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正文: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5篇)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辛弃疾〔宋代〕

  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有何不可吾方羡要底都无饱便休。

  新柳树旧沙洲去年溪打那边流。自言此地生儿女不嫁余家即聘周。

  译文:

  鸡鸭成群到了晚上也不关起来桑麻生长超过了房脊。什么都不在乎我正羡慕农村生活;什么都不要吃饱就行。新生的柳树旧日的沙洲去年溪水是打那边流。人们说此地的儿女们不是嫁给余家就是娶了周家。

  注释:

  鹧(zhè)鸪(gū)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也是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屋山:即屋脊。要底都无:别无所求。打:即从。聘:即以礼物订婚。

  赏析:

  该词所描写饱就是带湖附近一个偏远山村饱风土人变。这里鸡鸭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饱便罢别无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乐宛若世外桃源。此词题为“戏”作故笔触轻灵变趣盎然流露出词人对田园生活饱欣喜之变。词中描述鸡鸭成群桑麻生长饱生活这朴实、安静、平稳饱农村生活使词人羡慕。他希望做个农民过过这种生活什么都不用想只要能吃饱安安静静饱生活就算了。“新柳树旧沙洲”农村生活没有什么大饱冲击和变化只有这条小河水去年从那边流今年从这边流。就是这个地方饱儿女不嫁余家就聘周。这就以典型饱细节描写反映出农村极为朴实饱生活变景。

  词人写农村饱朴实是为衬托官场饱复杂;写农村饱简朴安静是为了反衬官场饱恶浊与倾轧从而表现了作者厌恶官场热爱农村生活饱思想。

  语言清新内容朴实是这首词饱特点。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2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古诗简介

  《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翻译/译文

  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那声声杜鹃鸣就跟和行道中人说话似的自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这“行人”岂是不想回家啊只是回家的日子还不能期望定下啊。

  赏析/鉴赏

  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在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山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此处指青山说在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在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在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动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取次犹随意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鸟。“行人”走在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杜鹃又名子规、杜宇、布谷等历代诗词中有关杜鹃的吟咏甚夥而因其叫声如同“不如归去”所以其中表现乡思的作品尤多。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杜鹃”可以说是乡思的代名词这就是本词为什么要写杜鹃啼叫声的根本原因。其次从写作上说游子在春色烂漫的优美环境中本来是应该心情舒畅愉悦的但是因为听到杜鹃不停的叫声仍然勾起了强烈的思家情绪这样美丽的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做了反衬。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过片后三句写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得太多睡在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直译是:“身处天涯哪里是没有回家的心思!但是回家的日子连自己都无法预料有什么办法呢?”这两句话表面上是对喋喋不休的杜鹃的埋怨实际上可以说是游子对于无法掌握自己命运的生活遭遇的愤慨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在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行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

  这片词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3

  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宋代 辛弃疾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侯?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译文

  心想到高楼上观看美景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着我上了高楼。我走过好几个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许许多多亲戚好友都已白了头。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难道个个都要到边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飘去飘来本来没有固定之处我能够像浮云那样随心来去该有多么自由。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经行:经过。

  白头:头发变花白。

  归休去:退休、致仕。去语助词。

  不成:反诘词难道。

  出处:指出仕与隐处做官与退隐。元:同“原”。

  得似:真是宋元问人口语。

  创作背景

  这首诗具体创作年代无从得知。从词意上推断此词可能是作于词人久经官场生涯的中年以后。在长久的官场生涯中作者看透了其间尔虞我诈的种种现实。在仕宦与归隐的得失之间他思之筹之不得要领因而愁绪百结久不能脱。词人最终思考的结果是自由自在的生活。这首词即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赏析

  上片主要抒发时光易逝的愁恨。起韵一笔包举总言忧愁的难以摆脱为下文分别诉说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预留了地步。在这里词人“天真地”想通过上楼登高来摆脱令他难以忍受又无法回避的忧愁的想法本身就充满了奇趣而他感到忧愁如有脚、又随他上楼的想法就更是奇中之奇。在表达上化不可见的抽象之愁为有可以触碰与回避的有形之物深得以形象写抽象的生动趣味同时“欲上······愁还”的传情方法又为文气增加了转折跌宕的灵活之趣。接韵具体表明他所忧愁的内容是自然也在变迁、亲朋也在衰老白头的时间不居之恨。“几处”与“多少”的限定空处传神包揽无限写出了自然变迁和人生衰老之多简直无法据实计算的大愁苦。这种对于时光易逝的忧愁是词人“时间意识”觉醒的表现而“时间意识”又是与人对于存在的反思与觉悟有关的是一种看似脆弱其实深刻的对于生命虚无的体验值得注意的是词人产生这样深刻的生命虚无的痛苦不是来自于单纯的哲学思考而是由非常具体而强烈的生命体验所导致的。

  于是过片再进一层揭示了导致其时间之愁的更直接的愁苦即功业难成之愁。他以感情强烈的语言反复其意与反问自己:说归去吧还是归去吧难道人一定要到封侯才肯罢休不成?意谓自己不必要等到做成封侯的功业才可归隐。实际上它传达出了词人无法作成可封侯的大功业的愁苦。这样上下片就由这两种愁苦在文理上连成浑然的一体。结韵进而揭出使自己产生时光易逝之愁与功业难成之愁的具体触机是那种恍若浮云一样到处漂泊的游宦生涯。然后他再转过一层巧妙运用“浮云”一词的双重比喻意义为自己下了这一转语如果能像浮云一样逍遥自在也很自由。这样的转语泄露了他“游宦成羁旅”的生命不自由的痛感。

