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山谷体

正文:

黄庭坚山谷体

黄庭坚山谷体

  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提倡以学问为诗主要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工于炼字和用典造语好奇尚硬力求出人意表。创制拗句和拗律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杨万里在《诚斋诗话》中称黄庭坚诗为“山谷诗体”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将其列为“山谷体”。

  概念简介

  “山谷体”指北宋江西诗派诗人黄庭坚所开创的诗体。其总体风格特征是生新硬瘦、奇峭倔强主要艺术特点是好用拗句。宋·杨万里《诚斋诗话》:“‘儿呼不苏驴失脚犹恐醒来有新作’此山谷诗体也。”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以人而论则有…… 东坡体、山谷体。”

  用典也是山谷体求创新的重要方面是“点铁成金”和“脱胎换骨”落实于诗歌创作的具体表现。

  山谷体

  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北宋后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

  山谷体章法

  “山谷体”首重章法。黄庭坚强调“文章必谨布置”。他不仅接受欧阳修等人以古文结构入诗的艺术经验还从当时流行的杂剧艺术中受到启发提出:“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诨方是出场。”(参见《王直方诗话》)意即要像参军戏中的“打诨”一样在必要的地方来一个出乎读者意料之外的转折以意脉的突然断裂而产生艺术张力。黄庭坚诗不论长短往往章法稠密线索深藏转折急陡起结无端。长篇如《池口风雨留三日》、《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等章法错落有秩颇见精心安排。短篇如《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其四:“朝廷无事君臣乐花柳多情殿阁春。不觉胡刍心暗动绮罗翻作坠楼人。”前两句渲染一派承平宴乐春景和煦的气象后两句以“不觉”二字反提气氛骤变情势急转直下。由于此诗精于布局谋篇全诗前后两部分形成巨大的反差造成独特的审美效果诗意蕴涵深刻的历史反思。

  字法

  “山谷体”亦重字法。讲究务去陈言力撰硬语炼字造句点铁成金刻意以奇异求生新。在黄诗中如用“煎成车声绕羊肠”(参见《以小龙团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来形容煎茶的声音以古代的志士仁人来比喻竹子的高风亮节:“程英杵臼立孤难伯夷叔齐采薇瘦”(参见《寄题荣州祖元大师此君轩》)大都比喻新奇醒人耳目。

  典故

  “山谷体”重典故。黄庭坚敬仰杜甫(712-770)主张作诗“无一字无来处”化用古人诗文入诗即所谓的“点石成金”。黄诗用典故特多不容易读懂他化用典故以求创新,以求化腐朽为神奇。如他写给好友黄几复的一首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参见《寄黄几复》)全诗语言平易构诗巧妙炼语精到意境奇警整体上取得了以故为新的艺术效果。此诗至少有四处用典。第一句是说他自己在北方德州做官黄几复在南方四会县做官一南一北不能想见。《左传》里记载齐桓公攻到楚国楚国君主对齐桓公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没有利害冲突你为什么攻打我们?“北海”及“南海”的说法即是出于此以求“无一字无来处”。第二句是说想给你寄一封信也办不到。这里化用了《汉书》里苏武从北海用鸿雁向家乡传书的典故。传说大雁秋季南飞到海南衡阳就不再走了而四会更在衡阳之南故大雁也谢绝传书。三、四句是说想当年我们曾经在桃李春风中饮酒畅谈多么痛快可自那之后十年每天挑灯夜读时彼此深情地思念。这两句是倍受赞赏的名句。第五句是赞扬黄几复为官清廉家徒四壁。《史记》里说到大文豪司马相如很穷“家居徒四壁立”诗中就是用了这个典故。第六句是说黄几复政治经验已经十分丰富可以做大事。《左传》里面有“三折肱知为良医”的话意思是:折断三回胳膊积累了治病的经验就可以个好医生了。黄庭坚用做良医比喻当好官称赞黄几复。诗中尤其是颔联和颈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用意深厚为历代诗家所称颂。

  声律

  “山谷体”还有声律奇峭的特点。黄庭坚诗中的句子常常打破常规不循惯例如:“心犹未死杯中物春不能朱镜里颜。”(参见《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矫健奇峭。黄诗在诗中多用拗句所谓的“拗句”主要是将律诗中的句式和平仄加以改变要么通过句式秩序的变更使文气反常要么改变一句和一联的平仄造成音调的突兀有意造成一种打破平衡和谐的效果给人以奇峭倔强的感觉。如《题竹石牧牛》:“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其中一、三两句变更五言诗句式的正格而使文气崛奇。又如《次韵裴仲谋同年》:“舞阳去叶才百里贱子与公皆少年。”“百”应平而仄“皆”应仄而平遂觉得音节兀傲。再如《题落星寺》:“落星开士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天帆疑到迟。宴寝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此诗大拗大救奇崛劲挺创造出幽静清绝的境界。黄庭坚现存300多首七律有一半是拗体这种为了超迈俗流而不讲究声律谐协和词采鲜明刻意造拗句作硬语力避柔词滥调的做法是形成山谷体诗生新瘦硬风格的重要因素。

  山谷体后期变化

  黄庭坚晚年的诗风逐步克服了上述缺点体现出归真返朴的倾向。求新求变的精神在晚期黄诗中仍有所体现但随着诗人阅历的加深和修养的提高已渐渐达到炉火纯青、形迹尽泯的境界。用黄庭坚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达到了“平淡而山高水深”(《与王观复书》之二)的境界。例如《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虽然诗中仍有典故成语及化用前人成句之处字里行间也仍有一股兀傲之气但意境清新语言流畅奇险生硬的缺点已不得可睹了。再如《跋子瞻和陶诗》:

  子平淡质朴精光内敛体现出黄诗的老成境界。由此可见平淡之美是宋代诗坛的整体性追求黄庭坚的创作道路也是以此为终极目标的。

  影响意义

  黄庭坚的诗歌成就鲜明地体现了宋代诗坛的审美风范他的作诗方法讲究字斟句酌法度井然便于他人效仿他的诗论也有的放矢有法可依。于是在北宋末年黄庭坚受到众多青年诗人的拥戴追随。不少诗人由学苏转而学黄或同师苏、黄以黄庭坚为核心的诗歌流派已逐渐形成。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