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及赏析

相关阅读:阳光朋友圈心语文案250句 >>>进入阅读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文案吧文案用以记录每天的生活写作和思考。那些火遍朋友圈的文案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阳光朋友圈心语文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进入阅读

正文:

古诗及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及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及赏析1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

  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注释

  1.朝天子:曲牌名。

  2.唢呐:与喇叭相似的一种乐器。这里喇叭和唢呐都隐指宦官。

  3.水尽鹅飞罢:形容把百姓的财产搜刮干净。

  作者简介:王磐(约1470-1530)明代诗人、画家。字鸿渐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精通音律以创作散曲著称。

  赏析

  明朝正德年间宦官当权欺压百姓行船时常吹起号来壮大声势这支散曲就是为了讽刺宦官而作。诗中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曲小”比喻宦官的地位低下“腔大”比喻他们的仗势欺人。“军愁”“民怕”说明他们走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灾难。“水尽鹅飞”则形容他们把百姓们欺压得倾家荡产。整首曲子虽然没有正面提到一个宦官的字样但是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在轻俏诙谐中充满了对宦官的鄙视和愤慨。

古诗及赏析2

  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这首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全诗动静结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前四句写秋山晚景之幽静五六句写浣女渔舟之喧哗。诗之四联分别写感觉、视觉、听觉、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反衬了当今社会官臣惰写出诗人自己的高尚情操写出那无忧无虑表达了作者十分向往这种生活。也表达了作者崇尚恬静淡泊的'田园生活不愿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写悲伤之意此诗则属乐秋之佳作。《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色韵清绝。"《唐诗解》:"雅兴淡中有致趣。"《唐诗矩》:"右丞本从工丽入晚岁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诗合选详解》王云翼云:"前是写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见。"

  这首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这首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这首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王维的人生大志也隐藏在字里行间。

  中心:写清幽安闲之境表达了诗人顺应天性怡然自适。

古诗及赏析3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风雨作品赏析【注释】:

  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沦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典出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临察御史。

  【简析】:

  全诗充溢着生平零落不能遂愿的牢骚有强烈的仕进心理。

古诗及赏析4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的诗意: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出自罗隐《感弄猴人赐朱绂》

  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

  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

  注释

  ⑴弄猴人:驯养猴子的杂技艺人。朱绂(fú):古代礼服上的红色蔽膝后常作为官服的代称。《全唐诗》此诗题下有注:《幕府燕闲录》云:“唐昭宗播迁随驾伎艺人止有弄猴者猴颇驯能随班起居昭宗赐以绯袍号孙供奉故罗隐有诗云云。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见全忠径趣其所跳跃奋击遂令杀之。”

  ⑵就试:应考参加考试。唐刘兼《玉烛花》诗:“正当晚槛初开处却似春闱就试时。”

  ⑶五湖:其说不一《史记索隐》认为指太湖、洮湖、鄱阳湖、青草湖和洞庭湖。此处泛指一切佳山胜水之地。烟月:烟花风月代指各种享受和嗜好。“五湖烟月”是指诗人的家乡风光他是余杭(今属浙江)人所以举“五湖”概称。奈:奈何。相违:指无缘欣赏。

  ⑷买取胡孙弄(nng):一作“学取孙供奉”。胡孙:猴的别名。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一百:“猴玃:猴者猿猴俗曰胡孙。”供奉:唐时以文学或技艺侍奉宫廷者。

  ⑸著(zhuó)绯(fēi):穿绯色的官服。唐制四品、五品官服绯。

  参考译文

  十二三年我困于考场历尽艰辛多少良辰美景也只能不去问闻。

  还不如去购买一只小猴子耍弄逗得君王开心一笑就绯袍加身。

  赏析

  《感弄猴人赐朱绂》是唐代文学家罗隐的诗作。此诗前两句诗人回忆自己十几年科举考试的经历语言中充满了辛酸和无奈;后两句诗人自嘲自己还不如那个耍猴的杂技艺人能逗君王开心加官进爵。全诗充满讽刺表面意思是羡慕耍猴艺人实际上是讥讽唐昭宗不分贤愚竟然宠信一个弄猴人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