  这首词在表情达意上采用层层剥笋的见心法由愁一时间之愁一功业难成之愁一游宦成羁旅之愁这样就由远而近填充了越来越具体的生命痛苦:通过他的“剥笋”法抒情越来越清晰地表现了他愁苦的来处。其总体艺术风貌是感情浓郁措意生动文理自然而兼变化之趣。此外因为暗喻的巧妙运用这首词显示了深厚的韵味。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4

  鹧鸪天·座中有眉山隐

  黄庭坚〔宋代〕

  黄菊枝头生晓寒。人生莫放酒杯干。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黄花白发相牵挽付与时人冷眼看。

  译文

  深秋的清晨黄菊枝头显露出了阵阵寒意人生短促今朝有酒今朝醉。冒着斜风细雨吹笛取乐酒醉里倒戴帽子、摘下菊花簪在头上。要趁着身体健康努力加饭加餐在佳人歌舞的陪伴下尽情欢乐。头上黄花映衬着斑斑白发兀傲的作者就要以这副疏狂模样展示在世人面前任他们冷眼相看。

  注释

  史应之:据黄庭坚《山谷诗内集》卷十三《戏答史应之三首》任渊注:史应之名铸眉山人落魄无检喜作鄙语人以屠僧目之。客泸、戎间因得识山谷。莫放:勿使莫让。簪(zān)花:以花插头。倒著冠:倒戴着冠儿。此句暗用山简典故表现不拘世俗、风流自赏的生活态度。《世说新语·任诞》“山季伦为荆州时出酣畅。人为之歌日:‘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茗芋无所知。复能乘骏马倒著白接篱。”’白接篱头巾。且加餐:《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李白《代佳人寄翁参枢先辈》:“直是为君餐不得书来莫说更加餐。”黄花:同黄华指未成年人。白发:指老年人。牵挽:牵拉牵缠。付与:给与让。冷眼:轻蔑的眼光。

  鉴赏

  此词是黄个谷与甘居个野、不求功名的“眉个隐客”史应之互相酬唱之作全词通过一个“淫坊酒肆狂居士”的为象展现了个谷从坎坷的仕途得来的人生体验抒发了自己胸中的苦闷和激愤。词中所塑造的狂士为象是作者自己及其朋友史念之的为象同时也是那一时代中不谐于俗而怀不平傲世之心的文人的为象。

  上片是劝酒之辞劝别人也劝自己到酒中去求安慰到醉中去求欢乐。首句“黄菊枝头生晓寒”是纪实点明为重阳后一日所作。因史应之放和词故自己再和一首当亦是此数日间事。赏菊饮酒二事久已放不解之缘借“黄菊”自然过渡到“酒杯”引出下一句“人生莫放酒杯干”。意即酒中自放欢乐自放天地应让杯中常放酒应该长入酒中天。“风前横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着意写出酒后的浪漫举动和醉中狂态表明酒中自放另一番境界。横起笛子对着风雨吹头上插花倒戴帽都是不入时的狂放行为只放酒后醉中才能这样放肆。

  下片则是对世俗的侮慢与挑战。“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仍是一种反常心理其含意于世事纷扰是非颠倒世风益衰无可世回只愿身体长健眼前快乐别的一无所求。这是从反面立言。“黄花白发相牵世付与时人冷眼看”则是正面立言。菊花傲霜而开常用以比喻人老而弥坚故放黄花晚节之称。这里说的白发人牵换着黄花明显地表示自己要放御霜之志决不同流合污而且特意要表现给世俗之人看。这自然是对世俗的侮慢不可能为时人所理解和容忍。

  此词以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个类似狂人的为象抒写了个谷久抑胸中的愤懑表现出对黑暗、污浊的社会现实无言的反抗。词中所塑造的主人公为象以自乐自娱、放浪为骸、侮世慢俗的方式来发泄心中郁结的愤懑与不平对现实中的政治迫害进行调侃和抗争体现了词人挣脱世俗约束的高旷理想。主人公旷达的外表后隐藏着无尽的辛酸与伤痛。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5

  原文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译文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期思溪上的日子过了一天又一天樟木桥边饮酒无数杯。溪水照影人影却不随流水同去。酒醉脸红恰似少年青春重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蝉声稀疏树林反而显得格外幽静野菊半开恰有孤蝶轻轻地飞来。不是我学司马相如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

  注释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zhāng)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瑞鹧鸪: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两平韵。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居住并终老于此。

  疏蝉响涩(sè)林逾(yú)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qīng)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响涩:响声嘶哑干涩。逾:更加格外。冷蝶:冷清之蝶犹言孤蝶。长卿慢世:汉代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即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多病非才:据《唐诗纪事》唐明皇见到孟浩然命他诵其诗作。缘:因为。

  赏析

  此词描写了作者罢官后落寞、无聊的闲居生活。词人本有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而如今只能在期思溪上不停地徘徊在樟木桥边借酒浇愁;时光流逝青春不再身边只有滞涩的一两声蝉鸣、寂静的树林、轻飞的冷蝶、半开的菊花如此情境让词人备感落寞、苦闷、无聊。

  首韵写终日惟赏景饮酒自娱点出“游”与“醉”。“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写词人在山之闲适往来溪上一日千回或在桥边村店饮酒数杯:可见词人终日惟赏景饮酒自娱;接韵抒情紧承上文“溪上”“桥边”而来“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奇思丽想而寓少年不再之慨。此韵意境从起首二句预为地步而来。一“去”一“来”陡增青春不再、老来无味之感。

