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案集锦5篇

正文:

《木兰诗》教案集锦5篇

《木兰诗》教案集锦5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木兰诗》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木兰诗》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读准字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互文、对偶、排比的句子。

  2、过程与方法: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

  教学难点

  认识人物性格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呢?(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花木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扮男装的奇女子花木兰。

  二、文体知识介绍

  我国古代北朝人豪迈淳朴长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间流传着大量动人的诗歌其中《木兰诗》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浓烈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染等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代父从军和解放甲回乡的不平凡经历。本文是一首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与《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双壁”。

  三、整体感知

  1、初读感知:自读一遍课文要读准字音体会这首诗的感情。

  读准字音

  唧唧 机杼 军贴 可汗 鞍鞯 辔头 鸣溅溅 燕山 鸣啾啾 戎机 朔气 金柝 扶将 红妆 著 帖花黄 傍

  2、听范读要挺准读音听清句子停顿。

  3、摇头晃脑读节奏古代读书人读书进入佳境之时便会摇头晃脑摇头晃脑正符合古文的节奏学生试读节奏。

  4、小组合作 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注释译课文全班分成两大组第一大组以一至四段为主第二大组以五至七段为主。

  讨论前补充新知识

  互文:指诗文的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相互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式。例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

  5、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6、概括诗歌情节。速度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诗歌情节。

  交流后的结果:代父从军(1---3);征战生涯(4);辞官回家(5---7)。

  四、根据情节尝试背诵。生自由背诵。

  五、作业:熟背全文并准确翻译句子。练习摇头晃脑读古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上节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检查朗读情况。

  二、走进木兰。

  1、摇头晃脑是读出来了但老师没听出悲伤、忧愁、喜悦的情感。要读好一篇文章首先要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木兰了解木兰。请同学们速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感人的语句读一读精彩的片段并试着分析原因。

  2、师示范:

  感人语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我觉得此时她的父母一定年纪很大了走路颤巍巍的还相互搀扶出城迎接他们盼望了这么多年担心了这么多年木兰回来了他们的心情一定很激动边走边流泪这个泪是喜悦的泪。

  精彩语句:“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不仅在修辞上运用了互文还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更写出了战争的残酷性。

  3、找出后小组内交流并相互知道补充。

  4、小组推荐在班内交流。

  教师要抓住关键句子的理解并指导朗读:

  (1)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决心可见她的坚强勇敢。

  教师引导:木兰的决心是看完军贴立即下的还是三思之后下的?(三思)哪些语句能看出来?(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木兰替父从军好事一桩为什么还叹息?(木兰是女子古代女子没地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而家中又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的情况所以她心里矛盾可以想象木兰的愁苦之态。但木兰最终决定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战场上面对的将是死亡可见木兰的一片孝心可见木兰的坚强勇敢。)

  怎样去读一二段呢?(慢而低沉。在读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要用坚定的语气读的沉着有力。)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万里”表示征途漫漫“若飞”形容速度之快木兰能够大胆的走向战场并与男儿一样勇敢作战木兰很了不起。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教师引导:每当读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一幅“月下戍边图”月下何人?(木兰)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月下戍边图”。

  读这一段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抑扬顿挫要鲜明节奏要慢读出她的英雄气概。)

  (3)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表现了木兰不幕功名富贵甘过平凡生活的高贵品质。

  教师引导:木兰的理想生活是什么?(过平凡的日子。)在豫剧《花木兰》中有木兰回家报恩的唱词请同学唱或者放音乐。(平了贼儿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马加鞭赶回家门我孝敬娘亲。)孝敬爹娘过一个普通女子的耕织生活。这本来是很容易实现的可战争改变了木兰的命运她必须为实现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也为了更多人能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牺牲所以“英雄”二字木兰当之无愧。

  朗读这几句要注意:语调要平稳“还故乡”三字要顿开语调保持一致以表现木兰的不卑不亢不幕功名富贵的高贵品质。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这是一个生动的比喻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战场厮杀时要分辨男女就十分困难了。这是对木兰的赞美与歌颂。

  教师引导: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胆识、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

  5、小结:本文塑造了怎样的木兰形象?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不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三、诗歌创作

  这么多的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的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

  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谁说女子不如男

  4、英雄颂歌

  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

  学生展评作品。

  四、美读课文

  让我们放声朗读把我们对木兰的感情尽情的读进去!

