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字经小故事37个

正文:

有关三字经小故事37个

有关三字经小故事37个

  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字经小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三字经小故事 篇1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三字经小故事 篇2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三字经小故事 篇3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三字经小故事 篇4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三字经小故事 篇5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三字经小故事 篇6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三字经小故事 篇7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着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三字经小故事 篇8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

  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三字经小故事 篇9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

  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三字经小故事 篇10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三字经小故事 篇11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三字经小故事 篇12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

  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三字经小故事 篇13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

  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三字经小故事 篇14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

  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三字经小故事 篇15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

  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三字经小故事 篇16

  宋朝着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

  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三字经小故事 篇17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

  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字经小故事 篇18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

  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三字经小故事 篇19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

  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三字经小故事 篇20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

  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三字经小故事 篇21

  贾岛是唐朝诗人写诗十分认真被称为“苦吟诗人”一次他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他对句中的“敲”字想用“推”字可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不断地用手做着推敲的动作以致于得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

  韩愈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感动非但不责怪他他俩还成了好朋友。现在人们把“推敲”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

  三字经小故事 篇22

  范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全国上下沉迷其中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神灭论”的书对这种社会风气进行批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当时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禄引诱他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却不为所动。

  最后被横加罪名流放到岭南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三字经小故事 篇23

  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

  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黄历”。

  三字经小故事 篇24

  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一个巨人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很憋气便用斧头把“鸡蛋”剖开里面清净的阳气变成了天浑浊的阴气形成了地。

  此后盘古每天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被固定下来人和动物就生活在这里。这就叫“盘古开天地”。它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三字经小故事 篇25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父亲蔡邕也是东汉著名的大学者。一次蔡邕正在弹琴忽然家中的猫抓到一只老鼠但还未能制服老鼠蔡邕不知不觉受到感染此情绪贯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后房听琴的蔡文姬忽然说:“猫鼠斗快结束了吧。”蔡邕很惊奇连声称赞。

  可是战乱时代才女被匈奴掳去20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蔡文姬归汉后整理了许多父亲失散的书稿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三字经小故事 篇26

  谢道韫是东晋女文学家自幼好学聪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谢安与人在后院赏雪谢安一时高兴出了一句“大雪纷纷何所似”来考晚辈们大家抢着回答都不如意此时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听了非常高兴。因此后人称之为“柳絮才”后来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子被当时人们称为气质高雅超凡脱俗的女子。

  三字经小故事 篇27

  北朝后魏时期的祖萤父亲当过太守家里又很多藏书。他从小爱读书小小年纪就出了名8岁时就能写诗12岁当了中书舍人的官被称为“世圣小儿”。

  他说写诗要出自内心要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他长大后当了大官。

  三字经小故事 篇28

  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起来。战争非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一头撞向不周山。

  结果灾祸发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洪水泛滥。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来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但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难恢复。至今日落西山水流东南。

  三字经小故事 篇29

  这是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简称“五常”。“仁”者对人宽厚有爱心;“义”者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者行为端庄彬彬有礼;“智”者处事果断周密;“信”者诚实稳重讲信誉。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就是遭人唾骂的坏人。

  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三字经小故事 篇30

  曹操挥兵南下后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为了适应水战便把战船的首尾用铁索相连。

  周瑜采用了部将黄盖诈降的计策使用火攻。一天夜里当黄盖的小船驶近曹操的船队时趁着东南风放火烧船曹操的船队顿时变成火海。

  三字经小故事 篇31

  宋朝有个杰出的人才——岳飞关于他的事迹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岳飞是宋徽宗宗宁二人年时出生的由于出生时正好遇上黄河泛滥成灾百姓纷纷往南方逃难。岳飞的父亲就是在逃难的途中过世的。

  带着幼子的岳母仍然坚强的随着人群往南方避难他辛苦的抚养岳飞长大母子二人就这么相依为命。

  岳飞在岳母的严厉教导下不但用功对于仁义道德的道理更是充分的实践所以岳飞年记轻轻的就以深知国家民族大义。

  宋徽宗时金人常南下侵扰宋岳飞也毅然投入宋泽的军队努力为国家效力。他屡破金兵立了许多功劳深受长官激赏。

  精忠报国的岳飞屡次击退金人的侵略功绩彪炳却在壮年时遭到奸人秦桧的陷害不得不令人感叹“好人不长命祸害贻千年”。

  三字经小故事 篇32

  据史书的记载孔子的门徒中有七十二个人精通六艺虽然古人认为读书就要学这六项技能但是到了我们这时代凡是讲求专精只要成了专家就能为社会国家贡献。

  造就一个专家首先要归功于文字的发明。

  中国的文字就是世界上最复杂的一种。关于他的起源有许多传说。据说文字是由皇帝的史官仓颉所创造的。

  神话中曾提到:当仓颉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掉下来许多米而鬼也在夜晚号哭。不管这些神话是多么不可思议有一点是我们应该明白的那就是:文字并非靠一个人或是一朝一夕的时间就能创造完成的正确的说法是由沧颉整理而成的。

  中国有一部重要也最完备的“字”书——《说文解字》专门记录文字的由来由这本书我们就能明白中国文字的起源及演变。

  所以要认识中国文字就应该读读《说文解字》。

  三字经小故事 篇33

  这是一个小故事。孟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家里只有几亩薄田父亲激公宜在孟子三岁时就外出谋生以后就音讯皆无了家里全靠母亲仉氏纺线织布生活。孟子家是今天山东省邹县乡下的一个小村庄村外不远处是一片坟地总有送葬出殡的人家在那里吹吹打打。孟子好学看了以后回来就学人出殡打幡、哭丧祭拜。孟母非常担忧小孩子从小就学这些事将来怎么得了呢?于是决定搬家给孟子换了个环境。