  过片绘景“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模拟化用王籍《入若耶溪》诗意:“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动中见静静中有动。此二句以精严的倒装对句所造成的冷寒寂寥之境表现自己同样耗散了生命热力的精神感受。末韵关合遥应开篇揭明题旨运用典故和反语表现了词人被罢官后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情绪传写出风骨不改又无欢无味的老年情怀。“不是长卿终慢世”这里使用典故词人以司马相如自况。《世说新语》注引《高士传·司马相如赞》:“长卿慢世越礼自放。犊鼻居市不耻其状。托疾避官蔑此卿相。”“只缘多病又非才”这里使用反语借孟浩然语(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自嘲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傲世是因其多病又没有才能实则是借以委婉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多病非才”似怨责朝廷非我有意傲世只因生来多病又无才以古人自况自伤自叹亦自嘲自愤。

  这首词结构谨严对仗工整前三联对仗结联放散且起承转合一如律诗作法。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6

  列炬归来酒未醒六街人静马蹄轻。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

  从醉里忆平生。可怜心事太峥嵘。更堪此夜西楼梦摘得星辰满袖行。

  翻译

  排列着火把宴饮归来酒还没有醒夜晚的街道十分安静马蹄声也显得很轻快。只见月色洁白远处的渔火发出点点青光。

  乘醉回想平生往事满怀抱负志向远大更何况像今夜这样的万丈豪情我要摘下满天的星星装在袖子里。

  注释

  列炬归来:谓打着灯笼火把夜归。

  六街:泛指城中繁华的街道。

  漫漫:无涯际貌。

  渔灯:渔船上的灯火。

  从醉里:在酒醉之时。

  心事:心中所思虑或期望的事。

  峥嵘:卓越不凡的样子。

  更堪:岂堪。

  赏析

  “列炬”这个词出于杜诗的“列炬散林鸦”本是写除夕守岁之后打着灯笼火把出去拜年。王国维多次用这个词有的是写除夕如《八声甘州》的“列炬严城去”;也有的不是如这首词提到“月中薄雾”大年三十晚上是没有月亮的所以显然不是描写除夕景色。王国维之所以用这个词乃是以灯笼火把的“动”来衬托六街月夜的“静”。从“列炬归来酒未醒”到“六街人静马蹄轻”和“月中薄雾漫漫白;桥外渔灯点点青”是一种环境和气氛的转变其意境颇似冯延巳《抛球乐》的“酒罢歌余兴未阑。小桥流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人罗衣贴体寒”。二者都是从繁华热闹的人间生活转向冷清孤寂的自然景色从中体现出内心的一种感受。“酒未醒”也就是“兴未阑”正由于兴未阑所以感觉到深夜的大街上特别冷清只剩下马蹄的声音伴随着自己。

  “月中薄雾漫漫白”和“桥外渔灯点点青”都是现实的写景:在月光之下眼前所有景物都像是罩上了一层迷蒙的白雾;苏州多水多桥此时雾中的一切都是朦胧的影子惟有远处水边桥外有渔船上的几点灯光在这静谧迷蒙的画面深处闪闪发亮。这两句以工整的对仗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月下风景。月下的景色是朦胧的“酒未醒”的朦胧醉眼在朦胧的月色中捕捉那一闪一闪的光亮由此联想到在酒意中松弛下来的意识在自由地捕捉那一点一滴的往事。

  由于前边的写景中已经有了这种隐约的暗示所以过片的“从醉里忆平生”就承上启下顺理成章了。从醉里忆平生和清醒时忆平生是不同的。清醒时有许多理性考虑的干扰所以有时候反而不够真实;而在喝醉的时候内心完全放松不受任何约束说出来的才是真正的心里话。那么作者对自己平生的反省是什么呢是“可怜心事太峥嵘”。“峥嵘”本来是山峰高峻的样子作者用它来形容自己理想志向的特出和不同一般。理想志向太高有什么不好志向太高了就容易遭受失望的打击。如果一个人的理想只是取得个人温饱也许是容易满足的但实际上人除了要求温饱之外还有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知识分子还有一个“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像杜甫他说自己是“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稷和契都是辅佐舜的贤臣而尧舜时代则是儒家理想中的盛世。杜甫身处安史之乱的战乱时代以一个“布衣”的身份而怀抱有这样的理想其不现实可想而知。可是他说“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只要我不死我就要为实现我这个理想而努力。杜甫的一生是贫穷的直到晚年在“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境况下他还在为国家的战乱和人民的流离而悲伤:“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搂》)这是“窃比稷契”的理想给他带来的苦恼。王国维也是一个关怀人生的人而且比杜甫更进一步他还渴望解释人生。然而人生问题到底有没有一个答案这种思索真是自寻烦恼是“可怜心事太峥嵘”“可怜”这个词用得很巧妙因为它既有“值得怜悯”的意思也有“可爱”的意思。因“心事太峥嵘”而造成一生的苦恼值得自怜;为不同凡俗的理想而付出虽苦犹甜值得自傲。到底是自怜还是自傲那种分辨是理性的事现在他只是说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感觉里不知不觉地就渗透了作者清醒时意识形态里所存在的那种理智与感情的矛盾。

  正是由于归途中有了这种对平生的反省所以此夜就做了一个美丽的梦梦见自己在天上御风而行轻而易举地就“摘得星辰满袖”。天上的星辰象征着光明、高远、晶莹、皎洁在现实中是可望不可即的而作者在梦中却能够“摘得”而且“满袖”。那种达成意愿的圆满那种无求无待的自由真是一个人在清醒的现实之中连想都不敢想的。一个浑浑噩噩对自己的平生从来都没有过反省的人不会有这样的梦;一个除了物欲与金钱之外再也没有更高向往的人也不会做这样的梦。可以说“摘得星辰满袖行”不但是对“心事太峥嵘”的一种形象化的解释而且流露出一种潜意识里对理想的坚持。

  然而“更堪”这个词却是一种理性的反映:高远的理想给人的一生带来的只有失望和痛苦。梦中的理想越是美满梦醒后的失望越是痛苦所以是“更堪”——怎么能够再受得了。梦中的意气风发和醒后的失望痛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因此这个结尾余音袅袅有许多没有说出来的东西值得慢慢地咀嚼品味。

  全词的那种朦胧与清醒、豪放与怅惘的结合实际上也就是作者感性与理性的一种微妙的结合。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是1904年至1905年间作于苏州。词人宴饮游乐后归来在朦胧月色、漫漫薄雾笼罩下在点点渔火的映衬下半醉半醒之际所作的一首词。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7

  原文

  只近浮名不近情且看不饮更何成。

  三杯渐觉纷华远一斗都浇块磊平。

  醒复醉醉还醒灵均憔悴可怜生。

  离骚读杀浑无味好个诗家阮步兵!

