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中独坐》 虞集

相关阅读:《台山杂咏》 元好问 >>>进入阅读

金朝   元好问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 >>>进入阅读

正文:

《院中独坐》 虞集

元代   虞集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虞集(1272~1348)元代著名学者、诗人。字伯生号道园人称邵庵先生。少受家学尝从吴澄游。成宗大德初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李国子助教、博士。仁宗时迁集贤修撰除翰林待制。文宗即位累除奎章阁侍书学士。领修《经世大典》著有《道园学古录》、《道园遗稿》。虞集素负文名与揭傒斯、柳贯、黄溍并称“元儒四家”;诗与揭傒斯、范梈、杨载齐名人称“元诗四家”。

院中独坐赏析

  元代人虞集生长于江南但仕宦生涯又使得他不得不留在北方的大都(今北京)。他在晚年曾屡次请求回到南方但终不获允许乡关之思由此而愈加浓烈。此诗正反映他的这种乡愁和苦楚的心理。

  “何处它年寄此生”来自于诗人凄楚的内心深处。他在经历了难熬的宫廷生计又久羁京师不得南归之后自然便产生了人生如寄的悲凉念头。人生如寄、人生如梦及人生如戏的思想都源自佛教反映的是人生的虚幻不真认为人生不过是暂时寄寓于世界上的空皮囊而已。虞集的发问并非懵懂而是十分清醒的明知故问这种人生如寄的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的心上所以他做官虽然官至翰林院学士、国子祭酒也坚决地要求回归江南的家乡。

  “山中江上总关情”指的是哪怕是隐居山中或是浪迹江湖寄此余生都不能忘却魂牵梦绕的乡关之情。当然这“山中江上”也代指江南的青山绿水在那里有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画舟横笛酒旗招摇家乡的一草一木总让诗人牵挂着哩。“总关情”指的是无时不刻都在关注乡关之思的落脚点总是倾注在江南故土之上。“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传达的是诗人那种无法排遣的乡愁。诗人在院中独坐而思、而愁竟然会埋怨起那绕屋而长的高高松树身上来了。绕屋的松树长而高表明诗人居京师此屋已多年了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岁月的流逝更加重诗人乡思的凝重。不仅如此这松树又毫无理由的总是迎风发声诗人每每听来仿佛又回到了江南的雨声里。“尽把风声作雨声”的不是松而是诗人的内心错觉这种错觉恰恰真切地反映出了诗人愁情的深植与难以驱除。诗人不仅对江南的江山景物关情即使是北方的草木入眼入耳作声都会使他联想到江南的江涛雨声。可见诗人的乡关之思已使他进入痴迷的状态成了他的心病。“尽把风声作雨声”也是诗人的愤激之语独坐而思又难解乡愁之时就连呜咽的松风也被牵连进来成为诗人的怪罪对象。

  诗题为《院中独坐》含有深刻的孤独和寂寞的意思他的这种乡关之思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所藏的家国意识故借院中的松树来宣泄心中的不满。大诗人李白有《独坐敬亭山》一诗是借孤云寄托自己的孤独虞集《院中独坐》亦从松风中找到寄托的对象并从风声的倾听中听出江南春雨的消息其内心的痛楚也超越他个人内心的疆域成为世人可以共鸣的故土家园意识从而传达出“独坐”的神髓。

yuàn zhōng dú zuò
院中独坐

hé chǔ tā nián jì cǐ shēng, shān zhōng jiāng shàng zǒng guān qíng.
何处它年寄此生山中江上总关情。
wú duān rào wū cháng sōng shù, jǐn bǎ fēng shēng zuò yǔ shēng.
无端绕屋长松树尽把风声作雨声。

展开
* 《院中独坐》专题为您介绍院中独坐古诗院中独坐虞集的古诗全文、翻译备注、注释释文、拼音读音、品鉴赏析、古诗诗意以及网友评论信息。
banner广告2

其他类似文章:《博浪沙》 陈孚 >>>进入阅读

元代   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陈孚(生卒年不详)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宋庆历间(1041~1048)尝从郡守建阳宋贯之学。由是登第乡人慕之始习进士业琼人举进士自孚始。被祀为琼州府乡贤。 bó làng shā 博浪沙 yī jī chē zhōng dǎn qì háo, zǔ lóng shè jì yǐ jīng yáo一击车中胆气豪 >>>进入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