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精选12篇)

正文: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精选12篇)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

  什么是观后感?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精选12篇)

  当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观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精选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1

  星辰大海未止步航天英雄再出征。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搭载着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飞向太空他们成为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第二批“入住人员”这次全球直播的《天宫课堂》更为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升空到2021年6月中国空间站阶段首批航天员进入太空中国人在太空“安家”的愿望正一步步实现。22年来我们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从弱到强的历史社交媒体上的网友们也纷纷为中国航天点赞:“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

  物换星移岁月如诗。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发射、每一次飞行、每一次超越都为世人展现了我们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地球到太空的航天之路。这一过程看似轻描淡写但现实的征程却刻骨铭心。国庆期间讲述父母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建设默默牺牲和奉献的电影《我的我的父辈》燃爆银幕其中的一个章节《诗》就是对中国航天的致敬——在戈壁沙漠做早期研究的峥嵘岁月里身为火 药雕刻师和航天工程师的年轻夫妻告诉孩子:“爸爸妈妈是在天上写诗的人。”在丈夫牺牲之后妻子以柔弱的肩膀撑起了事业和家庭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让观众破防。如果说爱国是最深沉的情感那么奋斗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为民族复兴、为航天事业躬身奋斗的身影组合起来就是人世间的壮美诗篇。

  “身在神州眼望星光。心底有诗自在远方。”说到诗意中国航天的名字有着专属中国人的浪漫内涵。探月工程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全球定位系统叫“北斗”、空间站叫“天宫”、火星探测器叫“天问”……作为世界四大文明中一个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中华文明拥有无数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它们与中国尖端高科技擦出火花使得中国航天就此有了“传统”和“现代”的意蕴。把载人航天飞船取名为“神舟”更是把美好的寓意碰撞个满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奔向宇宙中国人已然从太空的“访客”变成“房客”——“身份”的变化代表着国力的增强这一份民族自豪感的油然而生当在每一名中华儿女心中念兹在兹。此次太空授课不仅创意十足更意味着中国航天的传奇还将向更加深远和未知的领域延伸。中国航天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是对无垠太空的“心之向往”。相信这份以国之名的诗意告白最终将凝聚成“奋斗吧中华儿女”的共同心声!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2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3

  几代航天人一个强国梦。老一代航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铭刻在新中国史册上建国初期中国航天从零起步从身在大洋彼岸的钱学森冲破百般阻挠回国筑梦到以孙家栋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人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用无线电传播出的歌曲《东方红》再到第五代航天人逐步完全自主研发出载人航天技术“嫦娥”“天问”“祝融”呼啸而来“中国印迹”如今已闪耀苍穹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级计算、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中国航天是靠一代代航天人用青春和生命换回来的无论是“两弹一星精神”还是“载人航天精神”都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天高地迥始觉宇宙之无穷。归航不是终点对于宇宙的探索我们一刻未曾停歇。新的“太空出差三人组”即将搭乘神舟十三号飞船即将启航开启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不断接续的载人航天精神必将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4

  振奋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后续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神舟七号发射成功5G互联网研究与产业化获得重大突破我国"首条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在京津两大城市间开通"首个中国人基因组序列研究成果发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曙光5000A跻身世界超级计算机前十。

  蛟龙深潜嫦娥探月。我国科技实力不断进步。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科技创新日趋活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千年梦想今朝实现。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天问一号于2021年2月到达火星实施火星捕获。2021年5月择机实施降轨着陆巡视器与环绕器分离软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驶离着陆平台开展巡视探测等工作对火星的表面形貌、土壤特性、物质成分、水冰、大气、电离层、磁场等科学探测实现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5]。深空探测将推动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全面发展为服务国家发展大局和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截至2021年2月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总飞行里程已超过4.5亿公里距地球约1.7亿公里。

  我们正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按计划将在轨驻留6个月在这6个月时间主要工作是要进一步验证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关键技术。具体来讲就是要和核心舱、天舟二号、天舟三号一起配合进一步验证。

  科技强则国强。自信之路成功为中国航天点赞。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5

  古时候人们总是想把一些探测器送上太空。不过功能单一并不能完成人们对太空的探索。于是人们开始想办法:怎么让人上天!我们这次采用的是“长征二号火箭”和“神州十二号飞船”组成。