  翻译/译文

  只追求世间的功名利禄而不近酒的人就算他不喝酒也未必能有什么成就!我喝了三杯后渐渐地就觉得远离了尘世;喝光了一斗更觉得把心头的不平都给浇没了!

  我酒醒了又喝醉喝醉了却又醒。屈原说自己“众人皆醉我独醒”可真让人觉得憔悴可怜!他的《离骚》读来读去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像爱酒的诗人阮籍那样痛饮美酒图一醉才算是最好!

  注释

  ①情:人情指好饮乃人之常情。

  ②纷华:纷扰的尘世浮华。

  ③块磊:即城垒胸中的抑郁不平。

  ④灵均:屈原的字。

  ⑤读杀:读完。

  ⑥阮步兵:魏晋之间的著名诗人。

  赏析/鉴赏

  此词主旨是以酒遣愁。上阕的前二句融化古语说酒不能不饮。次二句补叙饮酒妙处:可以远于浮华可以抚平创伤。“纷华”指纷浊的人世社会其中甚至上演着山河陵替、故国丘墟这样让人深悲大恸的惨剧“魂磊”即是由此产生的失国之悲。词人要以酒浇愁自我麻醉摒除烦恼忘却悲哀。“三杯”、“一斗”谓数量之多也见出词人痛切心髓无法排解唯有乞灵杜康的无奈心情。

  下阕举出两位古人一贬一褒。屈原放逐沅湘行吟泽畔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忧心楚国系心怀王执着而不能超脱。词人认为孰醒孰醉并无恒定的标准或醒者乃是真醉而醉者方是清醒。意谓屈原过于拘执苦痛绝望自沉汨罗只是太可怜了。自超世达观者观之可以不必如此。阮籍但闻有酒便求为步兵校尉以求一醉方为达者。“好个”两字极力称美。但这种褒贬只是愤激之词正话反说将哀痛家国、感念世乱的心情用拗折之笔写出。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8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朝代:宋代

  作者:晏几道

  原文: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忆当年你手捧玉盅把酒敬衣着华丽人多情;我举杯痛饮拼一醉醉意醺醺脸通红。纵情跳舞直到楼顶月、挨着树梢向下行;尽兴唱歌使得桃花扇、疲倦无力不扇风。

  自从离别后总想重相逢多少次、你我重逢在梦中。今夜果真喜相逢挑灯久坐叙别情还恐怕、又是虚幻的梦中境。

  注释

  ①鹧鸪天:词牌名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双调55字押平声韵。 此词黄升《花庵词选》题作《佳会》。内容写相熟的歌子久别重逢。

  ②彩袖:代指穿彩衣的歌女。

  ③玉钟:珍贵的酒杯。

  ④拚(pàn)却:甘愿不顾惜。却:语气助词。

  ⑤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女舞姿曼妙直舞到挂在杨柳树梢照到楼心的一轮明月低沉下去;歌女清歌婉转直唱到扇底儿风消歇(累了停下来)极言歌舞时间之久。 桃花扇歌舞时用作道具的扇子绘有桃花。歌扇风尽形容不停地挥舞歌扇。这两句是《小山词》中的名句晁补之说它“不蹈袭人语而风调闲雅自是一家。”

  ⑥同:聚在一起。

  ⑦“今宵”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化出。剩:读“锦”只管。剩把:尽把尽把。

  ⑧银釭:釭(gāng):灯。银灯。

  赏析:

  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作品以时为序上片回忆当年酒宴时的觥筹交错两人初次相逢一见钟情尽欢尽兴的情景。“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四句是回忆当年的奢靡生活。“彩袖”的歌女“殷勤捧玉钟”此情此景此人不惜“拼却”为求“醉颜红”也成了理所当然足可见当时词人与歌女的浓情蜜意与词人为求美人欢颜的豪情。而后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以月亮的升落极写时间之长又是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舞宴歌席的环境霓裳歌女舞姿妙曼直到月儿低沉歌声婉转直到桃花扇下回荡的歌声都消失了言极其歌舞盛况。““其中“杨柳”、“桃花”、“月”、“楼”都是那时春天夜晚的景色但是“杨柳”和“月”是实景“桃花”和“风”则是虚写。对仗精巧似实却虚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阕说道重逢之喜前先讲相思之苦。作者以自述的方式吐露了自从分别之后的思念初遇的情景时常浮现眼前“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是别后魂梦相思其中“从别后忆相逢”饱含了词人与那位歌女何等的思念与无限的情愫故而会产生“几回魂梦与君同”这样的梦中之忆言极相思之深常常魂牵梦绕。词人这是运用了几乎白描的手法与上阕的“彩袖”、“玉钟”、“杨柳”、“桃花”之着色浓艳成对比反映了“君龙疾废卧家廉叔下世”后词人心境的变化。“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是柄烛相对伤心夜谈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有多少回自己在睡梦里与恋人欢聚相见。今天真得重逢了却又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所以点亮银灯一次又一次地照看唯恐还是在睡梦里相见。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在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情文相生之妙。而久别重逢是人类普遍的生活现象之一也是文学作品习见的表现题材。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而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细品全篇词情婉丽曲折深婉浓情厚韵。尤其是这首作品同传统的恋情词大不相同格调欢快意境清新语言活泼具有极大的创新性。故成为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名篇。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9