  罗隐这首诗用作者自己和孙供奉的不同遭遇作鲜明对比以自我讽嘲的方式发感慨泄愤懑揭露抨击皇帝的'昏庸荒诞。

  诗的前二句概括诗人仕途不遇的辛酸经历嘲笑自己执迷不悟。“十二三年就试期”说他十多年来一直应进士举辛辛苦苦远离家乡进京赶考但一次也没有考中一个官职也没有得到。“五湖烟月奈相违”是说为了赶考只得离开美丽的家乡。科举入仕一直是诗人奋斗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前后屏居京城十四年以上竟日苦读奔走科场几乎与一切人间美景隔绝。反过来说倘使不赶考他就可在家乡过安逸日子。所以这里有感慨、怨恨和悔悟。

  诗的后二句便对唐僖宗赏赐孙供奉官位事发感慨自嘲不如一个耍猴的讥刺皇帝只要取乐的弄人抛弃才人志士。“何如买取胡孙弄”诗人自嘲不如耍猴人看似羡慕实则是对君主的辛辣讽刺其中蕴含着诗人巨大的悲愤。“一笑君王便着绯”既痛刺唐僖宗的症结也刺痛自己的心事:昏君不可救药国亡无可挽回其中蕴含着诗人对李唐江山每况愈下的隐忧。

  这是一首嘻笑怒骂的讽刺诗。诗人敢于将讽刺的矛头对准高高在上的皇帝其胆识也是难得和值得褒奖的。诗人故意把辛酸当笑料将荒诞作正经以放肆嘻笑进行辛辣嘲骂。他虽然写的是自己的失意遭遇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虽然取笑一件荒唐事但主题思想是严肃的诗人心情是郁愤的。

古诗及赏析5

  原文: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

  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

  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

  王事靡盬不能蓺黍稷。

  父母何食?

  悠悠苍天曷其有极?

  肃肃鸨行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蓺稻梁。

  父母何尝?

  悠悠苍天曷其有常?

  译文:

  大鸨扑棱棱地振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柞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止又无休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我可怜的父母靠什么养活?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我何时才能返回我的家乡?

  大鸨扑棱棱地扇动着翅膀成群落在丛生的酸枣树上。王侯家的徭役无休亦无止我不能回家耕种五谷杂粮。可怜的父母有什么吃的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奔忙?

  大鸨扑棱棱地飞动着翅膀成群栖息在丛生的'桑树上。王侯家的徭役从来没有头我不能回家耕种稻谷高粱。可怜的父母吃什么活着啊?可望不可及的老天爷在上苦命的日子何时恢复正常?

  注释:

  ⑴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

  ⑵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

  ⑶苞栩: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栎树一名柞树。

  ⑷靡:无没有。盬(gǔ):休止。

  ⑸蓺(yì):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

  ⑹怙(hù):依靠凭恃。

  ⑺曷(hé):何。所:住所。

  ⑻棘:酸枣树落叶灌木。

  ⑼极:终了尽头。

  ⑽行:行列。一说鸨腿;一说翅根引申为鸟翅。

  ⑾尝:吃。

  ⑿常:正常。

  赏析:

  这是一首描述徭役沉重、民不聊生之苦的诗歌。全诗三章首句均以大鸨这种鸟本不会在树上栖息却反常地栖息在树上来比喻成群的农民反常的生活——长期在外服役而不能在家安居务农养家糊口其苦情可见一斑。因为鸨鸟是属于雁类的飞禽其爪间有蹼而无后趾生性只能浮水奔走于沼泽草地不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而今鸨鸟居然飞集在树上犹如让农民抛弃务农的本业常年从事徭役而无法过正常的生活。这是一种隐喻的手法正是诗人独具匠心之处。王室的差事没完没了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大量的田地荒芜失种。老弱妇孺饿死沟壑这正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争、战乱频仍的现实反映所以诗人以极其怨愤的口吻对统治者提出强烈的抗议与控诉甚至呼天抢地表现出人民心中正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时随地都会像炽烈的岩浆冲破地壳的裂缝喷涌而出掀翻统治阶级的宝座。

  全诗三章语言大同小异这是民间歌谣的共同点。至于三章分别举出栩、棘、桑三种树木则纯粹是信手拈来便于押韵别无其他深意。

古诗及赏析6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陇右河源不种田

  胡骑羌兵入巴蜀。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古诗及赏析7

  原文:

  楚茨

  楚楚者茨言抽其棘。

  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我黍与与我稷翼翼。

  我仓既盈我庾维亿。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

  以妥以侑以介景福。

  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

  或剥或亨或肆或将。

  祝祭于祊祀事孔明。

  先祖是皇神保是飨。

  孝孙有庆报以介福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为俎孔硕。

  或燔或炙君妇莫莫。

  为豆孔庶为宾为客。

  献酬交错礼仪卒度笑语卒获。

  神保是格报以介福万寿攸酢。

  我孔戁矣式礼莫愆。

  工祝致告徂赉孝孙。

  苾芬孝祀神嗜饮食。

  卜尔百福如几如式。

  既齐既稷既匡既敕。

  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礼仪既备钟鼓既戒。

  孝孙徂位工祝致告。

  神具醉止皇尸载起。

  钟鼓送尸神保聿归。

  诸宰君妇废彻不迟。

  诸父兄弟备言燕私。

  乐具入奏以绥后禄。

  尔肴既将莫怨具庆。

  既醉既饱小大稽首。

  神嗜饮食使君寿考。

  孔惠孔时维其尽之。

  子子孙孙勿替引之。

  译文:

  田野里生长簇簇蒺藜去清除这些带刺荆棘。为什么自古就这样做?因为要种植高粱小米。我们的小米长得茂盛高粱在地里排得整齐。粮食堆满我们的谷仓囤里也装得严实紧密。用它们做成美酒佳肴作对列祖列宗的献祭。请他们前来享用祭品赐我们宏福无与伦比。

  我们步趋有节神端庄把那些牛羊涮洗清爽拿去奉献冬烝和秋尝。有人宰割又有人烹煮有人分盛有人捧献上。司仪先祭于庙门之内那仪式隆重而又辉煌。祖宗大驾光临来享用神灵将它们一一品尝。孝孙一定能获得福分赐予的福分宏大无量赖神灵保佑万寿无疆!

  掌膳的厨师谨慎麻利盛肉的铜器硕大无比有人烧肉又有人烤炙。主妇怀敬畏举止有仪盘盏中食品多么丰盛席上则是那宾客济济。主客间敬酒酬答来往举动合规矩彬彬有礼谈笑有分寸合乎时宜。祖宗的神祇大驾光临赐福回报子孙的心意万寿无疆宏福与天齐!

  祭祀中我们极其恭谨因而礼仪周全没毛病。于是司仪向大家致辞赐福给主祭孝子贤孙。上供的祭品美味芬芳神灵很喜欢又吃又饮要赐给你众多的福分。祭祀遵法度按期举行态度恭敬而举止敏捷庄严隆重又小心谨慎。因而永赐你极大福分成万成亿绵长无穷尽!

  各项仪式都已经完成钟鼓之乐正准备奏鸣。孝孙也回到原来位置司仪致辞向大家宣称:神灵都已喝得醉醺醺。神尸起身离开那神位把钟鼓敲起送走神尸祖宗神祇于是转回程。那边众厨师和主妇们很快地撤去肴馔祭品。在场的诸位父老兄弟一起来参加家族宴饮。

  乐队移后堂演奏曲调大伙享用祭后的酒肴。这些酒菜味道实在好感谢神赐福莫再烦恼。大家都吃得酒足饭饱叩头致谢有老老少少。神灵爱吃这美味佳肴他们能让您长寿不老。祭祀十分顺利而圆满赖主人尽心恪守孝道。愿子孙们莫荒废此礼永远继承将福寿永葆!

  注释:

  1.茨:蒺藜草本植物有刺。

  2.楚楚:植物丛生貌。

  3.言:爱于是。抽:除去拔除。棘:刺指蒺藜。

  4.蓺(yì):即“艺”种植。

  5.与与:茂盛貌。

  6.翼翼:整齐貌。

  7.庾(yǔ):露天粮囤以草席围成圆形。维:是一训“已”。亿:形容多。一说“亿”犹“盈”满。

  8.享:飨上供祭献。

  9.妥:安坐。侑:劝进酒食。

  10.介:借为匄(gài)求。景福:大福。

  11.济(jǐ)济:严肃恭敬貌。跄(qiāng)跄:步趋有节貌。

  12.絜(jié):同“洁”洗清。

  13.烝(zhēng):冬祭名。尝:秋祭名。

  14.剥:宰割支解。亨(pēng):同“烹”烧煮。

  15.肆:陈列指将祭肉盛于鼎俎中。将:捧着献上。

  16.祝:太祝司祭礼的人。祊(bēng):设祭的地方在宗庙门内。

  17.孔:很。明:备指仪式完备。

  18.皇:往。一说为彷徨即神灵徘徊。

  19.神保:神灵指祖先之灵。一说指降神之巫。飨:享受祭祀。

  20.孝孙:主祭之人。庆:福。

  21.介福:大福。

  22.执:执掌。爨(cuàn):炊烧菜煮饭。踖(jí)踖:恭谨敏捷貌。

  23.俎(zǔ):祭祀时盛牲肉的铜制礼器。硕:大。

  24.燔(fán):烧肉。炙:烤肉。

  25.君妇:主妇此指天子、诸侯之妻。莫莫:恭谨。莫一说勉也。

  26.豆:食器形状为高脚盘。庶:众此指豆内食品繁多。

  27.献:主人劝宾客饮酒。酬:宾客向主人回敬。

  28.卒:尽完全。度:法度。

  29.获:得时恰到好处。一说借为“矱(yuē)”规矩。

  30.神保:神灵神的美称。格:至来到。

  31.攸:乃。酢(zuò):报。

  32.熯(nǎn):通“戁”敬惧。

  33.式:发语词。愆(qiān):过失差错。

  34.工祝:太祝。致告:代神致词以告祭者。

  35.徂(cú):往一说通“且”。赉(lài):赐予。

  36.苾(bì):浓香。孝祀:犹享祀指神享受祭祀。

  37.卜:给予。赐予。

  38.如:合。畿(jī):借为期。式:法制度。

  39.齐(zhāi):通“斋”庄敬。稷:疾敏捷。

  40.匡:正端正。敕:通“饬”严整。

  41.锡:赐。极:至指最大的福气。

  42.时:是一说训或。

  43.戒:备一说训告。

  44.徂位:指孝孙回到原位。

  45.具:俱皆。止:语气词。

  46.皇尸:代表神祇受祭的人。皇:大赞美之词。载:则就。

  47.聿(yù):乃。

  48.宰:膳夫厨师。

  49.废:去。彻:通“撤”。废彻谓撤去祭品。不迟:不慢。

  50.诸父:伯父、叔父等长辈。兄弟:同姓之叔伯兄弟。

  51.备:尽完全。言:语中助词。燕:通“宴”。燕私祭祀之后在后殿宴饮同姓亲属。

  52.具:俱。入奏:进入后殿演奏。祭在宗庙前殿祭后到后面的寝殿举行家族私宴。

  53.绥(suí):安此指安享。后禄:祭后的口福。禄此指饮食口福。祭后所余之酒肉被认为神所赐之福故称福酒、胙肉。

  54.将:美好。

  55.莫怨具庆:指参加宴会的人皆相庆贺而无怨词。

  56.小大:指尊卑长幼的各种人。稽(qǐ)首:跪拜礼双膝跪下叩头至地。一种最恭敬的礼节。

  57.考:老。寿考长寿。

  58.孔:甚很。惠:顺利。时:善好。

  59.维:同“唯”只有。其:指主人。尽之:尽其礼仪指主人完全遵守祭祀礼节。

  60.替:废。引:延长。引之长行此祭祀祖先之礼仪。

  赏析:

  全诗共七十二句可分六章。第一章写祭祀的前奏。人们清除掉田地里的蒺藜荆棘种下了黍稷如今获得了丰收。丰盛的粮食堆满了仓囤酿成了酒做成了饭就可用来献神祭祖、祈求宏福了。第二章进入对祭祀活动的'描写。人们步履整肃仪态端庄先将牛羊涮洗干净宰剥烹饪然后盛在鼎俎中奉献给神灵。祖宗都来享用祭品并降福给后人。第三章进一步展示祭祀的场景。掌厨的恭谨敏捷或烧或烤主妇们勤勉侍奉主宾间敬酒酬酢。整个仪式井然有序笑语融融恰到好处。二、三两章着力形容祭典之盛降福之多。第四章写司仪的“工祝”代表神祇致词:祭品丰美芬芳神灵爱尝;祭祀按期举行合乎法度庄严隆重因而要赐给你们亿万福禄。第五章写仪式完成钟鼓齐奏主祭人回归原位司仪宣告神已有醉意代神受祭的“皇尸”也起身引退。钟鼓声中送走了皇尸和神灵撤去祭品同姓之亲遂相聚宴饮共叙天伦之乐。末章写私宴之欢作为祭祀的尾声。在乐队伴奏下大家享受祭后的美味佳肴酒足饭饱之后老少大小一起叩头祝福。

  读这首诗可以想见华夏先民在祭祀祖先时的那种热烈庄严的气氛祭后家族欢聚宴饮的融洽欢欣的场面。诗人运用细腻详实的笔触将这一幅幅画面描绘出来使人有身历其境之感。全诗结构严谨风格典雅由序曲到乐章的展开到尾声宛如一首庄严的交响乐。