  孟家迁到了庙户营这里是个大镇店母亲的原意是让孟子多长一些见识开阔眼界。但这里十天赶丙个集市喧闹。孟子倒是兴高采烈看了回来不是用棍子挑两块石头学卖菜就是用木头作刀子比比划划地学杀猪。孟母觉得不对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下去怎么能行呢?于是决定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家搬到了因利渠畔隔壁是个学堂周围都是读书人。孟子每天都看到上学的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也学着读书演礼孟母这才放下心来。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十分聪明上学以后什么东西都一学就会慢慢就觉得学堂的课实在没有意思。有一次孟子一墨守成规三天没有上学早上出门说去上学下午还准时回家孟母以为他是放学了三天不去学堂老师不放心派人到孟子家里探问看孟子是不是病例了。这下子孟母才知道独生子逃学了。下午孟子又回来了母亲问他到哪去了?孟子回答说上学去。孟母大怒拿起剪子就把织布机上的经线齐着机杼给剪断了。这一下孟子害怕了因为他们维持家计的唯一来源就是母亲织的布。孟母让他将断了的线头全部接上几百根经线全剪断了哪里还接得上。孟母于是将道理廛出来读书与织布一样不能截断截断了就接续不上了。即使能接续上但织出的布满是疙瘩还有人要买吗?你贪玩逃学荒废时光怎么能学到安邦定国的本领呢?千万不要走你远祖孟僖子的老路给祖宗丢脸抹黑。孟子的远祖孟僖子曾任鲁国的司空有一次陪鲁昭公出访楚国。楚王在郊野举生盛大的欢迎仪式孟僖子不学无术不知如何演礼急得满头大汗自己丢丑不算还给鲁国也打开了黑。以后孟子的高祖才拜孔子为师成为七十二贤。孟子这才明白了自己的身世他痛下决心刻苦学习终于成为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亚圣。

  三字经小故事 篇34

  窦燕山名禹钧北京幽州人。古代幽州属于燕国燕国有山名燕山故以地名尊称他为窦燕山就像诗圣杜甫住在京兆少陵被人称为杜少陵一样。

  窦燕山是五代后晋时的人年轻的时候不学好做生意欺行霸市、缺斤少两、昧心行事虽然赚了钱但直到三十岁还没有子嗣。有一天夜里他死去的父亲给他托梦说:“你心术不正、心德不端恶名张注天曹不但无子而且无寿。你要赶快改过迁善、大积阴德、广行方便还有可能挽回。”

  窦禹钧醒来以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痛下决心改邪归正。从前之恶不敢再犯并且广行善事在家里兴办义学、积德行善克己利人。一天夜里又梦到他父亲对他说:“尔今阴功浩大善名张注天曹后有五子齐登科甲尔寿至八十九岁”。他醒来以后行善更为积极后来果然生了五个儿子:仪、俨、侃、尔、僖。

  窦家教子有方比如他的家庭之礼都按照古礼进行家中男不乱入女不乱出男耕女织和睦孝顺所以才有五子联科。其中大儿子做到礼部尚书二儿子做到礼部侍郎其余三子也都做了官。侍郎冯道赠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以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三字经小故事 篇35

  黄香是东汉江夏人即三国时期东吴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冬天睡觉前用自己的身体给父母暖被窝夏天睡觉前用一把小扇子给父母扇枕头。他对父母能尽孝道是为人子者的好榜样。执是执持、不松手的意思严持孝道永不放弃叫做“孝于亲所当执”。

  元代福建延平府的郭居敬曾将历史上二十四位孝子的感人故事编辑了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黄香扇枕”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三字经小故事 篇36

  西汉时候有个人叫路温舒字长君山西潞州人小时候给人放羊家贫没有钱买书。中国在汉以前非世家没有藏书非自己下功夫抄录就无书传学。那时候还没有纸张非绢帛皮简无以为书所以家贫就自然没有书可读了。

  路温舒放羊时经常路过一片池塘他注意到池塘边上长的蒲草很茂盛就背回家一大捆截成与竹简一样尺寸并将其编联在一起然后借来《尚书》工工整整地抄到上面。有了蒲编书他就一边放羊一边读书。因为他精通汉书、熟悉法律以后做了狱吏最后官至临淮太守成为西汉著名的法律专家。

  “削竹简”的是西汉的公孙弘。他出身贫贱二十多岁时曾经当过县监狱的小官后因过错被免了职。公孙弘本来就不甘心平庸因为家境贫寒只好替别人放猪。他五十多岁的时候经常跑到竹林里把竹子削成竹简把借来的《春秋》和各家的注解抄在竹简上面。汉武帝时期公孙弘官至左内史、丞相封为平津侯。

  三字经小故事 篇37

  这是行悌道的例子孔融让梨是家喻户晓的故事。孔融是孔老夫子第三十二世孙鲁国人生于东汉末年的三国时期时任北海太守。孔融性情宽容好士经常说:“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焉”。

  孔融四岁就知道长幼有序吃梨的时候自己年纪小就吃小的。所谓“三岁看老”四岁的孩子谦逊之礼如此方知其后必有大成。

  兄弟者手足也《千字文》中也讲到“孔怀兄弟同气连枝”。兄弟之道是五伦中的一伦为悌道。兄弟之间要相互关心友爱彼此气息相通因为兄弟之间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如同树木一样同根连枝。悌道属于五常中的“礼”德其原则就是“兄友弟恭”。做兄长的要友爱、关心弟弟做弟弟的要恭敬、尊重兄长。兄弟之间如能各尽其道自然和睦友爱。如果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亲情放在第二位就大错特错了。不但有违兄弟之道也有违孝道因为兄弟反目最痛心的是父母。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