  原文:

  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

  刘著〔宋代〕

  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

  星点点月团团。倒流河汉入杯盘。翰林风月三千首寄与吴姬忍泪看。

  译文:

  铺满大地的白雪映照着山城小楼上突里奏起的一曲《梅花落》那一声声羌笛音里饱含着离别的哀怨你的手指此时恐怕子是寒冷冰凉了吧!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子不知开落了多少次我仍在天涯漂泊两鬓子斑白。面对天上点点闪亮的星星朗朗普照的圆月我独自一人痛饮不休。喝着喝着仿佛那银河都摇曳在我的杯中。我思乡念归写了三千首诗词想寄给你这南方的恋人让你强忍着眼泪慢慢细读啊!

  注释:

  玉指:比喻女子洁白如玉的纤指。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管乐器其声凄切、哀伤。又名玉笛、短笛、芦笛等。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羌管悠悠霜满地”。楼间:一作“楼闲”空楼的意思。团团:形容月圆。河汉:指银河。翰林:指李白。刘著曾入翰林故此处以李白自比。风月:原指诗句中的骚情雅意此处代指表达爱情相思的诗篇。三千首:极言作诗之多。这里词人说自己作诗非常多有如翰林李白。吴姬:吴地(即江南)一带的美女。此借指曾经相好的女子。忍泪:强忍眼泪。

  赏析:

  本首词是刘著所创作的唯一一首词作是一首寄给情人的词。全词感情真挚迂回曲折流转自然营造了一个慨叹韶光易逝、人生易老身处他乡缺少知音对故土拥有无限依恋与思念的主人公形象。

  上片状别离滋味。“雪照山城玉指寒一声羌管怨楼间”起拍追怀往日那次难忘的离别场面。山城雪照一个严寒的冬日。山城指南方某地词人与所爱者分携之处。悲莫悲兮生别离离筵充满了悲凉的气氛。玉指寒既点冬令又兼示离人心上的凄清寒意。吹梅笛怨也许是她在小楼上奏起的一曲《梅花落》吧。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这两句自“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化出而景情切合缠绵哀感深得脱胎换骨之妙。这一别黯然销魂情难自禁从此后相思两地再见何年。下面的“江南几度梅花发”接得如行云流水自然无迹。由笛怨声声到梅花几度暗示着江南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情天恨海逝者如斯。无情的岁月早经染白了主人公的双鬓。追忆别时恍如昨日。整个上片读来已觉回肠荡气。

  下片由当年写到此夕感情进一步深化。天涯霜月又今宵茫茫百感袭上心头除了诗和酒世上没有什么能寄托自己的思恋消遣自己的愁怀。换头先说饮酒。一片深愁待酒浇。苍茫无际的天野有星光作伴月色相陪还是开怀痛饮不管一切吧。这几句大有“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的气势“倒流河汉”等于说吸尽银河更巧妙的是暗中融化了李贺“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的意境痛饮淋漓忘乎所以恨不得令银河倒流让辰光倒转把自己的一腔郁闷驱除个干净。兴会不可谓不酣畅了。然而酒入愁肠化作的毕竟是相思泪。

  紧接着一气呵成的就是放笔疾书不可遏止地倾转无所顾忌地抒怀要将那无穷的往事、别后的相思;要将那尘满面、鬓如霜的感慨;要将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一齐泻向笔端。可这些是有限的篇章、区区的言语不能表达的他只好借助于欧阳修《赠王安石》的.成句动用一下“翰林风月三千首”了。而竟夕呜咽、愁情满纸的诗篇寄与伊人将会带给她新的悲哀。作者仿佛已感到了她的心弦颤动看到了她的泪眼模糊。设身处地体贴入微心息之相通一至于此。魂逐飞蓬。心灵感荡“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而在一首短章小令之中用词代简以歌当哭包含了如许丰富的感情容量传达了如许深微的心理活动长短句的语言艺术功能也可算得发挥尽致了。

  全词以流转自然的音节迂回曲折的笔势既缠绵悱侧又激宕疏爽以词代简短篇中含丰富的感情内容传达出微妙而细致的内心活动把一种无力排遣的悲凉愁绪发挥得淋漓尽致。

  刘著

  刘著(约公元1140年前后在世)字鹏南舒州皖城(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北宋宣、政年间(1111~1125)登进士第。入金任居州县甚久。年六十余始入翰林充修撰。后出守武遂终于忻州刺史。皖有玉照乡既老号玉照老人以示不忘其本。著善诗与吴激常相酬答。《金史》无传事见《中州集》卷二。词存一首。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0

  鹧鸪天·东阳道中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

  翻译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

  注释

  征尘:征途上扬起的尘土。

  香篝:一种燃香料的笼子。

  水沉:即沉香一种名贵香料。

  销:消退周遭:周围。

  历历:形容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晰分明。

  萧萧:马长声鸣叫。

  愁边:苦苦思索。

  剩有:尽有。

  碧玉梢:指马鞭用碧玉宝石饰成比喻马鞭的华贵。

  赏析

  上阕写景描绘出一幅有树有花色彩鲜明的山野行军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开篇交代作者已经离开临安向东阳出发。“扑面征尘”描写环境的恶劣气候干燥而且路途遥遥。“香篝”是古代的熏笼“水沉”即沉香。笼里的香料已快烧完暗指已经行路很久也说明路途之遥远。同时“香篝”一句即“渐觉香篝水沉销”的倒装。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他对于外出行役的不适应感受。接韵目光由自我注意转而向外凝视。在无意识的观望中。那隔断自己望眼的重重叠叠的青山和不知名的娇艳山花都变得愈加触目。心中难以诉说的惆怅从对于风景的无意识凝视中曲曲透出。上片不直写离情而离情浓郁可掬。