  上一次太空要花费很多钱如果只上去三四个小时又觉得不划算我们想建一个像酒店一样能让宇航员住的地方就是空间站。

  按照计划空间站一共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个是“载人飞船”主要接送宇航员;第二个是“问天实验舱”是用来做一些地球上完成不了的实验;第三个是“梦天实验舱”和“问天实验舱”差不多也是用来做实验的;第四个是“天和核心舱”我们国家的宇航员就是住在这里面;第五个就是“货运飞船”主要是负责运送各种物资的。不过这个计划还没完全完成现在的空间站只有两个部分:“天和核心舱”和“运货飞船”。据说在2022年的时候空间站就能补齐了。

  传说有个广寒宫是在月球上的而咱们的空间站是飘在太空里的`。太阳每天都会朝地球放射“能量”不过我们在地球上晒太阳时太阳离我们较远危险不大。宇航员在太空中晒多了太阳可能会得癌症所以规定空间站不能高于地球1000千米。科学家们在考虑到经费、实验效果等各种因素最终把空间站定在了离地球400千米的太空。

  在地球上你扔的东西都会掉到地上这就是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如果我们站在平地上扔东西就会下落;那要是我们把飞船以非常快的速度“丢”上去它下落的程度就和地球的弧度保持一致那飞船就可以沿着地球飞了。空间站飞得很快一个半小时就能转地球一圈。

  从古至今人来想要在地球上看整片天那是不行的。如果从空间站上就看的一清二楚因为站得高看得远。

  太空环境下能做一些地球上做不了的实验比如说找出一些比手机芯片更紧密的芯片或是一些环境下能变色的东西。

  这次的宇航员上太空主要有几个小目标:住上三个月左右;调试一下各种设备;做一些不可思议的实验;出舱看太空和空间站的全貌。

  中国的空间站让我们能探索太空更多的奥秘。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6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16日凌晨发射。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5日表示不到一个月前中国欢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胜利凯旋16日凌晨中国将再次怀着激动的心情目送神舟十三号飞向太空。“这不仅生动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中国载人航天精神也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对太空敢于追梦、勇于探索、永不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赵立坚称15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了相关情况神舟13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6次飞行任务是该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

  “我想说的是这次神舟十三号任务展现了中国为载人航天探索这一人类共同事业作出的新努力、新贡献。中方将继续加大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他表示。

  赵立坚称可以注意到这一次神舟十三号任务与神舟十二号相比在成组工作安排上有很多不同包括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并实施出舱活动中国航天员们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中国人将第一次在太空中过春节。“我们期待除夕守岁时能够第一时间听到我们的同胞来自太空的祝福让我们共同祝愿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7

  伟大的事业孕育了伟大的精神。新一代航天人在攀登科技高峰的伟大征程中以特有的崇高境界顽强的意志和杰出的智慧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这些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

  人生之路不可能是永远平坦的。每个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我们必须要在挫折和困难中奋起。这就需要有刻苦的精神特别能战斗和特别能干的精神了。“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

  团结就是力量是治国之本更是治校之本。试想一个集体如果内部不团结还出现分歧的话那这个集体会强大吗?不止这样一些有图搞破坏的人在这个时候大力进攻那损失更是不堪设想。

  科学与人文并举。从小这一句老话就不断地在我们的耳边回响: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但是真正落实到的又有多少人呢?友人认为只要学会做人和文化知识就可以了不用在学什么科学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对一个强大的国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身为祖国的“花朵”的我们不但要做到科学与人文并举还要做到规范与个性共存!

  艰苦的条件锤炼了航天人特别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业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广大航天工作者为了早日实现飞天之梦不辞劳苦日晒雨淋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付出巨大的牺牲。严酷的挑战铸就了航天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焕发了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我们青少年更应该在学习上多下苦工好好学习。在生活上、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缩要知难而进一往无前敢于胜利。有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点点的挫折就对人生失去了信心和希望觉得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好的。于是就自寻短见恨离人世。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美好的范文集锦我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享受这美丽的人生。就算它是不好的那也是无可改变的事实。就像航天人员要在严峻的环境中训练一样那严峻的环境已是无法改变的事实那只有改变自己去攻破这个难关。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点的挫折而放弃自己的使命而是要在环境中、在艰苦中、在困难中成长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使命。学习上也是如此。学习靠的不是小聪明而是刻苦。读书要用功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钻研这才是学习上刻苦精神永远美好的表现。

