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数学建模提升核心素养论文

正文:

强化数学建模提升核心素养论文

强化数学建模提升核心素养论文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的体现可以有效地指导数学教学实践。《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提出了数学学科的六种核心素养即数学抽象、直观想象、数学建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其中数学建模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要求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建模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数学建模活动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一、数学建模的含义

  数学建模是将实际问题中的因素进行简化抽象变成数学中的参数和变量运用数学理论进行求解和验证并确定最终是否能够用于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数学建模能力包括转化能力、数学知识应用能力、创造力和沟通与合作能力。

  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与强化

  1.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行建模

  在新授课前教师设计前置性学习导学案为学生扫除知识性和方向性的障碍。通过导学案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的关键对模型的构建先有一个初步的自主学习过程。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充分暴露问题提高模型教学的针对性。在前置性学习导学案设计的问题的启发与引导下学生会逐步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强化建模意识和参与实践的意识。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构建关于测量类模型时设计的导学案应提醒学生对测量物体进行抽象化理解并掌握基本常识。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不同的测量方式分析并优化所得数据。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探索并归纳不同条件下的模型建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建模维能力。

  2.在教学环节中融入数学模型教学

  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融入数学模型教学。例如教师在新课教学时应注意渗透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将新授课中的数学知识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实际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将案例内化为数学应用模型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不同教学环节教师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将教材上的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从而强化学生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以问题背景为导向开展新授课的学习。教师在复习课教学环节注重提炼和总结解题模型培养学生的转换能力让学生多方位认识和运用数学模型。相对而言高中阶段的数学问题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考查对思维的灵活性要求较高。高中阶段考查的数学知识、解题方法以及数学思想基本不变设置的题目形式相对稳定。因此教师应适当引导合理启发对答题思路进行分析逐步系统地构建重点题型的解题模型。

  3.结合教学实验开展数学建模活动

  教师在开展数学建模活动时应结合教学实验。开展活动课和实践课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适时进行数学实验教学可以每周布置一个教学实验课例让学生主动地从数学建模的角度解决问题。在教学实验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并对各组的交流进行总结。教学实验可以促使学生在探索中增强数学建模意识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4.在数学建模教学中注重相关学科的联系

  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注重选用数学与化学、物理、生物等科目相结合的跨学科问题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从这些科目中选择相关的应用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建模应用数学工具解决其他学科的难题。例如有些学生以为学好生物是与数学没有关系的因为高中生物学科是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的。这些学生缺乏理科思维尚未树立理科意识。例如学生可以用数学上的概率的相加和相乘原理来解决生物上的一些遗传病概率的计算问题也可以用数学上的排列与组合分析生物上的减数分裂过程和配子的基因组成问题。又如在学习正弦函数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模型函数写出在物理学科中学到的交流图像的数学表达式。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因此教师在数学建模教学中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通过数学建模帮助学生理解其他学科知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建模意识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本精心设计导学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数学模型。通过建模教学让学生形成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互转化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建模意识。教师通过强化数学建模意识让学生掌握数学模型应用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兰肖文平.基于问题驱动的数学建模教学理念的探索与时间[J].武汉船舶职業技术学院学报2012(4).

  [2]王国君.高中数学建模教学[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8).

  [3]李明振齐建华.中学数学教师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