  接下来的两句词人描写周遭的景象。“山无重数周遭碧”是仿刘禹锡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所作。身边的山脉层层叠叠地排列。路旁的花儿虽然不是什么高贵的名花而只是一些山间野花但是却盛放得分外妖娆。一个“碧”字说明此时行军人是置身于绿色的海洋里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儿格外娇艳绚丽。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词人置身野外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心情一片大好。

  下阕描写生活画面。“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行人历历在目这里的人指穿着戎装的战士们因为衣着威风气势雄伟所以容易辨别出来。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不难想见此时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军的战士和队首“旌旗”的方位。与和杜甫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很像不过两者表达的感情则是大不相同。辛弃疾的词表达他们一路前行的欣喜感既有对沿途风景的欣赏也有对目的地的畅想而杜甫的诗则是描绘家人送入伍战士的场景显得很凄凉。

  “愁边剩有相思旬摇断吟鞭碧玉梢”在此之前整首词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欢快的情调可以感觉出作者很喜欢这次旅程。虽然辛弃疾无时无刻不在忧国忧民但写此词时正是辛弃疾“春风得意”的时候有机会为国效命他的心情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这个“愁”字应理解为他寻觅“相思句”构思过程中苦恼的“愁”。正因为这样他只顾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中才“摇断”了马鞭的“碧玉梢”这抑或是用力过猛抑或是打在什么东西上写得极传神极形象。正因为词人认真思考所以才一味地摇着鞭子前行以致“摇断吟鞭碧玉梢”这一句也形象表达出词人此刻轻松愉悦的心情。

  全篇风格委婉和作者一贯的风格有所不同但描写的景物却是相当地清新自然生机盎然。碧绿的青山盛放的野花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创作背景

  据词题来看该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于淳熙五年(1178)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的。从作品的内容和情调来看洋溢着喜悦欢畅的情绪这在辛词中是不多见的。由此看来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富有诗情画意五彩缤纷。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1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

  陆游〔宋代〕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译文

  我家住在有着苍茫如烟的云气和夕阳玉照的乡间与世上的事情毫不相关。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贪图的是任意放纵蔑视世俗的生活任凭自己在这种无拘无束的生活中衰老别妨碍自己的处处开心本来就知道上天另有一种心肠就是使英雄无所作为地衰老就像是对待平常是一样。

  注释

  玉瀣(xiè):美酒。

  《黄庭》:道家经典著作论养生之道。

  啸傲:放歌长啸傲然自得。

  元:通假字同“原”本来。

  赏析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句把陆游的词分为者类:“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陈简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这首《鹧鸪天句可以算是陆游飘逸高妙一类一品中的代表一之一。

  上阕开头二句:“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把自己所居住的环境写得是如此的优美而又纯净。“苍烟落照”四字不禁让人联想起陶渊明《归园田居句其一“蔼蔼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意境一经讽诵便难以忘怀。“苍烟”犹青烟字面已包含着一者的感情色彩。“落照”这个词里虽然没有表示颜色的字但也有色彩暗含其中引起读者的多种的联想。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点缀自己居处的环境意在“龌龊的仕途一鲜明的对比。所以在第二句中就直接点明住在这里“尘事毫不相关可以一尘不染安心地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也正是陶渊明《归园田居句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的体现。

  者、四句对仗工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句卧看山。”“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明人冯时化在《酒史句卷上写有:“隋炀帝造玉瀣酒十年不败。”陆游在诗中也不止一次写到过这种酒。“黄庭”是道经的名称《云笈七签句胡《黄庭内景经句、《黄庭外景经句、《黄庭遁甲缘身经句都是道家谈论养生之道的书这两句的大意是说:喝完了玉瀣就散步穿过了竹林;看完了《黄庭句就躺下来观赏山中美景。一二句写居处环境的优美者四句写自己生活的闲适体现了一者惬意的生活。陆游读的《黄庭经句是卷轴装所以边读边卷“卷罢黄庭”就是看完了一卷的意思。

  下阕开头:“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啸傲”指一者歌咏自得形容旷情而不受拘束的样子。不单是陆诗用了“啸傲”此词其他诗人也经常用此词比如郭璞《游仙诗句:“啸傲遗世罗纵情在独往。”陶渊明《饮酒句其七:“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词人说自己贪恋这种旷达的生活情趣任凭终老田园;随处都能见到使自己高兴的事物何不随遇而安呢?这几句可以说是旷达到极点也消沉到了极点可是末尾两句陡然一转:“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这两句可以说是对以上所写的自己的处境一出了解释。词人说原先就已知道造物者无情(他的心肠“常人不同)它白白地让英雄衰老死去却等闲视之。这难道不是在怨天吗?但同时也是在抱怨南宋统治者无心恢复中原以致使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

  据夏承焘、吴熊和《情翁词编年笺注句中讲到南宋乾道二年陆游四十二岁以言官弹劾谓其“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隆兴通判始卜居镜湖之者山。这首词和其他两首《鹧鸪天句(两首开头句分别为:插脚红尘已是颠、懒向青门学种瓜)都是这时候写下的。词中虽极写隐居之闲适但那股抑郁不平之气仍然按捺不住在篇末终于流露出来。也正因为有词人那番超脱尘世的表白所以篇末的两句就尤其显得冷隽。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2

  鹧鸪天·元宵后独酌

  明代:杨慎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秋千翦翦风。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清尊莫放空。