  团结奋斗培育了航天人奉献的精神。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是航天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广大航天工作者不论前方后方不计名利得失履行职责坚守岗位形成了强大合力。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大集体中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保护集体就应该淡泊名利不计较个人得失甘于奉贤团结一心共创辉煌。“团结就是力量”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是一股催人前进的力量。有了这股力量可以排除万难勇往向前达到目标。大至世界全人类、国家小至班集体、家庭都要团结。

  科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象征。身为21世纪青少年的我们必须要学好科学热爱科学使用科学。科学与人文都需要我们同时高高地举起。一个规范的学生更是祖国的需求是未来成就大事的人。科学与人文并举规范与个性共存更是一句警惕学生的话语。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8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9

  中国人的航天梦做了几千年从神话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的鹊桥会夸父追日到实际行动的万户飞天的壮举敦煌石窟的仕女飞天壁画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对飞向太空遨游宇宙的向往。

  从1999年11月20日到2021年6月17日中国共成功发射了12座神舟飞船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阔步向前。从神舟5号航天员杨利伟一人一日游到神舟12号的三人三个月游;从翟志刚把中国人民的五星红旗插在太空开始无不证明中国的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

  10月16日神舟13号也将飞上太空三名航天员将乘坐飞船完成一些科研任务他们分别是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是神舟7号的航天员第一个把中国的国旗插上太空的人经验丰富;王亚平是神舟十号的太空老师是中国人第一个站在世界讲台的老师;叶光富是第一次上太空各方面素质都非常过硬。他们三人将在太空居住6个月要完成五大飞行任务。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

  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

  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

  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

  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这次王亚平还要完成出舱任务成为中国第一个出舱的女航天员。

  在此提前祝福三位航天员在太空平平安安圆满完成飞天任务。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10

  神舟十三号飞船以及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正在进行总装测试载人航天发射场各项检修检测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

  2021年5月1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将于10月份实施飞行任务。

  2021年6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也已整装待发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

  2021年9月20日入党志愿书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

  2021年10月7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2021年10月14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10月14日17时3名乘组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同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正式发布。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11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距离地球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上向全国中小学生讲授科普课。新颖的授课方式、直观的物理现象等等将给孩子们植下热爱航天、热爱科学的萌芽给青少年学子打开认知世界、追逐梦想的大门。

  浩瀚宇宙苍茫太空自古以来就令全人类神往。中国古代就有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等诸多传说和故事。太空有太多的未知和无穷的奥秘等着人类去探索、去发现。

  通过“天宫一号”授课孩子们知道了为什么水滴在太空与在地面会呈现不一样的状态、失重条件下如何测量物体质量、陀螺的旋转有何奥秘……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成就的直观表现也是人类追逐太空梦的具体成果。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不会停歇。仰望星空需要一代代人前赴后继。

  壮丽而神秘的星空吸引了无数先驱和智者。他们用超越时代的智慧和勇气乃至生命留下了惠泽后世的壮举。哥白尼仰望星空发表了“日心说”布鲁诺用生命和鲜血捍卫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仰望星空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思考、探索使伟大的科学精神在民众间生根发芽使思想之树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旅途。

  相对于深邃寥廓的宇宙人的一生短暂而渺小。但也正因为生命和梦想的存在才让寂寥的宇宙富有生机和意义。追逐梦想既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理想和精神更需要脚踏实地勤奋实践。仰望星空会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让人们懂得在有限的生命中该如何认识个人和天地之间的关系如何认识个人对国家和历史的责任。把个体生命同国家、民族、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梦想放置于集体的梦想之中不骄不馁、不断奋进人生的意义必将更加深邃。

  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让更多学子仰望星空激发起他们探索世界奥妙的激情中华民族的前途必将更加广阔中国梦必将更加宏阔壮观。

  2021央视《天宫课堂》第一课观后感12

  太空授课更在于营造出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社会氛围。正如女航天员王亚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都是学生。科学永无止境探索不断前行在一个未知的广袤领域只有以谦卑的姿态、勇往直前的力量才能探索出那神奇的奥妙。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当代中国人的重大历史责任。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要坚持推进创新使科技创新成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坚持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包容创新育人才方能广纳贤才为创新提供坚实支撑。科学永远是一个国家前行的基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热爱航天、投身航天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这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历史的潮流在呼唤年轻一代为科学而努力探索但鼓励他们奋发前行却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太空授课的深层次意义便在于此。

  探索任重道远多一些仰望星空的人一个民族才有希望。激发学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求知欲与渴望树立全社会为创新而奋斗不息的信念让梦想张力无限。寻梦过程无疑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默默奉献、坚定顽强的民族精神。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