  之后请几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总结:

  木兰为理想而生为理想而奋斗她的品质正在我们一代代中华儿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业把这首诗有感情的朗读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24、木兰诗

  木兰:

  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

  淳厚质朴又机智活泼; 巾帼英雄

  热爱亲人又报效祖国;

  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木兰诗》教案 篇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朔气、旧时裳、理云鬓”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起:1-3段---替父从军;承:第4段---征战沙场;转:5-6段---辞官还乡;合:第四段---故事结局)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

  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

  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

  (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

  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

  (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辞?

  对比阅读《陌上桑》结合修辞分析两篇文章所展现的主角的品质精神。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

《木兰诗》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

  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能力训练点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

  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

  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二.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

  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

  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录音磁带、《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歌曲磁带及录音机。

  2.有条件的可转播关于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节目。

  3.投影仪及文学常识、名句、重点词语理解的胶片。

  4.学生将重点词语、句子制成知识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1.熟读全诗看文章可分成几个部分。

  2.重点分析前三部分这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部分看在这一部分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第二课时

  1.分析剩下的课文全面把握人物形象。

  2.学习改写文章。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

  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

  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

  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

  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

  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

  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六)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从军 详

  二、(4)十年征战 略

  第二课时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

  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

  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

  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

  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

  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四)总结、扩展

  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2.有条件的话课后观看动画片《花木兰》和豫剧《花木兰》

《木兰诗》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适当介绍诗词的历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与思想加强朗读教学理解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的意境与艺术魅力情感与态度学习木兰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

  重点与难点

  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情景导入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教学内容

  一:介绍木兰诗产生的背景

  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二:教学课文1:鼓励学生个别朗读听的同学字的读音2:自由朗读了解诗歌主要内容。3:双边互动讨论诗歌内容:从诗歌开头四句我们想象出那是怎样的一个场面?通过问答的形式第二段点明了什么情节?承接上节的“愿为市鞍马”第三段写了哪几句?是否一定要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去买这些东西?第三段接下来的几句写出了什么内容?用什么修辞手法第四段主要写什么?试逐句分析后再概括内容第五段写木兰回朝天子对她怎样?她的要求是什么?

  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三:教学内容

  第六段写木兰回乡写了哪些内容?高潮在哪里?第七段是附文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词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七: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

  排比:

  互文:

  附板书:

  木兰诗1:代父从军征途思亲2:艰苦征战十年凯旋3:辞官回乡亲人团聚4:吟唱附文隐喻赞颂

  小结与作业

  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叙述的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感悟

《木兰诗》教案 篇5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1.本单元“单元提示”强调:“学习本单元要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欣赏优美、精彩的语言。”“《木兰诗》塑造了一个巾帼英雄形象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故教学本课不宜进行支离破碎的翻译宜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和木兰的形象并把全诗的背诵作为学习重点。

  2.本诗为北朝民歌刚健清新表现了古代北方人民英武豪迈的气概。它成功地运用了对偶和排比等修辞方祛使得全诗气势雄浑而又易记、易诵。习诵时要注意体会它的民歌特色。

  3.这首叙事诗充满传奇色彩。故事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叙述洋略得当如木兰沙场征战思念亲人心理描写细腻传神;而关山飞度百战建功却只用寥寥几句诗来概括学习本诗应注意体会它的剪裁艺术。

  指点迷津

  重难点突破设想:首先攻克难点。针对“木兰形象的把握”这一难点可以这样考虑教学思路:

  1.在熟悉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名讲述故事的大意。

  2.结合下面练习开展小组讨论析误辨正然后集中交流。要点小结:第A项比较正确它把握了全诗的“核”;第B、C、D项不仅离“文”太远而且还含有错误的分析。

  附练习:

  下边是对木兰的几种评价你认为哪一种正确?如果认为都不正确那么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A.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和爱国精神。

  B.木兰替父从军表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统治阶级战争政策的否定。

  C.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古代人民要求男女平等的愿望而又反映出他们对和平 劳动生活的向往。

  D.木兰替父从军不仅表现了爱国精神而且表现了古代人民对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的抗议。

  3.教师示范评析。要点提示:以第二段为例。一、二句写木兰母女对话意图是引出木兰复杂、激荡的内心活动——前方战事紧张皇上征兵阿爷在册家中无可征男丁。辗转思索决心既下:“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一个“愿”宇一个“替”字显示了这位女子果敢、坚定的信念。

  4.指导分级选段品读然后交流。

  5.教师相机点投形成统一要点。

  为突破“诗的剪裁艺术”这一难点可采用以下步骤:

  ①引导学生明确:本诗的剪裁艺术主要表现为“详略得当”。

  ③快速默读全诗整理出故事的基本轮廓:纺线想心事——准备出征——恋别登程——沙场征战——得胜辞行——荣归故里。

  ③把握木兰形象细心探究:上述各情节中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民歌的作者为什么如此剪裁?

