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境美文

正文:

孝境美文

孝境美文

  曾参随父亲到地里耕种一不小心把一棵瓜秧铲断了。父亲曾皙看到他的宝贝瓜苗被弄折了拿起棍棒就打他。曾参想到了老师孔子关于孝的教导就停下脚步任由父亲的棍棒落到身上。一棒落在曾参的头上一下把曾参打昏了过去。曾皙着急地守在儿子身边生怕他有什么闪失。过了好一会儿曾参才醒过来问候父亲:“刚才您费心地教育我没有累坏吧?”由于不能干活曾参就留在家里休息。但每当听到父亲回家的声音他都要忍痛弹琴唱歌装出一副完全没事的样子。曾皙其实早就后悔了但听到儿子歌唱才稍微宽心。

  孔子听说此事后很不高兴叮嘱其他弟子不要让曾参来见他。得知消息的曾参赶忙跑过来向孔子解释说自己正是听了老师关于孝的教导为了不和父亲顶撞并且能让父亲感到安慰不得已才这样做的'。

  心中若有一片孝心就不必拘束于形式。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有能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语重心长地给他讲了舜帝的故事。舜的父亲是一个瞎子脾气也不好但舜非常孝顺他的父亲。父亲要使唤他时他总是能出现在父亲面前;父亲想杀他时他却想办法每次都逃掉;父亲如果用大棒打他他就立刻跑得远远的。孔子对曾参说:“舜这样做的结果使他父亲没有犯下不行父道的罪责而舜也没有丧失孝道。你呢?”曾参大悟。后来他撰写了《孝经》被后世尊称为“孝圣”。

  “孝善事父母者。”主观的孝不意味着达到了客观结果的孝。孝有大小亦有真假有不同层次不同境界。真正的大孝是对父母的尊重心系其想念之所念于是才有了“父母在不远行”的古训也有了“父母在不过生”的传统。虽然时至今日“不远行”与“不过生”等已然被新风所替代但“大孝尊亲”的要求却始终无以改变。父母所在的岁月毕竟有限“孝在当下”则是孝的最基本要求。

  子夏问孔子:“怎样才是孝道?”孔子说:“色难。”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这些都不算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最难的还是子女对父母的脸色上要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有时候儿女们虽然做到了和颜悦色但父母的心情仍然没有好起来这时候儿女们就要想方设法的让父母高兴起来。想尽办法让父母始终保持心情愉快脸上常有愉悦的笑容这才是最难的。

  庄子认为孝的最高境界是“使亲忘我”。“使我忘亲易使亲忘我难”在庄子看来孝不仅意味着子女忘记父母更意味着父母忘记子女。最大的孝就是让父母对你完全放心老人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日子。想一想如果父母今天担心你没吃饱明天担心你没房住后天还要冒着风雪为你占车位你的孝在哪儿?

  读到《为政》篇里这样一段话“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从字面看可以说是除了疾病无法掌控之外其他一切能够自己掌控的事情都应该做到不再让父母担心这就是孝。从这段对话来看孔子和庄子的思想是相通的。如果从小到大一直让父母事事操心甚至让父母时时不得安宁这种人当然谈不上孝。体谅父母关爱之情首先就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成长发展负责对父母、家庭、社会尽责。不是一时冲动不是一件事两件事如此而是做到一辈子尽责、负责。清代杜浚撰《变雅堂遗集》卷六为歙人黄朝美立传称其“百指之累概不以贻父母忧”。在我看来这是对“父母唯其疾之忧”最好的解释。对自己而言这叫作有志气;对社会而言这叫作有担当;对父母而言这就叫作有孝心。

  孝道不在于说也不能空想;孝道最不可等待也最排斥自我炫耀。孝道是感恩烘焙的濃香因着这浓香亲情醇芳人间温馨。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