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传》读书笔记3篇

正文:

《杜甫传》读书笔记3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3篇

  杜甫传读书笔记一

  杜甫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唐代诗人。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当代称为“史诗”《杜甫传》的作者冯至自幼热爱杜甫无论在什么时期他都没有停止对杜甫人生的思考。本文就是他在思考中的节选。

  初到长安杜甫漫游时代时的豪迈之情还未消逝但与社会现实的接触渐多豪迈之情也被一种心理矛盾渐渐替代。由于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征象杜甫这种矛盾心理也更加浓烈心中的无奈也愈甚。经过这十年的磨砺使他的诗风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格。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这几年的流亡生活也让杜甫更加贴近百姓更加同情民间疾苦使其是个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怀展现当时社会状态、政治形势表达了人民的情绪与愿望。

  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毁了杜甫又成就了杜甫:毁了他的仕途和梦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和他在中国诗坛中不可磨灭的地位犹如凤凰涅盘般重生!从官宦世家的公子到为在长安谋职而不择手段的小吏;从周游四方的游士到内心矛盾的无奈诗人;从只为个人忙碌的士人到忧国忧民的沉郁诗人杜甫一步步走向成功一步步进入“诗圣”一步步迈向人民一步步走出内心困顿转而进入民生之境。杜甫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爱国诗人一位万方多难成就的诗圣!

  杜甫传读书笔记二

  读完这本杜甫传才知道杜甫和我通过以前学习了解的他并不完全相同在我的认识里杜甫似乎没有年轻过永远都是四五十岁甚至更大为生活发愁为国家命运发愁为百姓发愁。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发现他也是年轻过的也曾满怀壮志意气风发。但仕途的的不得志生活的艰难国家的动荡使他的诗歌内容风格发生了巨大改变成为了那个我的认识中没有年轻过的诗人。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赠李白》中的诗句此时的他和李白同样有着豪放、热烈、向上的精神。

  杜甫始终希望能够出世做官在长安时他广泛结交名流扩大自己的名声奔走于权贵之门还经常向达官显贵们投赠诗稿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援引

  为了获得一官半职他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去讨好奉承达官贵人此时的他丝毫看不出有成为那个忧国忧民的诗圣的潜质如果他得到了官职会怎么样呢也许历史上会出现一位平庸的官员和诗人。如果他在向皇帝敬献三大赋后得皇帝赏识而平步青云成为宠臣住在华丽的庭院衣食无忧也许他的诗作就只有《天狗赋》《雕赋》这些阿谀奉承粉饰太平的诗了吧!而反映人民疾苦的诗也就不会出现了。那个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着想无时无刻不在为人民担忧的人就会消失也许正是他的不得志穷困潦倒成就了他。

  安史之乱的开始也标志着杜甫流亡生活的开始。他自己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看到国家满目疮痍百姓民不聊生官吏凶残可憎他的诗歌内容产生巨大变化。他同人民一起感受着失去国土家园的痛苦。他积极号召人们奋力进行征战以保卫国家民族的安全。他写诗悼念为国捐躯的士兵。他同情人民大力揭露滨役给社会造成的黑暗景象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

  在写三吏这组诗杜甫的心情十分复杂。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他坚决拥护。百姓为支持这场战争作出了惨重牺牲他又极为同情。正是因为杜甫是一个爱国又忧民的诗人他才会有矛盾复杂的心情。

  接近晚年的杜甫在孤苦伶仃穷困潦倒甚至自己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仍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仍为“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而哀叹“天地终无情”,仍为“积木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而 “塌然摧肺肝”。一个自身难保、未老先衰的人却总是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他将自己完全融入到百姓之中。

  从这本杜甫传中可以看出杜甫为国家忧愁为人民忧愁并不是一开始就这样的他一开始考虑的是自己的'仕途甚至不惜为此阿谀奉承但即便如此他依旧没能如自己所愿的成为一名官员。可也是因为这样他才有更多的机会和百姓接触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从而写下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可以说杜甫是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在苦难中他的善良、忠诚、关怀天下的心态被激发出来他的眼界开阔起来不再是只盯着自己的仕途他渴望国家统一他同情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他痛恨不管百姓死活的统治者他用诗歌来记录当时的实情表达自己的感情。

  我认为不能说是苦难成就了杜甫而是他在苦难中成长起来。因为只有内心善良的人在看到国家破碎人民流离失所时才会去关心去为他们呐喊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自私冷漠的人当看到人民生活凄惨时只会保持冷漠更何况杜甫当时自己的生活也很艰难。

  杜甫在自身状况十分糟糕时依旧不忘国家人民是因为他将关怀国家人民作为自己的责任他认为那是他理应做的事早期他希望做官是为了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后来他的诗是另一种方式的心系天下。不论成功与失败始终抱着早年立下的志向用生命去做最值得的事我想这就是杜甫的诗能流芳百世的原因。

  杜甫传读书笔记三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这些伟大的作品背后是一颗伟大的心灵一种博大的情怀。

  忧国忧民是杜甫诗作的一大特征。这种风格不仅是乱世的产物更是诗人伟大人格的体现——自觉不自觉地站在国家与人民的立场心忧国家心系民众同情百姓的苦难遭遇一颗挽救社会的心在剧烈跳动一种帮助人民摆脱沉重枷锁的激情在涌动。长安十年历尽坎坷杜甫仍旧不愿彻底放下自己的雄心那颗渴望救黎民于水火的诚心。这些因忧国忧民而兴起的满腔热忱形成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力量源泉这种从政的热情在屡遭冰霜之后代作“诗史”创作的雏形。

  把诗人从政的愿望转化为批判揭露黑暗现实正是当时的腐朽社会。这种沉闷的黑暗催生了一位政客从政救国救民的理想但同时它一次又一次戏弄着一位诗人。如果腐朽的力量只是作用于黎民那它将催生一代救世名臣可悲的是它竟摧毁了一位救世之臣那么它将催生了它所摧毁不了的一代诗人。长安十年个人的凄凉际遇与黎民的苦难交际交融孕育出了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这份情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创作的灵感源泉。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