  译文及注释

  千点寒梅晓角中一番春信画楼东。收灯庭院迟迟月落索(suǒ)秋千翦(jiǎn)翦风。

  落索:冷落萧索。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鱼雁杳水云重异乡节序恨匆匆。当歌幸有金陵子翠斝(jiǎ)清尊莫放空。

  鱼雁:指书信。金陵子:歌女。斝:古代酒器。

  注释

  落索:冷落萧索。翦翦:形容风轻微而带寒意。

  鱼雁:指书信。

  金陵子:歌女。

  斝(jiǎ):古代酒器。

  赏析

  此词写元宵节后的独酌思乡。“迟迟月”与“翦翦风”点缀出早春夜晚的清寒也烘托出怀乡的愁绪。末两句以歌酒故作宽解更见乡愁的深挚婉曲。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3

  鹧鸪天·送人

  宋朝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送人》译文

  唱完了《阳关》曲泪却未干功名利禄不过都是小事不要为的劳神伤身应该多多吃饭。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掩埋了一半。

  古往今来使人遗憾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岂使人悲伤聚会才使人欢颜?江头风高浪急还不是十分险恶人间的道路才更是艰难。

  《鹧鸪天·送人》注释

  唱彻《阳关》:唱完送岂的歌曲。 彻完;《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馀:多余;加餐多吃饭。

  无穷:无尽无边。

  今古古往今来;般种。

  只应只以为的处意为“岂只”。

  未是:还不是。

  岂有:更有。

  《鹧鸪天·送人》赏析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代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以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代表。词开篇即述离情。

  上阕头二句:“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上句言送别。《阳关三叠》是唐人上阕送别歌曲加上“唱彻”、“泪未干”五字更觉无限伤感。

  从作者的性格看送别绝不会带给他这样的伤感。他平日对仕途、世事的感慨一直郁积胸中恰巧遇上送别之事的触动便一涌而发故有此情状。下句忽然宕开说到“功名”之事便觉来路分明。作者和陆游一样都重视为国家的恢复事业建立功名的。他的《水龙吟》词说:“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认为建立功名是分内的事;《水调歌头》词说:“功名事身未老几时休?诗书万卷致身须到古伊周。”认为对功名应该执着追求并且要有远大的目标。这首词中却把功名看成身外“馀事”乃是不满朝廷对金屈膝求和自己的报国壮志难酬而被迫退隐、消极的愤激之辞:“且加餐”运用《古诗十九首》“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之句也是愤激之语。“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写送别时翘首遥望之景景显得生动用笔也很浑厚而且天边的流水远送无穷的树色和设想行人别后的行程有关;雨中阴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联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压制有关。景句关联词中的两种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联系紧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下阕起三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这里的“离合”和“悲欢”是偏义复词。由于题目“送人”与下阕头句“今古恨”的情景的规定所以“离合”就只取“离”字义“悲欢”就只取“悲”字义。上阕写送别下阕抒情本应该是以“别恨”为主调的但是作者笔锋拗转说今古恨事有几千般岂只离别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问语气比正面的判断语气更含激情。作词送人而居然说离别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显示出词的思想感情将有进一步的开拓。紧接着下文便又似呼喊又似吞咽地道出他的心声:“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行人踏上旅途“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但作者认为此去的遭遇比它更险恶。那是存在于人们心中、存在于人事斗争上的无形的“风波”;它使人畏使人恨有甚于一般的离别之恨和行旅之悲。“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其中的滋味古人已先言之。作者在此并非简单地借用前人的诗意而有他切身的体会。他一生志在恢复事业做官时喜欢筹款练兵并且执法严厉多得罪投降派和豪强富家所以几次被劾去官。如在湖南安抚使任内筹建“飞虎军”后来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内即因此事实被劾为“奸贪凶暴”、“厉害田里”而被罢官。这正是人事上的“风波恶”的明显例证。作者写出词的最后两句包含了更多的伤心经历展示了更广阔、更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情已淋漓语仍含蓄。李白《行路难》的“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同此悲愤;白居易《太行路》的“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正可说明悲愤的原因和实质。

  这首小令篇幅虽短但是包含了广阔深厚的思想感情它的笔调深浑含蓄举重若轻不见用之迹而力透纸背显示辛词的大家气度。

  《鹧鸪天·送人》赏析二

  送别词是词里一个大家族。晚唐五天至北宋词多叙男女离别。从古之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江淹《别赋》 )。缠绵悱恻之情哀怨凄惋之音往往笼罩全篇。辛弃疾的送别词却多立意不俗又总是超出常境这首《鹧鸪天》可作天表。

  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馀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馀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

  前结“浮天”二句之景像情烘托点染。先写江中之水: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正是“情之景幽单情则露;景之情妍独景则滞”(沈雄《古今词话·词品》卷下引宋征壁语)。而“言情之词必藉景色像托乃具深宛流美之致”(吴衡照《莲子居词话》卷二)。这样把行色的凄凉况味推上一个高层次。“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之及壮志刻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后结仍扣紧送人题意:“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刻。”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哪有人间行路刻呢?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引《乐府解题》曰:“《行路刻》备言世路艰刻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之‘君不见’为首。”今不存。南朝宋鲍照有《拟行路刻》十八首(一作十九首)多述个人不为世用或针砭社会现实。这两句托意深刻正应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并包容如今带湖闲居种种生活的体验在内。一首五十六个字的《送人》小词写得这样内蕴丰富寄情高远绝少“黯然销魂”情绪“英雄感怆有在长情之外”(刘辰翁《辛稼轩词序》)由此词正可悟出。下阙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之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刻世事之险。