  ④组织学生交流再归结要领。

  接着是掌握重点:

  1.关于对偶和排比

  ①运用识记法熟知定义要点。

  古代诗文里经常把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的两个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相称地排列在一起表达相似、相反或相关的意思这种修辞方法叫对偶。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组成。无论叙事、议论、抒情都可以用这种修辞方法来加强语势或表示逐层深入。

  ②采用比较法辨明差异。对偶和排比容易“错位”。如何辨“明”?应从结构、功能等方面加以比照。

  ③借助例句实际训练。

  例: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该句显然不是对偶。因为两个句子仅字数相等结构前后相去甚远——“见军帖”是动宾短语“大点兵”是偏正短语。

  如果要品味排比句的修辞神韵应在具体语境中选例、析例。

  2.关于习诵

  ①教师示范背诵以激发学生兴趣。

  ③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快速背诵。如:A.各个击破法(理解各部分逐步习诵);B.画面再现法(如三、六段边读边联想情景);C.小组竞赛法(五至六人一组用“接龙”方法背诵);D.自我检测法(在草稿纸上只写出每句的领头字自己独立地诵读)。

  二、学海导航

  学法指要

  (一)《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提示: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二)二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试根据课文进行分析。

  提示:

  这首叙事诗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全诗分为六段。

  第一段:从“唧唧得唧唧”到“从此替爷征”木兰得征兵的消息准备代父从军。

  诗的开头四句先写木兰坐在织布机上停织叹息的情况;接着用四句问答的形式自然民间入对征兵之事的叙述“昨夜见军帖”可见战事的紧急;“大点兵”可见征兵规模之大战事的严重。“十二”、“卷卷”都极言多表明情势的急迫父亲被征已不可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一组排比句照应前段点明叹息的原因。接下去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两句表明木兰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抛头露面被视为“非礼”而木兰却女扮男装准备和男儿一起奔赴战场。到这里木兰的勇敢、果断的性格已给读者留下了第一个鲜明的印象。

  第二段:木兰做入伍准备和赴战地途中的见闻、感受。

  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这种民歌常用的铺陈手法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

  后面八句是两组排比句。既表现了一个女孩子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的感情又写出了出征的历程行军的疾速。读着我们好像听到了黄河的涛声燕山的马嘶看到主人公纵马奔驰在漫长崎岖的征程去迎接战斗。

  第三段:概括记叙木兰十年征战的情况。

  前面两句写一路行军的情况。“万里”一词显出路程之遥;“关山度若飞”用夸张表现行军疾速烘托了她威武、矫健的形象。

  接着抓住战地生活中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渲染了战场的气氛和环境的艰苦描写简洁、生动使读者好像听到了寒风中阵阵的刁斗声看到了冰冷的月光照射着战士的铠甲寒光熠。最后两句前句写战争的激烈以衬托木兰的骁勇和刚强。十年的征战对一个改扮男装的女孩子有着多少不寻常的经历啊!在呵气成冰的夜晚木兰多少回彻夜不眠和战友们风驰电掣越过数不清的山山水水。尽管没有正面写怎样战斗怎样生活但在战场上战马飞驰的形象却生动地概括了她十年战斗的生活表明她经过无数次血与火的考验经受了严酷战争的磨炼终于历尽艰辛屡克顽敌成为建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而凯旋归来。

  第四段:木兰入朝受赏向天子表明了不受官爵解甲还乡的请求。

  因战功卓著木兰受到天子的接见被加官晋级赏赐了数不清的财物。“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两句在前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赞扬她超出男子的勇敢和才智同时也为下面的辞官作了铺垫。

  勋位如此之高赏赐如此之多然而木兰却不屑一顾。她深切地怀念着故乡。十年奋战对她来说并非为了受赏加爵而只是为了争得安定地从事劳动的生活权力因此木兰坚决地作出了解甲归田的请求。处于长期封建战争动乱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劳动生活他们把这一愿望寄托于木兰形象之中。木兰辞归这一情况的设置正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理想。

  “辞官”一节在木兰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木兰在建立功勋后没有以此为阶梯进入统治阶级的行列。相反却解甲归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这位古代女英雄的艺术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诗歌具有强烈的人民性而有别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第五段:木兰与家人的欢聚改装后同伴的惊讶。

