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 王安石

相关阅读:《登泰山记》 姚鼐 >>>进入阅读

清代   姚鼐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 >>>进入阅读

正文:

《江上》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上翻译及注释

翻译
江面上吹过一阵秋风江岸上的落花在夕照中纷纷飘落。
离别之情让远去的笛声吹送并随秋风吹到乱山的东面。

注释
1.漾:吹过。
2.脱:脱下。
3.被:让。
4.横笛:横吹的笛子这里指笛声。

江上鉴赏

  这首诗非常注意抓住江上特有的景物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扣住“秋天”这特定的节令特点描绘江上的秋色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江水浩淼无边江畔红花朵朵而到了秋季西风劲吹水面则起波浪荡漾连绵江花也渐次凋谢脱下了红妆那岸边或水上的小舟传来横笛声也就使景色带上了浓浓的秋意勾起作者的思绪。江水江花、西风横笛这些特有时令的特定景物就构成了一幅色彩浓烈的“江上秋意图”具有鲜明的特色。

  此诗一、二句两写景其目的并不在要再现什么秋声秋色而是旨在以比兴手法用景衬情:猎猎的西风带来秋的消息令人心生愁绪绵绵的江水长流不息让人顿时产生感触晚开的花儿飘落正所谓落红无数也让人郁郁寡欢。这些景物都带上了浓浓的感情色彩使人愁肠百结。而三、四两句则题旨非常鲜明地凸现出来:“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特定的季节、特定的景物触动了诗人的离情别绪:是自己远离故乡、孤身在外涌起了桑梓之思或者是亲人在外飘泊、时世动乱勾起了眷怀之恋。整首诗景为情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寄寓深沉深隽的诗韵诗味。

  对于离情让横笛吹送的问题古文学者刘逸生先生有这样详尽的解释:诗人刚和亲人分手坐上向远方而去的船看着江上的风光秋意甚浓也使满怀离情的诗人更添伤感忽地不知何处传来笛声呜呜咽咽的听的更是心情沉重而笛声一直没停让诗人更感折磨不过蓦然抬头原来船已转到乱山的东边适才与亲人分别的渡口都已望不到了。这是一种奇特的化虚为实的手法。

  诗到宋代很讲究炼字炼句。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是个著名的例子。从这首诗看也是如此。因笛声而引起离情李白就写过他的《春夜洛城闻笛》说:“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仿佛是随口而成自然明畅;但王安石就不愿追随这种风格他一定要把“离情”写成是一种“异化之物”是能够让风吹着走的。这正是注意了锻炼让句子显出不寻常的曲拆。

江上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安石变法失利后辞去相位退居金陵后一日游长江有感而作。

jiāng shàng
江上

jiāng shuǐ yàng xī fēng, jiāng huā tuō wǎn hóng.
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lí qíng bèi héng dí, chuī guò luàn shān dōng.
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展开
* 《江上》专题为您介绍江上古诗江上王安石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banner广告2

其他类似文章:《钱若赓断鹅》 褚人获 >>>进入阅读

清代   褚人获 明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有异政。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也。”乡人不平讼于官。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人莫不讶之。食顷使人问鹅供不?答曰:“未。”又顷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手指一鹅曰:“此乡人鹅。”众人怪之守曰:“乡人鹅食 >>>进入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