古诗及赏析8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赏析

  这首诗以写景起端: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广阔三百里的镜湖在含着花苞的荷花吐发的时候西施泛舟出现了成为采莲人但是她的艳丽和美名引起了轰动人看隘若耶人人争餐秀色使宽阔的若耶溪变得狭隘了这一隘字传神那种人潮汹涌、人舟填溪满岸的热闹场面犹如呈现在读者眼前将王维的艳色天下重的`虚写变成了轰动当地的如实描绘。

  这里又戛然而止不再在西施身上着墨而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读者以合理的想象来补足:勾践早已确定使用美人计来对付吴国而西施的美艳倾倒众生轰动当地那么越国的君臣也不用去费力探访了有了这位不二的美女人选之后才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较之王维的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语异而意同王维的诗多了一重曲折略去了勾践君臣实施美人计的过程;

  李白的诗实施了截割割去了选作吴宫妃子的结果同样地表现了艳色天下重的意义。这种截割多了一些含蓄和暗示:既然是归向越王家勾践同样也能留下这个美人但他在报吴、复仇的目标下克制住了;

  而西施的入吴却成为亡吴的原因之一。这等于是提醒读者:到底是因为吴王夫差好色之过还是由于西施成了亡吴的关键?如果西施是灭亡吴国的关键那么越国在后来的灭亡又是因为什么?李白没有对后续的发展着墨并不是他写不出而是他有意不写。这样做同样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西施采莲在若耶溪里不但有传说而且合情理;至于泛舟三百镜湖之中则是作者的想象了。但这一想象却有更改事实之嫌因为如果是借镜湖湖水的清澈来表现西施自鉴其美或者是借三百里的水程来表现拜倒西施的人的众多那么下句人看隘若耶就显得多余了这可能是李白百密一疏的笔误。

古诗及赏析9

  塞下曲原文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

  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译文

  到了五月天山依旧白雪皑皑没有鲜花只有地冻天寒。

  虽然传来吹奏《折杨柳》的笛声却依旧看不到一丝春色。

  一早就随着战鼓声去搏战到了夜晚也只能抱着马鞍打瞌睡。

  希望能用我挎着的剑像傅子介那样为国除害消灭敌人。

  赏析

  这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沈德潜评论《塞下曲》前四句说:“四语直下从前未具此格。”又说:“一气直下不就羁缚。”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古诗及赏析10

  杨柳青青沟水流莺儿调舌弄娇柔。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金·元好问

  一、名句译注

  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

  翻译:桃花似记得当日题诗的客人来游斜倚和煦的春风咯咯地笑个不休。

  二、说明

  《杨柳》是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写来秀丽清新没有元好问诗中常见的悲苦调。但诗人毕竟是生活在离乱年代即便是在心情偶尔愉悦之时也不免流露出隐藏的忧思。三、四句在轻快的写景当中便流露了微微的惆怅之情。

  三、赏析

  崔护《题都城南庄》的传奇故事是人所乐道的韵事为后世诗人开启了无数法门。元好问这首诗就隐括着崔护诗中人面桃花的奇遇。据说诗人崔护进士不第。有一次他到城南郊外游玩来到一处花木掩映的庄院就找借口走进去看看。却看见有一妙龄女子自门隙窥自己崔护便以言语挑之女子默不作声只久久凝视崔护。第二年清明他又回到那间屋子却看见大门紧锁崔护失望之余题诗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杨柳青青沟水流”句子描写的是桃红柳绿的'春景“沟水流”点出这是郊野之景。“莺儿调舌弄娇柔”句写柳中黄莺以听觉角度道出。那黄莺儿仿佛是有意在调转着它那如簧巧舌、逞弄着美妙娇柔的歌喉。“桃花记得题诗客斜倚春风笑不休”两句抒情写诗人由眼前春景想到当年崔护题诗的往事。“记得”二字把读者引入回忆:当年崔护得遇一面若桃花的女子可是时不待人再回首时那女子已不知在何处只留下门上一首千古流传的诗还有何用!“斜倚春风笑不休”句直接从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中脱化而出只是情绪、意蕴更显深沉了。元好问这首诗的意蕴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完全一样只是元好问更多地在思考人生有更多的觉醒与自责因而在心灵深处也就有了一种更深沉的遗恨。

banner广告2

其他类似文章:专业技术述职报告 >>>进入阅读

  在现在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业技术述职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进入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