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介绍

相关阅读:苏轼《荀卿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进入阅读

荀卿论苏 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其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其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知此三 >>>进入阅读

正文: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介绍

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介绍

  学习文言文除了一些重要环节(如诵读就非常重要)还要学会断句掌握翻译方法等等诸多环节和技能训练要同时进行才能提高阅读水平达到中学大纲要求完成中学阶段文言文学习的任务。今天语文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学习文言文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文言文基础知识

  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应该说就具备了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并且也的确能通部分文句因为古今语法差异不大句子的组合次序基本相同如果真的对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并能熟练地分析各种句子那么文言百分之七十的常见句式也就能触类旁通了。但古今毕竟有异例如若不懂古汉语宾语前置的知识就译不通宋何罪之有(《公输》)、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章》)用现代汉语语序硬译则会译成:什么罪的有?一支羽毛的不能举起是不用力气。这使人想起日本人说中国话。因此古汉语语法不但要学而且要认真学。力量要放在古今语法歧异之处即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所谓特殊句式。这些特殊句式是: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特殊语序(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一些固定格式等等。这些知识随中学语文教材的学习均能逐一接触到这里强调几点:

  1、可以借助虚词知识掌握文言句式。如者、也常用在判断句里;哉、夫常用来表感叹;乎、与、邪、何、盍、孰常用表疑问;之、是常用来表疑问;之、是常用来作句子倒装的标志等等。

  2、要从与现代汉语的比较入手掌握各种特殊语序句式的表示方法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住这些形式。每一种形式要记一两个典型例句以便类比判断。

  3、背记一些固定的句式结构。如: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了解古代文化常识是完整把握文言文内蕴的`必经之路

  语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文言文。不仅关涉着造字之源、句式之法、为文之妙还包容着先哲之理、阴阳之变乃至礼俗、宗法、地理、数术更与古代历史密切相关。特别是先入我们中学教材的又都是久传不衰的华章其内蕴就更丰富、更深邃。那么要准确理解古文文意不具备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是不行的。我们在逐篇学习古文的过程中要注意点滴积累而且还要做必要的、较有系统的整理如古代吏制刑法科举制度人的姓、名、号、谦称、敬称等等不求过繁过细地掌握但要大体了解。

  文言文基础知识由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banner广告2

其他类似文章:《太宗论盗》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进入阅读

太宗论盗原文上①(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⑦请重法以禁止上哂②(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③顾廉耻耳。朕当去⑧奢省费轻⑨徭④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⑩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⑤(太平)路不拾遗外户⑥(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司马光《资治通鉴》 >>>进入阅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