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离思》赏析

正文:

元稹《离思》赏析

元稹《离思》赏析

  赏析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元稹《离思》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离思》

  作者: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重点字词解析】

  ①曾经:曾经历过。曾;副词;经:经历。⑦除却:除了。③取次:任意、随便唐宋诗文中常用。④缘:因为;君;你指亡妻韦丛。

  【赏析鉴赏】

  此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韦丛出身高门美丽贤慧27岁早逝后诗人曾表示誓不再娶。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的比兴手法以精警的词句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与怀念之情。

  首二句是从《孟子》“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沧海无比深广因而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宋玉《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上属于天下人于渊茂如松榯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沧海…巫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丁。

  “难为水”“不是云”情语也。这固然是元稹对妻子的偏爱之词但象他们那样的夫妻感情也确乎是很少有的。元稹在《遣悲怀》诗中有生动描述。因而第三句说自己信步经过“花丛”懒于顾枧表示他对女色绝无眷恋之心了。

  第四句即承上说明“懒回顾”的原因。既然对亡妻如此情深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是尊佛奉道的;另外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尊佛奉道也好修身治学也好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活》以为悼亡而日“半缘君”是薄情的表现未免太不了解诗人的苦衷了。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怀旧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槔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叉少。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元和五年(810年)贬官江陵府士曹参军时。

  一说作者因怀念年少时的恋人崔莺莺而作此诗。

  所谓崔莺莺者即诗人所写《莺莺传》中的崔莺莺实为寒族女子崔双文。元稹与崔莺莺恋爱始于贞元十六年(800) 止于贞元十九年(803)而为莺莺所写艳情诗也多作于此其间。最后元稹为了飞黄腾达、攀权附贵娶了豪门望族的韦丛而抛弃了昔日的恋人。由此足见:元稹对双文的'感情并不像他在此诗中所表示的那般忠诚。原因何在?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写道:“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可见元稹的两重性格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演。他弃双文另娶固是大谬不然但当时的社会风气也应该负很大部分的罪责。

  另一说这首诗是作者为悼念妻子韦丛而作。

  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年方二十的韦丛(字茂之京兆杜陵人。身世显赫其上七世祖父封龙门公。龙门之后世率相继为显官)下嫁给24岁仅为秘书省校书郎的诗人元稹。婚后他们如胶似漆过着温馨甜蜜的生活。但好景不长造化弄人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年仅27岁温柔贤惠的妻子韦丛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此时31岁的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爱妻的去世无疑对他是一个沉重打击他悲痛万分写下了一系列的悼亡诗这首诗创作于爱妻病逝一年之后。

  作品鉴赏

  首二句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咏叹爱情的千古名句。表面意思为:“经历过无比深广的沧海别处的水就再难以吸引他。经历过巫山的云雨缠绵别处的景致就不称之为云雨了。”此诗前二句皆化用典故隐喻他们爱情之深广笃厚。

  首句巧借《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句。(朱熹《孟子集注》解释说:“所见既大则其小者不足观也。”)但是原句以“观于海”喻“游于圣人之门”喻意显明是明喻;而诗人却巧妙地运用暗喻的手法用沧海的深阔无边隐喻他们情深似海。

  次句化用“巫山云雨”之典以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美若娇姬”、“瑰姿玮态”、“性合适宜侍旁顺序卑调心肠”的“巫山神女隐喻爱妻花容月貌、温柔娴雅无与伦比以此表现爱人在自己心目中所具有的无法取代的地位。据宋玉《高唐赋》说其云为神女所化“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首二句表面上是说看过“沧海水”、 “巫山云”之后其它地方的水和云已经很难再诗人的眼底了实际上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让诗人动心的女子了。诗人借“沧海水”、 “巫山云”这世间绝美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爱妻坚贞不渝的感情表现了夫妻昔日的美好感情。“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意境深远、意蕴颇丰情感炽烈却又含蓄蕴藉成为人们喜欢借用的一副联语后来不仅用来表达爱情深厚坚贞永固还常被人们用来形容阅历丰富而眼界极高。这首诗也从客观上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沧海之水巫山之云的认识。

  第三句中诗人以花喻人表明自己纵然行走于五彩斑斓的“花丛”间也懒得回望一眼美丽的“花朵”。进一步申足前意表明诗人爱情的专一。“懒回顾”进一步表明诗人对爱妻的痴情以及对其他女子毫无半点眷恋之思的情绪。元稹的《梦游春七十韵》云:“觉来  末句承上道出诗人“懒回顾”的原因:一半是因为诗人已看破红尘有修道之意;另一半是因为诗人心里只有爱妻一人。这里为什么却说“半缘修道半缘君”呢?元稹生平“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是尊佛奉道的。这里的“修道”也可以理解为专心于品德学问的修养。然而不论尊佛奉道或是修身治学对元稹来说都不过是心失所爱、悲伤无法解脱的一种感情上的寄托近乎遁辞。“半缘修道”和“半缘君”所表达的忧思之情是一致的而且说“半缘修道”更觉含意深沉。清代秦朝釪《消寒诗话》谈到这首诗云:“或以为风情诗或以为悼亡也。夫风情固伤雅道悼亡而曰‘半缘君’亦可见其性情之薄矣。”秦氏忽视了道教对诗人的影响只看到了“半缘君”得出“性情之薄”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整体赏析

  元稹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缅怀悼亡之情“沧海”、“巫山”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张弛自如变化有致形成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而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曾经沧海”二句尤其为人称诵。

  作品点评

  《云溪友议》:元稹初娶京兆韦氏字蕙丛官未达而苦贫……韦蕙从逝不胜其悲为诗悼之曰:“谢家最小偏怜女……”又云:“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唐贤小三昧集》:个中人语。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所谓盗亦有道(末句下)。

  陈寅恪:“微之自言眷念双文之意形之于诗者如‘取决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是其自夸守礼多情之语亦不可信也。”(《元白诗笺证稿》)

  作者简介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有《元氏长庆集》。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