军和殿前禁军保护益、广二王离开危城临安;又命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由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收拾残局。文天祥见事已至此不可推辞答应出使蒙元大营以便一窥虚实。文天祥以浩然的态度和蒙古交涉却被蒙古统帅伯颜扣留。太皇太后失去江万载、文天祥后更无人可以依靠终于向蒙古投降。

  文天祥虽然被拘禁但不甘心失败又不肯归顺。伯颜没有办法决定把他送往元大都。路途中文天祥一行十二人逃去。文天祥决定离开扬州寻找二王(即益王赵昰和广王赵昺)再为南宋效力。

  战败身亡

  德祐二年(公元前1276)五月初一益王在福州登位改元景炎是端宗。文天祥担任枢密使兼都督诸路军马。南宋末期抗元明暗两统帅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汇合南宋形势大为好转。七月文天祥在南剑州(福建南平)开督府福建、广东、江西的许多文臣武将、地方名士、勤王军旧部纷纷前来投效文天祥很快组成了一支督府军规模、声势比江西勤王军大得多。但是朝中大臣陈宜中、杨亮节、曾渊子不能同心同德对付敌人成为抗蒙行动的一大障碍。景炎元年(1276)10月战斗失利。在蒙元的攻击下南剑州也落入敌手行都福安(福州)失去屏障。福安府陷落南宋从此成为海上的流亡政府。

  景炎二年1277初元寇进逼汀州文天祥退却到广东梅州。经过整顿五月间又从梅州出发打响了收复江西的战役。景炎二年八月蒙古铁骑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文天祥被朝庭外派南剑州开督府时并奏请杨太后及宋端宗下旨让江氏子弟去军择地隐居。因此文天祥所募督府军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和严格训练战斗力不强在元军铁骑猛烈的冲击下文臣武将或死或降文天祥一家只剩下老少三人。

  崖山战役后文天祥被俘并押到广州。张弘范对他说:“南宋灭亡忠孝之事已尽即使杀身成仁又有谁把这事写在国史?文丞相如愿转而效元定会受到重用。”文天祥回答道:“国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能再怀二心。”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文天祥在一种求死不得、欲逃又不能的状态下抵达元大都燕京。

  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是文天祥就义的日子。这一天兵马司监狱内外布满了全副武装的卫兵戒备森严。上万市民听到文天祥就义的消息就聚集在街道两旁。从监狱到刑场文天祥走得神态自若举止安详。行刑前文天祥问明了方向随即向着南方拜了几拜。监斩官问:“丞相有什么话要说?回奏尚可免死。”文天祥不再说话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文天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他本来是个文官可为了反对异族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那时候蒙元派出大军要消灭南宋文天祥听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产召募起3万壮士组建一支义军抗元救国。有人说:“元军人那么多你这么点人怎么抵挡?不是虎羊相拚吗?”文天祥说:“国家有难而无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虽然单薄也要为国尽力呀!”

  南宋统治者投降了元军文天祥仍然坚持抗战。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不久他兵败被俘坚决不肯投降还写下了有名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坚持民族气节至死不变的决心。他拒绝了元朝的多次劝降实现了舍身取义的理想慷慨就义。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