  “爷娘闻女来”以下三组排比句写出听到木兰归来的喜讯后家人的欢欣:父母出迎姐姐理装小弟宰猪羊一派忙碌、热闹的景象。

  “开我东阁门”以下六个排比句细述木兰归家后的一连串举动。“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真切地表现了她的女性特征。到此为止“完成了木兰这一艺术形象的最后一笔一个淳朴、勤劳既英武豪放又美丽动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的眼前。

  从“出门看火伴”以下四句由“火伴”的“惊忙”衬托出木兰的不凡。

  第六段:以兔作比写出木兰的豪感表现了人们对女英雄的赞美。

  “安排辩我是雄雌”画龙点睛地揭示出全诗的思想意义。木兰穿上男装在战场上驰聘格斗时同男战士一样吃苦一样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

  “男尊女卑”是封建伦理道理的主要内容是束缚妇女的沉重的精神枷锁。而木兰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勋和藏视功名富贵的美富无情地嘲讽了封建统治阶级轻视妇女的伦理观念揭示了全诗的思想意义。

  这首优秀的古代民歌生动地描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勤劳、质朴、坚强、勇敢、蔑视官爵利禄的古代女英雄的高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理想和愿望时至今日木兰的形象还成为广大妇女引以自豪的榜样成为鼓舞妇女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三)《木兰诗》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被誉为“乐府双璧”之一。它叙述了木兰代父从军十多年以及立功后不接受奖赏而还乡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此诗充满传奇色彩情节曲折戏剧性强。在选材、组材上注重详略得当、疏密相间很值得我们借鉴。你能指出本诗的详略如何安排吗?

  提示:

  木兰既是普通劳动妇女又是代父从军驰聘沙场的巾帼英雄她立战功而不贪荣华富贵甘愿回故里重过普通妇女的生活这正是木兰形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至今广为流传的原因之所在所以作者对木兰从军的缘由、惜别、辞官、还家铺叙得不厌其烦。

  作为一个女儿家和男子一样昼夜兼程奔赴前线那艰难可想而知作者用两组“旦辞……暮宿(至)……”诗句写出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同时连用两句“不闻……但闻……”巧妙而细腻地刻画出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烘托出人物形象。

  因为诗的重要不在于写战争本身而在于讴歌颂扬木兰勇于献身不图荣华的高尚情操所以描述出征前的准备只用短短四句描述战地生活只用六句既写她跋山涉水、驰聘沙场又写了战争的残酷及时间长突出了木兰的出生入死劳功高从侧面表现人物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木兰代父从军凯旋还朝她不图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生活表现了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诗中详细地描绘了木兰回乡与家人团聚以及恢复女儿装时的喜悦之情渲染了热烈的场面这欢乐的气氛充分了生活气息。

  作者就是这样详略得当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人物的形象刻画出她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爱国的优秀品质使其成为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

  (四)阅读文言文必须掌握一定量的词语请积累本诗的一些重要字词。

  示例:

  1.多音字:

  kě可以 hàn汗水 jiàn四溅

  可 汗 溅

  kè可汗 hán可汗 jiān溅溅

  yàn燕子 zhù著作 qiǎng强大

  燕 著 强 qiǎng勉强

  yān燕山 zhuó穿着 jiàng倔强

  2.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帖同“贴”。

  出门看火伴:火同“伙”。

  3.词语补释:

  何所思:想的是什么即“所思何”。所思名词性的“所”字结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所忆”与此同。

  但闻:只听到。但只。

  胡骑鸣啾啾:胡人战马啾啾的叫声。胡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骑旧读(jì)这里作“战马”讲。现统读为qí。

  寒光:清冷的月光。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驰动词使……驰这里可译为“骑上”。

  4.重点实词:

  可所亿:思念 有爷名:父亲 市鞍马:买

  戎机:军机军事 朔气:北方的寒气 百千强:有余

  不用尚书郎:不愿作 扶将:扶持 花黄:妇女脸上的一种装饰

  提示及答案:诗中屡次提到一些数字如:“军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十二年”、“壮士十年归”。其实“十二”是极言其多“十年”不过是举个成数都不能认作确实的数字。这样的运用数字不拘泥事实和开头写木兰当户织的情景结尾吟唱者的话还有中间的“东市买……北市买……”、“爷娘闻女来……小弟闻……”两节都体现了民歌的特点。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