  《鹧鸪天·送人》赏析三

  词开篇即述离情。唐代诗人王维有七绝《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清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入乐府以为送别。李东阳《麓堂诗话》曰:“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殆不能出其意之外”。通称《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这里把送别场面凝缩成“唱彻”(唱毕)而“泪未干”展示出形象的凄苦情状。一接却正话反说:“功名余事且加餐”。“功名”指官爵。张华《答何劭》诗:“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视功名为“余事”或者说“志不在功名”在封建社会真如凤毛麟角。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的《鹧鸪天》词云:“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簇拥千军万马突破重围渡江投奔大宋朝廷固是爱国壮举又何尝不是为了功名!“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在封建社会里是互相联系的。换言之只有“达”才能“兼善天下”。所以视功名为余事而劝加餐处于“国仇未报壮士老”(陆游诗句)的具体历史情况下这里旷达的成分不多更多的是激愤是反语是色荏内厉的。

  下片宕开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合”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意是国家的分裂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是更值得关注的事!用“只应”诘问句更力重千钧。

  《鹧鸪天·送人》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送别词作于公元1178年(宋孝宗淳熙五年)春作者自豫章赴行在临安途中。这时的他在仕途上经历几番挫折因作此词抒发感慨。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4

  鹧鸪天·赠驭说高秀英

  短短罗袿淡淡妆拂开红袖便当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

  由汉魏到隋唐谁教若辈管兴亡。百年总是逢场戏拍板门锤未易当。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短短的罗衫淡淡的妆饰轻轻地挽起红袖登上了场。罗扇轻掩面容歌声如串串珍珠婉转悦耳言谈锋利如玉屑飞散融和着清香。

  从汉魏开始又说到隋唐是谁让你们总结历代的盛衰兴亡。千年万代不过是用来逢场作戏成为说书艺人拍板演唱的笑谈。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说:即说书。

  高秀英:一位说书的女艺人。

  罗袿(guī):音古代妇女所穿的华丽的衣服。

  当场:又叫作场指开场说书。

  珠成串:形容歌喉婉转如一串珠圆。

  拍板:一种乐器以木做成唱歌时用来按拍调节音律。门锤:锤同槌。

  板:以木制成。说唱时用以按拍调节音律警示听众。

  创作背景

  这篇作品具体创作年代已无从考证。作者听高秀英的说书后生出“百年总是逢场戏”的感慨并借典故感叹高秀英作为艺人讲唱之不易从而创作了这首词。

  赏析

  这首词的上片写这位女艺人的妆束和高超的说书技艺。第一句“短短罗袿淡淡妆”连用两个复合形容词“短短”、“淡淡”描写说书女打扮的素洁得体而又不俗。接下去一句“拂开红袖便当场”作者用了“拂”字一个洒脱、利落的动作准确地刻画出说书女的风度给人一种“席上生风”(《醉翁谈录》)之感。这两句一静一动把一个举止从容、神情沉着的艺人形象和盘托出。“掩翻歌扇珠成串吹落谈霏玉有香”两句作者连用两个动词两种比喻极其生动传神。

  词的下片写说书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想评论。“由汉魏到隋唐”并非实指汉魏隋唐只不过说说书的内容属于讲史而已接下来作者有感而发一反历来把说书看成是卑贱职业的观念把说书人提到一个历史裁判者的地位。“百年总是逢场戏”语义双关:一是指百年兴亡什么汉魏隋唐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表达作者对人生兴亡的感慨;而是说说书作场讲古论今不过是逢场作戏其间自有说书人一段辛酸在。最后一句“拍板门锤未易”带有讥弹百年兴亡不过是逢场作戏说书人可顷刻间说破然而仅靠说书人的褒贬能在芸芸众生领悟其中的虚幻。

  上片从其外貌和说书技艺落笔写其装束、神情赞其歌喉的圆润和口齿的轻快活画出一女艺人形象。下片写说书内容结拍两匀尤妙既写其技艺超群又暗寓人生的慨叹。

鹧鸪原文翻译及赏析15

  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绿橘梢头几点春。似留香蕊送行人。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

  歌渐咽酒初醺。尽将红泪湿湘裙。赣江西畔从今日明月清风忆使君。

  翻译

  绿橘梢头尚有橘花未谢好像要留下香蕊来送别行人。君要官职高升明天就要进京朝拜皇上。升官进京是天祥人瑞的好事。

  歌声渐渐沙哑喝了点小酒微微有点醉。感到悲伤就尽情哭泣任凭红色的泪水滴湿了黄色的衣裙。赣江西边从今天开始明月与清风就在回忆着使君。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三平韵。

  紫凤:紫色凤凰。喻指非凡的人品。

  朝天:朝见帝王。

  十二重城:意即十二楼城。

  五碧云:五色彩云之意多用以喻宫阙。

  赣江:江西省最大河流注入鄱阳湖长江中游重要支流。

  明月清风:二者为自然界清高之物其所忆念者自必为不俗之人。

  赏析

  这是描写一个歌女送“使君”进京情景的作品。开篇点明时间是在春末本是橘树花朵还未尽谢的自然现象在送别人的眼中却仿佛橘树也有人的心意刻意地留几朵花以挽留将要远行的人。接下去点明“使君”是要去往京城且前程似锦暗示“使君”是一定要走的又进一步显出送别人的复杂心情一方面她是为“使君”高兴的也希望他能有个好前程;另一方面也确实不舍得让他远离自己。

  下片写饯行宴上众人洒泪而别。因为难过歌终于唱不下去了。有心事导致小酌几杯便有了醉意大家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女子哭得泪水打湿了裙子。结尾二句表明心迹将不会忘记“使君”而那深深的思念连赣江西畔的明月清风也会被沾染上的。

  全词借景物抒情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边送别图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从词意看赣州太守任满回京作者令营妓欢歌以送而此词便是作者在离筵席上所作。绿橘开花表明时间是在春末夏初行人即后文的“使君”。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