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歌》的教学反思

正文:

《牧歌》的教学反思

《牧歌》的教学反思

  《牧歌》是沙汉昆于1953年改编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作品以内蒙古昭乌达盟民歌《牧歌》为基础发展而成的。音乐舒展优美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体现了南北朝民间歌谣《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乐曲根据民歌旋律为素材而创作的小提琴曲。

  乐曲主题悠扬飘逸、低回婉转对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有一定难度而且对没有去过草原的孩子来说也是难以想象情景的。所以本课的导入就从布仁巴雅仁演唱的《牧歌》入手歌曲是用蒙古语和中文演唱分别演唱的配以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图片将孩子们带入到蓝天白云羊群交融而成的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创设情境将孩子们引入到美丽的大草原中后开始欣赏小提琴曲《牧歌》的主题旋律。主题旋律的聆听采用多种音乐实践的形式多次聆听:哼唱主旋律用丝巾表现音乐手画旋律线等等特别是用丝巾表现音乐环节比较出彩。第一次用丝巾表现时让学生自由表现有些学生是盲目地无规则挥舞有些旋律跟不上但是表现出了慢速的特点还有些乐感好的能跟着旋律在舞动并能表现出上下乐句的不同可以说第一次处在探索感受的阶段。经过旋律出示演唱后再次挥动丝巾大多数能够做到跟着旋律分乐句进行表现出符合牧歌的`特点。用丝巾来表现音乐是运用了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的教育理念。

  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小提琴这个乐器的音色特点揉弦长弓是小提琴表现《牧歌》主要手段通过观看小提琴家盛中国的表演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提琴的演奏方式然后再出示实物小提琴让学生摸一摸试一试请会演奏的学生演一演相信学生会把小提琴这个乐器的特点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小提琴的音色动人似人声有娓娓道来的美感由小提琴演绎的《牧歌》令人动容每每旋律出现孩子们仿佛置身于无垠的内蒙古大草原让人感动、让人恋恋不舍随之拓展聆听蒙古族演唱家德德玛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曲加深了学生对草原对蒙古族无限向往之情。

  本课的设计具有以情导入以声感人的特点课堂中学生全情投入沉浸在草原宽广无垠、蓝天深邃清澈的意境中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banner广告2

发表评论